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致賢
本組60例患者,男52例,女16例,年齡24~60歲,平均年齡42歲。均為乙型肝炎疑診肝硬化而進行肝穿刺活檢患者。
2.1術前準備與護理
2.1.1心理護理 慢性肝炎的病程長,患者深受疾病折磨,迫切要求明確診斷。但考慮到肝臟穿刺活檢術是一項有創操作,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緊張、恐懼心理,術前宣教及患者配合是穿刺成功的關鍵。首先介紹大致操作過程,解釋肝穿的安全性、必要性、術中、術后注意事項和可能發生的情況,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消除緊張恐懼心理,簽肝穿刺知情同意書,關心體貼患者,幫助他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顧慮,以取得良好的配合。
2.1.2根據醫囑檢查肝功能,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及血小板計數,若異常遵醫囑肌注維生素K110 mg,1次/d,連用3 d后復查,正常后方可施術,協助患者行肝臟B超和胸部X線檢查,以觀察肝臟的質地形態,有無肺氣腫,胸膜增厚等。驗血型,以備必要時輸血。
2.1.3訓練患者屏息呼吸的方法(深吸氣,呼氣,憋住氣片刻),以利術中配合。講清目的是減少穿刺時肝臟隨呼吸移動,減少損傷和出血。情緒緊張者可于術前1 h口服安定5 mg,穿刺前不必禁食但不宜過飽,排空大小便。測量血壓脈搏[2]。
2.1.4備好急救藥品、器材,如氧氣筒、吸痰器、搶救車等,隨時備用。
2.2術中護理及配合 囑患者平臥位,常規消毒,鋪巾,局麻,操作方法選擇B超定位點做穿刺點,較為肥胖者選擇B超引導下穿刺。常規消毒鋪巾,局麻后,先用18號針沿定位點刺破皮膚,抽取生理鹽水20 ml造好負壓,將肝穿針進至1.5~2.0 cm時囑患者深吸氣,然后迅速進至定位穿刺所需長度,協助者在患者深吸氣屏氣的同時用力抽吸,拔針,用針芯推出組織并固定于10%甲醛溶液中,送檢。用腹帶固定,鹽袋加壓。
2.3術后觀察與護理
2.3.1術后患者絕對臥床24 h,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穿刺后測生命體征/30 min,連測8次平穩后改為1次/h共6次,并認真做好護理記錄。
2.3.2并發癥觀察及護理
2.3.2.1腹痛,膽汁性腹膜炎:穿刺后,由于損傷肝臟和皮下組織,可有不同程度腹痛出現,一般為組織損傷性疼痛。60例患者中,15例腹痛經嚴密觀察,自行緩解10例,僅有5例遵醫囑給予止痛劑后緩解。無膽汁性腹膜炎發生。
2.3.2.2出血多為穿刺針較粗,進針深,損傷大血管所致。本組有1例患者,出現傷口少量滲血,經用腎上腺素紗布壓迫后立即止血。但仍要密切觀察有無脈搏細速,血壓下降,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出冷汗等內出血現象,如有異常,立即通知醫生緊急處理[3]。
2.3.2.3氣胸、胸腔積液、胸膜休克:由于穿刺損傷胸膜所致,術后應嚴密觀察有無胸痛、胸悶、氣促、呼吸困難及煩躁不安等表現。一旦發生應立即給予半臥位,4~6 L/min吸氧并立即通知醫生做相應處理。
2.3.2.4細菌感染:由于穿刺操作時無菌技術執行不嚴格引起,要嚴格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2.3.2.5其他:術后機體還可能會出現一些不適反應,患者容易把不適感與肝穿聯系在一起,我們應仔細檢查是否有異常情況,認真鑒別,介紹成功典型病例,使患者解除思想疑慮,消除由于緊張引起的不適感,更好的配合醫護工作。
本組60例患者中,經病理檢查確診為早期肝硬化45例,正常15例,所有患者穿刺過程順利,除15例出現一過性腹痛,10例自行緩解,5例用藥后緩解,1例少量傷口滲血外,其余無并發癥發生。
由于加強本組患者的術前、術中、術后的護理,注重護理環節的工作完善,及時處理各種并發癥隱患。加之醫護配合協調,使肝穿刺活檢術能安全、順利地完成,從而達到肝病患者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的目的。
[1]陳仁彬.實用超聲診斷學.第1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7:594-596.
[2]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第四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62-263.
[3]甘曉榮,徐暉.肝臟疾病的超聲引導自動活檢術的護理.實用護理雜志,1998,14(6):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