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梅
凡是在孕期不到37周出生體重低于2500 g,身長不足45 cm,身體各器官尚未發育成熟的嬰兒統稱早產兒。由于早產體重各器官發育較差,生活能力低下,適應性和抵抗力差,死亡率較高,護理難度大,只有精心和特別的護理,才能提高早產的成活率。
我院2011年1~9月共收早產兒20名,其中男嬰12名,女嬰8名,孕周在31~37周,體重最重2300 g,最輕1200 g,出生1 min評分最高9分,最低5分,平均8分。住院天數平均6 d,一名死亡,是體重1200 g的男嬰,成活率95%。
2.1要求護理人員要有高度負責的精神,具有豐富的學識和經驗,細致的觀察和熟練技術操作,以保證早產兒的健康及成長
2.2保暖來維持體溫穩定,早產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棕色脂肪少,基礎代謝低,攝取能量少,產生熱量也少,皮下脂肪薄而易于凝固,易散熱,同時汗腺發育不成熟,因此早產兒出生后保溫措施不當,易發生硬腫癥,危及生命。
2.2.1如患兒需要搶救,可將患兒設專室:將患兒置于遠紅外線保暖床,室溫在24℃ ~26℃,相對濕度保持在55% ~65%,以防失水多,并減少氧氣對呼吸道粘膜的刺激,操作要穿隔離衣,戴帽和口罩,洗手,室溫增加到27℃ ~28℃,并減少暴露縮短操作時間。
2.2.2暖箱保暖:待病情穩定后置事先準備好的暖箱中保暖,箱溫隨早產兒的體重決定,一般體重越輕,箱溫就越高。我們根據不同的體重制定出不同的箱的溫度,在1501~2300 g,箱溫是 30℃ ~32℃;1201~1500 g,箱溫是 32℃ ~34℃;1200 g,箱溫是34℃ ~36℃。待體重增長到2000 g后,可在箱外保暖,并頭部戴帽保暖或母嬰皮膚接觸保暖,來降低耗氧量和散熱量。
2.2.3皮膚接觸取暖 正常嬰兒出生后和母親皮膚接觸半小時是為了覓食反射早開奶,增加母子感情等,早產兒皮膚接觸除此之外借助母親體溫取暖嬰兒的體溫會逐漸升至正常,臨床觀察發現母親的體溫比暖箱要好的多。實行母嬰同室,便于觀察、經濟、方便、節省能源,而且隨時讓嬰兒吸吮,學會吃奶,治療操作中隨意。
2.2.4溫水浴 可促進血液循環,促使血管擴張,產生熱量,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生后的次日開始每日洗浴一次,水溫38℃將嬰兒的皺褶處和會陰部等污染的地方進行清潔,防止細菌感染。將早產兒放入水中浸至頸部,浸泡10 min取出,放入備好的暖箱,擦干身上的水,全身涂高壓滅菌的凡士林油保護皮膚,臍部用碘伏消毒后,無菌紗布覆蓋再用繃帶固定,防止臍部端的污染。最后可繼續放入暖箱或母親懷中繼續保溫。
2.3喂養 正常嬰兒出生皮膚接觸就有覓乳反射吸吮功能,但早產兒出生1~3 d才會吸吮,故早產兒在不會吃奶前可行人工喂養,用滴管吸入緩慢滴入早產兒口內,同時讓小兒頭稍抬高并偏向一側,防止將奶吸入氣管,如母親暫時沒有乳汁可用奶粉或找健康產婦乳汁替代,每次喂奶量不易過多,每小時喂一次,以保證早產兒的能量。每次在喂奶前先讓早產兒吸吮母親的乳頭,以訓練其吸吮功能。一般情況體重小于1200 g每小時喂一次,1~2 ml/次;1201~1500 g,每2小時喂一次,3~4 ml/次;1501~2300 g,每2~3小時喂一次,5~10 ml次。對每24小時攝入的熱量、水分及大小便,應做詳細記錄,以便分析調整。
2.4吸氧 有缺氧癥狀者給予氧氣吸入,無常規用氧,僅在青紫及呼吸困難才予吸氧,一般主張間段性吸氧,氧濃度在30% ~40%為宜。每隔4~8小時吸氧一次,每次吸20 min,連用3 d。有的早產兒在喂奶時易發嗆咳而發生青紫,可立即給氧。吸氧時密切觀察用氧改善情況,用氧過多,易得晶體后纖維組織增生病,還可使紅細胞遭到破壞,加重生理性黃疸促使貧血和失明等并發癥。
2.5預防感染和出血 早產兒抵抗力較低,要求嚴格執行無菌觀念和消毒隔離制度,早產兒室空氣相對凈化,操作人員要洗手、更衣、換鞋,室內的物品定期更換、消毒。暖箱里水槽、氧氣濕化瓶、吸引器里的水,每日更換。早產兒屏障功能差,加強皮膚和臍帶的清潔、干燥。如果體重低于2000 g,每日用油浴。另外早產兒血中凝血酶原不足,易引起出血,所以要立即注射維生素k,2次/d,連用3 d。維生素k可在肝內參與凝血酶元的合成。
2.6補液 若早產兒攝入量不足或疾病影響需藥物治療和補液,在輸液過程中,要用輸液泵,嚴格控制滴數和量,定時觀察并記錄。早產兒極易發生病情變化,要嚴格觀察和巡視,耐心護理和指導,除監測體溫、脈搏、呼吸等生命體征外,還應注意觀察患兒的進食情況、精神反映、哭聲、反射、面色、皮膚顏色、肢體末梢的溫度及大小便等情況。
要鼓勵母乳喂養,特別指導家長注意保暖,加強體溫的監測,最好母嬰同室,促進感情交流,使嬰兒得到良好的教育。
我院從2003年3月廢除了嬰兒室改為母嬰室,對早產兒和母親在一起,有很多益處,能增強母子感情,促進母親乳汁的分泌、暢通,同時給早產兒保暖,同時早產兒在母親懷中能及時得到吸吮的訓練,學會吃奶,也便于觀察病情變化。在此期間,我們加強母嬰室的管理,給母嬰創造舒適溫馨的環境,經過合理的護理措施,我科的20名早產兒,除一名有先天疾病死之外,其余19名出院時,一般情況良好,無硬腫癥和并發癥,成活率為95%。
[1]余愛珍.基礎護理學.南京:江蘇科技出版社,1965:94.
[2]朱怡然.臨床護理全書 (小兒科分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