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規范使用煙嘧磺隆防藥害
煙嘧磺隆是玉米田常用除草劑,能有效防除多種禾本科雜草和部分闊葉雜草,常因使用不當造成藥害。應先了解其施藥要求,掌握使用技術后再施用,以免藥害發生。
藥害癥狀 受輕度藥害,表現為施藥后5~10 d玉米生長受抑制,心葉褪綠、變黃,或葉片出現不規則褪綠斑,一般10~15 d后可恢復生長;藥害嚴重時,葉片卷縮成筒狀,葉緣皺縮,心葉呈牛尾狀,不能正常抽出,去除半邊“尾巴”幾天后心葉即可長出。
產生原因:(1)玉米品種對煙嘧磺隆的敏感性有差異。該藥適用于馬齒型、半馬齒型、硬粒型玉米田,甜玉米和爆裂玉米對該藥敏感,不能使用。玉米品種間對煙嘧磺隆的敏感性差異大,近幾年在部分常規玉米品種上也發生了藥害。經調查,在常規用量(用煙嘧磺隆純藥60 g a.i./hm2)下,農大2008、農大108、鑫玉958、泰玉12號、豫玉26、浚單20和鄭單18號抗藥性較強,生長正常;鄭單958、浚單18、新單23、淄玉2號、泰玉2號(反交)、聊玉18、魯原單33、魯原單14等品種耐藥性較好,植株生長略受抑制,外部形態無明顯變化;濟單7號、泰玉2號(正交)、金珍珠、泰玉15號、紫糯等品種對煙嘧磺隆敏感,表現為植株生長受到抑制,葉片黃化,心葉呈牛尾狀扭曲不能正常抽出。登海系列玉米品種大多對煙嘧磺隆敏感,但各品種間敏感性有差異。登海11號和登海9號敏感性最高,登海3702、登海6213敏感性次之,登海1號受抑制作用相對較弱。(2)施藥時期不當。玉米3~5葉期對煙嘧磺隆耐藥性強,2葉期前及10葉期后很敏感,施藥過早或過晚均易發生藥害。(3)溫濕度不適合。施藥后遇10℃以下低溫2 d以上,或遇連續高溫干旱,玉米生長緩慢,分解代謝煙嘧磺隆的作用減弱,易出現藥害。(4)用藥量過大或重復施藥。(5)玉米田使用有機磷農藥后,植株對煙嘧磺隆的敏感性增強,使用間隔期不超過7 d,易產生藥害。
規范用藥預防:在玉米3~5葉期,根據土壤、氣候條件、草情等確定煙嘧磺隆的用量,選氣溫20℃左右、空氣濕度60%以上的早晚施藥。改進施藥技術,進行半定向施藥,玉米心葉不噴藥。不重噴、不漏噴,不隨意增加施藥濃度和次數。化除的同時如需治蟲,可與菊酯類農藥混用。另外,將煙嘧磺隆與莠去津、2甲4氯鈉混用,可以減少煙嘧磺隆用量,減輕藥害發生。
補救措施:玉米受輕微藥害時不需要采取特殊的補救措施,一段時間后受害植株可自行恢復,不影響產量。藥害較重時可采用以下措施:及時澆水、噴淋,并施適量速效肥料,也可以噴施生長調節劑;加強中耕,增強土壤通透性,促進根系活動和對水肥的吸收能力,加快植株恢復生長。
(李彩麗 喬 利 王守寶 鄒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