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宏,王建軍,張明萍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以足部涼、麻、痛,足部脈搏減弱及感覺遲鈍為主要表現,或出現運動功能減退,伴肌肉萎縮,甚至痿廢不用[1]。2008年10月—2012年2月在西醫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益氣活血通絡方治療老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
1.1 臨床資料 病例源于2010年1月—2012年2月重慶市永川區中醫院糖尿病科收治的DPN患者98例,并隨機分為兩組。治 療組49例,男36例,女13例,年齡(60.3±64.7)歲,病程(15.0±3.1)年。對照組49例,男34例,女15例;年齡(61.1±65.3)歲;病程(11.7±3.7)年。治療前均予控制血糖。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 參照1999年WHO糖尿病及糖尿病并發周圍神經病變診斷標準。①四肢或雙下肢感覺異常,感覺有過敏、麻木、刺痛、灼熱、肢端發涼、蟻行感;②淺感覺明顯減退;③踝反射、膝反射明顯減退;④神經肌電圖示神經傳導速度減慢,排除其他神經系統病變[2]。所有住院患者均排除其他原因導致的神經病變。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飲食控制、運動療法、口服降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所有患者基礎治療采用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控制血糖。對照組給予彌可保針0.5mg,肌注,每日1次,維生素B1片10mg,口服,每日3次。
治療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予益氣活血通絡方加減。處方:黃芪40g,桂枝15g,白芍10g,赤芍10g,當歸10g,地龍10 g,桃仁10g,川芎10g,紅花10g,全蝎5g(研末沖服),水蛭6 g,生姜6g,大棗6g,甘草5g。水煎服,一日一劑,水煎500 mL,每次250mL,早晚各1次。兩組均以3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4個療程。治療期間根據辨證論治隨證加減。
1.4 觀察指標 臨床療效(臨床癥狀、舌、脈象、神經體征的變化)、癥狀總積分,治療前后空腹血糖(FBG)、脛神經和腓總神經的運動傳導速度(MNCV)及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NCV)。
1.5 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自覺癥狀明顯好轉或消失,深淺感覺及下肢跟膝腱反射明顯改善或恢復正常,神經運動傳導速度(MCV)和神經感覺傳導速度(SCV)較治療前增加≥5m/s或恢復正常;有效:自覺癥狀有改善,深淺感覺及下肢跟膝腱反射有所改善,MCV和SCV較前增<5m/s;無效:自覺癥狀無改善,深淺感覺及下肢跟膝腱反射無變化,神經傳導速度無改善[3]。
1.6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
2.1 兩組臨床療效(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
2.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總積分(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總積分比較(±s) 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總積分比較(±s) 分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49 22.3±5.11) 9.3±5.21)對照組 49 22.7±5.9 14.2±5.92)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空腹血糖(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空腹血糖比較(±s) mmol/L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空腹血糖比較(±s) mmol/L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49 10.5±2.9 7.1±1.11)2)對照組 49 10.9±2.5 8.7±1.51)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2.4 兩組神經傳導速度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MNCV、SNCV比較(±s)m/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MNCV、SNCV比較(±s)m/s
組別 n MNCV SNCV正中神經 腓總神經治療組 治療前 49 42.13±5.57 38.30±5.20 35.34±4.03 31.98±3正中神經 腓總神經.86治療后 49 43.75±6.49 41.15±5.63 40.56±4.45 37.70±4.25對照組 治療前 49 42.33±5.91 38.17±4.43 35.78±4.31 32.24±3.78治療后 49 43.17±6.75 39.96±4.86 37.58±4.25 34.43±4.02注:組內及組間比較,P>0.05。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發生率高達90%以上[4]。目前發病機制尚不清楚,普遍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其病因病機主要為微循環障礙,組織缺血缺氧,糖基化產物增多,醛糖還原酶活性增加,代謝障礙和自身免疫功能紊亂,導致神經纖維脫髓鞘改變及變性壞死[5]。中醫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亦有較早認識,古代醫家認為消渴的兼證與久病而致經絡不通有關,可歸屬于中醫“血痹”、“痿證”、“麻木”等范疇,中醫病機主要有氣虛、氣陰兩虛、瘀血阻絡,氣陰兩虛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本質,瘀血阻絡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病理基礎。
本觀察結果表明,益氣活血通絡方治療老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有明顯臨床療效。可以緩解麻木、刺痛、灼熱、肢端發涼、蟻行感等DPN的癥狀;并可以改善患者空腹血糖、神經傳導速度、肌力收縮平均時限明顯延長,神經有側支的再生和修復能力。益氣活血通絡方治療老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療效確切。
[1]張山.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31例[J].中醫臨床研究,2011,16(3):84-85.
[2]安雨協,王少華.補陽還五湯加味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210例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1,27(7):448-449.
[3]張廣輝.降糖通絡方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36例療效研究[J].中外醫療雜志,2011(11):80-81.
[4]金美娟,王健,許芹方.自擬益氣通絡湯聯合西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38例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1,18(3):224-225.
[5]王紅梅,王琳樊,李松巖.降糖通絡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1,3(1):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