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玲
膀胱癌是泌尿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在我國泌尿生殖系腫瘤中占第1位,多見于老年男性,目前主要采用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除術(TURBt)和保留膀胱的膀胱腫瘤切除術,術后極易復發。膀胱癌術后膀胱內灌注化療藥物是防止復發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故術后均應進行膀胱內化療藥物或免疫抑制劑灌注治療,是預防膀胱癌復發的關鍵。現將主要護理體會探討如下。
1.1一般資料 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46例行膀胱癌手術的患者,男28例,女18例;年齡31~82歲,平均62.5歲,所有患者都是膀胱內原發病灶,其中經尿道電切膀胱腫瘤的24例,膀胱部分切除的22例,均經病理檢查證實為膀胱移行細胞癌,病理分級:G1級17例,G2級22例,G3級7例;臨床分期:Ta期9例,T1期31例,T2期6例。所有患者均在術后二周開始膀胱內灌注化療藥物。
1.2治療方法
1.2.1卡介苗組 19例患者,卡介苗用量為100 mg+30 ml生理鹽水,灌注后每15 min變換一次體位,保留2 h,每周1次,共計8次,后改為每月1次,持續10次。
1.2.2絲裂霉素組 19例患者,絲裂霉素40 mg+生理鹽水50 ml膀胱灌注,每15 min變換一次體位,保留1~2 h,每周1次,共8次,之后每月1次,連續10次。
1.2.3吡柔比星組 18例患者,吡柔比星30 mg+生理鹽水50 ml膀胱灌注,每15 min變換一次體位,保留0.5~1 h,每周1次,連續8次,之后每月1次,連續10次。
1.3護理體會
1.3.1膀胱灌注前護理 因膀胱癌患者中95%以上有肉眼血尿病史,患者心理上比較恐懼,心理負擔大,為了緩解患者的恐懼心理,安慰患者,做好患者心理護理,傾聽患者及家屬的意見,講解膀胱灌注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項。灌注前4 h要少飲水,排空膀胱,灌注的化療藥物應現配現用,所有灌注用物必須無菌。
1.3.2灌注時護理 患者取仰臥位,根據患者的年齡選擇適宜的導尿管,一般選擇10~14號氣囊導尿管。按無菌導尿術操作,插管時動作應輕柔,放空殘留尿液,然后接注射器,將準備好的化療藥物緩慢經尿管注入膀胱,推注過程中觀察和詢問患者有無不適,藥液完全注入后,將導尿管末端提高,再注入5~10 ml無菌生理鹽水,沖凈導尿管內藥物立即夾閉導尿管,迅速輕柔地拔出尿管,拔管時應注意防止藥液漏入尿道,造成尿道局部燒灼感甚至加重尿頻尿急癥狀。
1.3.3灌注后護理 為使膀胱黏膜各部位充分接觸藥物,化療藥物灌注后,囑患者平臥、俯臥、左右側臥,每種臥位各保持10~15 min,交替更換,讓患者盡可能延長藥物作用時間,盡量保留2 h后再排尿,囑患者在排出藥液后多飲水,以稀釋膀胱內藥物濃度,減少藥物對尿道黏膜的刺激。
46例患者灌注后,無明顯全身不良反應,血、尿常規及肝、腎功能均無異常改變。有尿路刺激征15例,發生率32.61%;肉眼血尿發生者為6例,發生率為13.04%;膀胱結核為1例,發生率占灌卡介苗患者的6.21%,隨訪18~36個月,12個月內無復發,24個月內復發2例,36個月內復發3例。其中復發者為5例,復發率10.87%。復發者均再進行手術治療。
膀胱癌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主要治療方法是采用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除術和保留膀胱的膀胱腫瘤切除術,保留膀胱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全膀胱切除者,但術后復發率高,因此膀胱內灌注化療藥物是防止復發的關鍵,所以我們在臨床護理此類患者時藥液調配要準確,藥液濃度太高,刺激膀胱,易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癥;藥液濃度太低,達不到治療效果,而且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讓患者明白堅持治療和定期回院復查及灌注的必要性,做好隨訪記錄,發現不良反應,及時處理。
總之,應用化療藥物進行膀胱灌注對于膀胱腫瘤患者的預后事關重要,所以我們要加強對患者的觀察與護理,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1]王萍.膀胱癌術后膀胱灌注治療的護理體會.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08):189.
[2]李獻超,黃愛連,黃英儀.膀胱癌術后膀胱灌注的護理干預對策.中國醫藥導報,2009(17):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