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萬英 王生琴
護理安全是在實施護理的全過程中,患者不發生法律和制度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和功能上障礙和死亡[1],也指保證患者的身心健康對不安全因素進行有效的控制。由于患兒年幼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及能力,如果醫護人員疏于防范,會給家庭和患兒造成傷害,給醫院帶來不利影響。通過對患兒住院期間的安全管理,規避護理風險,能有效的減少意外傷害,消除不安全因素。
本病區為兒內科病區。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患兒2560例,其中新生兒121例,1月至1歲為765例,1歲至3歲980例,3歲以上694例。病種有過敏性紫癜、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川崎病、新生兒窒息、新生兒肺炎、新生兒高膽素血癥、兒童哮喘等。
2007年3月至2009年2月9/2385例下降至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2/2560例。
3.1患兒存在的護理安全隱患
3.1.1意外事件 小兒身心未成熟,缺乏適應及滿足需要的能力,依賴性較強,合作性差,需特別的保護和照顧,小兒好奇、好動,缺乏經驗,容易發生各種意外[2]。由于患兒自我控制能力差,樂于模仿。護士宣教不到位,家長對其疏于防范,容易發生墜床、跌倒、走失、利器刺傷,靜脈留置針意外拔管造成出血等意外事件。
3.1.2儀器使用失靈 新生兒暖箱、藍光箱使用時機器失靈,致設置的箱溫與實際箱溫不符,未能及時發現,易發生患兒燙傷、凍傷。紅外線照射時,未能做到全程看護,距離過近,導致燙傷。藍光照射時,未能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新生兒眼睛及會陰部保護不當而傷及患兒。
3.1.3用藥安全隱患 護士業務知識缺乏,執行錯誤醫囑,藥物劑量、劑型錯誤,注射器選擇不合適造成藥物劑量不精確。在搶救過程中執行醫囑時查對不嚴謹,用藥錯誤或重復用藥,對新藥缺乏了解,家長對用藥知識缺乏一定的了解,導致未用藥或重復用藥。護士巡視、觀察不到位,化療藥物、高滲藥物的外滲等導致肢體腫脹、壞死。
3.1.4氣管異物和窒息 因所給食物的種類,進食的方法時間等,導致異物嗆入氣管。新生兒因喂奶不當奶液嗆入氣道,患兒呼吸道分泌物多而未能及時吸痰引起窒息。
3.1.5物品藥品保管不當 針頭、剪刀等利器未能及時收回導致針刺傷,氧氣瓶、熱水瓶未放到指定位置,外用藥與內服藥未嚴格分開、未妥善保管導致誤服。
3.2安全管理對策
3.2.1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是護理安全的保證。根據醫院護理管理規范要求,結合本病區的具體情況,制定出護理安全管理相關制度和措施,突發及意外事件應急預案及處理流程。并組織認真學習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以及相關的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使護士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
3.2.2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構建護理安全文化。患兒剛入院時,護士應以真誠熱情的服務接待每一位患兒及家長。運用熟練的護理禮儀、溝通技巧與患兒及家長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細致講解病區環境、醫院規章制度、疾病知識、及相關安全知識的宣教,提高患兒及家長對不安全因素的認識和預防,耐心解釋患兒及家長提出的問題。經常深入病房了解患兒及家長內心的想法,設法滿足每一位患兒及家長的需求。
3.2.3加強重點環節的安全管理。(1)加強各種意外事件的防范。兒科病床應加床欄,高度適宜,以使患兒不能爬出為宜,禁止患兒伏在床欄上,患兒上床后及時拉好床欄。紗門紗窗要有插銷及時關緊,定時檢修。桌椅邊緣光滑并定期檢修,陽臺有欄桿,并設有“禁止攀爬”的警示牌。地面清潔干燥,不可亂扔果皮和雜物等,以防滑倒。衛生間有防滑標識。熱水瓶應放在固定位置,小孩不易觸及,并讓小孩遠離熱飯熱菜,遠離電源,微波爐有使用注意事項及“小心燙傷”的標識。外出活動時家長全程陪護,以防走失,教育兒童遵守醫院規章制度,不得私自外出。氧氣瓶固定并放在指定位置,輸液架固定牢固。禁止小孩玩刀、剪子、筷子等物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操作完畢后及時收回不安全物品:如針頭、剪刀等。輸液時家長勿擅自調節滴速,護士經常巡視病房,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2)儀器應建立使用登記并專人定期檢查并記錄。使用時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暖箱、藍光箱使用時加強巡視,密切觀察箱溫、體溫的變化,嚴格交接班。使用烤燈時做到全程陪護。(3)加強臨床用藥安全管理。a、加強對藥物知識的學習,滿足工作的需要,對于新藥利用晨間早會的時間,組織護士認真學習說明書,并作為提問內容,掌握藥物的劑量、用藥途徑、注意事項等,根據藥品的說明書選擇正確的溶媒和給藥途徑。b、使用化療藥物和高滲藥物時宜選擇粗直的血管,加強巡視,一旦外滲及時處理。c、對于小劑量藥物、特殊藥物需用1 ml注射器,確保藥物劑量精確,嚴格三查七對。d、搶救患者執行口頭醫囑需復誦一遍,確保無誤方可執行,并保留空安瓿,經第二人核對后方可棄去。e、劇毒藥、麻醉藥應加鎖放在指定處,班班交接。f、對家長加強用藥知識的宣教,講明正確正規的優點,增強用藥依從性,促使遵醫行為的產生。對暫外出的患兒,建立溫馨提示卡,放置床頭柜上,提醒回病室后與護士聯系。(4)防止氣管意物和窒息指導家長勿患兒進食易致氣管意物的食品。在患兒哭鬧、大笑、進行護理操作時,禁止喂食,以免食物嗆入氣管。較小患兒喂藥時,需將其溶解后少量多次喂服,不可強行灌入,也不可捏鼻喂藥。人工喂養時不采用奶眼過大的奶頭喂奶,以防誤吸。喂奶后不宜頻繁翻身、換尿布、逗患兒嘻笑。家長應認真看護患兒,不讓小孩玩細扣、硬幣等小物件,以及細小的拼裝玩具,以防誤入氣道。對于危重、虛弱的患兒、新生兒勿將蓋被捂住口鼻,對痰液多者,協助翻身拍背,必要時吸痰。
護理安全管理的實質是把以往發生不安全事件后的被動處理,變為發生不安全事件前的積極預防,使護理人員積極主動地發現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和危險因素,將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兒科護士服務對象時一群特殊群體,通過不斷加強自身專業技術的學習,強化護理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確保以“患兒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貫穿于整個護理過程中,可以有效地避免安全隱患的發生,保證患兒住院期間的安全。
[1]李繼平.護理管理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73-174.
[2]王玉春,張玉俠,等.兒科護理學.人民出版社,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