葛亮
隨著醫學科技的快速發展,手術器械的不斷改良,操作技術的不斷進步,電視內窺鏡技術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而胸腔鏡也逐漸演變成為一種在臨床上廣泛應用的手術方式,更有取代絕大部分傳統開腔手術的趨勢。本文分析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所實施的60例胸腔鏡手術患者,相較于傳統的開胸手術其取得的效果良好,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60例患者均系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所收治的胸外科并實施胸腔鏡微創手術的患者。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齡25~82歲。在所實施的60例腹腔鏡微創手術中胸膜粘連術2例,胸壁腫瘤切除術5例,膈肌肉瘤切除術5例,肺葉楔形切除術9例,胸腺瘤切除術11例,胸膜轉移癌活檢術13例,全肺切除術15例。
1.2手術方法 60例胸外科患者均采用全腔鏡(LVATS)或者是胸腔鏡輔助小切口(LMTV)[2]這兩種手術方法。全腔鏡手術在第4或5肋之間取一液前線小切口,以及在肩胛線下方的第6或7肋間取一輔助觀察操作孔;而胸腔鏡輔助小切口則取一3~5 cm的小切口在第3或第4肋間,以及在第8肋間取一觀察操作孔,胸腔鏡輔助小切口手術是采用小胸撐將胸腔撐開,在醫生的直視下完成操作。本組60例患者中有2例胸膜粘連術,為全胸腔鏡手術;5例胸壁腫瘤切除術,由于患者的胸壁內的腫瘤過大而實施輔助小切口法;5例膈肌肉瘤切除術,采用輔助小切口手術;9例肺葉楔形切除術均選擇全胸腔鏡手術,9例患者中有肉芽腫性炎癥4例,真菌性肉芽腫5例;11例胸腺瘤切除術,其中10例采用全胸腔鏡手術,1例由于腫瘤過大而采用胸腔鏡輔助小切口切除腫瘤;13例胸壁轉移瘤活檢術,均采用全胸腔鏡手術;15例全肺切除術,其中肺癌患者5例,全腔鏡手術5例,胸腔鏡輔助小切口手術10例。
60例患者均手術成功,但在手術過程中有術中出血2例,中轉開胸2例。患者在手術結束1 d后均可下床自由活動,并無肺炎、膿胸、肺不張等并發癥。均無手術感染患者。
胸腔鏡微創手術在胸外科的應用十分廣泛。其安全有效、床上小的特點已經普遍被醫生和患者所接受。并且胸外科中有高達95%的疾病均可使用胸腔鏡進行手術治療,尤其是胸腔鏡輔助小切口的適用癥最多[3]。
相較于傳統的開窮手術,采用胸腔鏡微創手術后的患者在術后無明顯疼痛感,尤其是采用全胸腔鏡但不撐開肋骨的患者。實施胸腔鏡輔助小切口的患者,也會由于手術的切口在患者的側面,其切口不會被壓迫而減少疼痛感。但往往傳統的開胸手術的手術切口較長甚至延伸到患者背著則出現劇烈疼痛,嚴重者還會出現切口發炎而壞死。本文研究的60例胸腔鏡患者的咳嗽能力增強,且無肺部感染、術后堵痰的患者。而針對一些老年患者胸腔鏡微創手術能夠增強其適應證,并且放寬其手術指征,尤其是心肺功能較為衰弱的患者。胸腔鏡微創手術最大的優點之一是無需采取開胸查看手術,在手術進行的時候,使用胸腔鏡對胸腔進行檢查,若是在胸腔轉移的情況下還可以免除開胸,因此絕大多數的醫院則把胸腔鏡檢查作為腫瘤術前的常規檢查之一。全胸腔鏡手術的適應證有:部分縱隔腫瘤、早期食管癌、肺良性結節、肺大泡、膿胸、胸膜活檢、氣胸等疾病。由于胸腔鏡手術對患者的創傷小,只需要2~3個小的手術切口就可解除患者的病痛,則應該采用胸腔鏡微創手術。但是與傳統的開胸手術相比,胸腔鏡微創手術的手術風險更大。這對于手術醫生來說,其手術要求也更高,手術醫生在在手術是應該要更加的細心與大膽。
總而言之,胸腔鏡微創手術具有住院時間短、手術費用少、術后無并發癥、手術切口小且美觀、對患者創傷小的優點,在臨床上值得應用推廣。
[1]李劍鋒,李運,王俊,等.全胸腔鏡下肺葉切除技術要點分析.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9,(1):30-32.
[2]李運,楊帆,劉彥國,卜梁,等.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中轉開胸手術指征的探討.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10,(1):32-35.
[3]李劍鋒,楊帆,李運,等.連續100例全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的臨床分析.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0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