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蘭
山西省汾陽市人民醫院,山西 汾陽 032200
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間骨折內固定術的護理
高峰蘭
山西省汾陽市人民醫院,山西 汾陽 032200
目的:探究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術的護理。方法:對30例實行內固定的病例進行總結并提出護理措施,隨訪1年,結果:術后有3例肺部感染,血壓增高的4例,貧血1例,通過治療全愈,無急性感染,深部靜脈血栓或肺栓塞,醫源性神經損傷,血管損傷,創傷性關節炎,股骨頭壞死等并發癥。結論:術前準備充分,術中操作得當,術后有效功能鍛煉及出院后隨訪,指導功能鍛煉有效防止各種并發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老年人;粗隆間骨折;手術;護理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老年人損傷最常見的疾病,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增加,老年人髖部骨折發生率呈明顯上升趨勢,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發生率也逐年增加,我院骨科自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為30例粗隆間骨折患者實施內固定術,術前給予充分準備,術后給予精心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一般資料 本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50~86歲,平均年齡68歲,跌傷22例,車禍8例,術前并存高血壓8例,冠心病1例,慢性支氣管炎2例,糖尿病3例,貧血1例。
2.1 心理護理 患者由于突然受傷導致骨折,心理壓力大,護士要積極主動與病人及家屬交流,關心患者,講解骨折的相關知識,講解手術的必要性、重要性及術后可取得的效果,并介紹同種疾病在我院的治療情況,同時告訴患者是城鎮的有城鎮醫保,是農村的有農村醫保,讓病人減輕思想負擔,消除恐懼心理及經濟負擔的壓力,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愉快的配合治療和護理,使患者早日康復。
2.2 術前牽引的護理
2.2.1 皮牽引入院后給予患者皮牽引制動,皮牽引期間,保持牽引力線,符合患者肢軸線,密切觀察病人患肢末梢血運情況,若局部出現青紫、腫脹、發冷、麻木、疼痛、運動障礙以及脈搏細弱,膠布邊緣皮膚有無水泡或皮炎發生。
2.2.2 骨牽引 給予骨牽引時,牽引針的兩端套上軟塞或有膠皮蓋的小瓶,穿針處皮膚應保持清潔,無菌敷料覆蓋,以免刺傷皮膚或劃破被褥,針孔眼每日用75%的酒精消毒兩次,以防感染。若有牽引針滑動、移位應消毒后予以調整,重量為體重的1/10~1/7,應每日測量牽引肢體的長度,以免過度牽引,在牽引5~7日后通過力線拍片,了解骨折對位情況并及時調整。
2.3 牽引時預防并發癥 對于牽引病人應注意觀察并預防足下垂、壓瘡、墜積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便秘、血栓性靜脈炎等并發癥。
2.3.1 在脛骨結節骨牽引或皮牽引時,腓總神經位置較淺容易受壓,引起下垂,因此應在膝外側墊棉墊,防止壓迫腓總神經,做踝關節活動。
2.3.2 壓瘡 由于持久牽引和長期臥床,骨隆突部位如骶尾部、足跟等部位易受壓形成壓瘡,故應用棉墊、軟枕、氣墊等加以保護。保持床單清潔、平整、干燥。
2.3.3 墜積性肺炎 長期臥床,頭低腳高位,尤其是抵抗力差,易發生墜積性肺炎。鼓勵病人每日定時利用牽引架上的拉手抬起上身,做深呼吸運動及有效咳嗽,以利肺部擴張。在保持有效牽引的條件下協助病人每日定時變換體位。
2.3.4 血栓性靜脈炎 指導病人進行有規律的功能鍛煉并按摩下肢,各關節的全范圍活動。
2.4 術前準備 入院后完善各項檢查,認真做好內科疾病的治療和護理,高血壓病人血壓控制在150/90mmHg,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控制在9mmol/L肺部疾病控制等才給予手術,術前一日常規備皮,禁食12小時,禁水4小時。
2.5 術后護理
2.5.1 術后病情觀察的護理 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術后患者返回病房,給予麻醉后的護理,觀察病人有無脈搏增快,皮膚濕冷,血壓下降等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肢足背動脈搏動和毛細血管充盈情況,并與健肢對比。切口敷料是否有滲出,保持引流管通暢并觀察引流量的性狀、量、顏色,病人疼痛情況,給予止痛泵或鎮痛藥,注意觀察藥物效果及有無不良反應,抬高患肢以減輕水腫,起減輕疼痛的作用。
2.5.2 預防并發癥的護理 術后患者臥床期間鼓勵患者早期功能鍛煉,多飲水,做深呼吸運動及有效咳嗽活動,保持個人衛生,勤換衣褲、被褥,定時翻身,保持床鋪整潔、干燥,定時協助病人更換體位,按時按摩受壓部位和皮膚護理,預防壓瘡。
2.5.3 術后的心理護理 術后患者因害怕疼痛,擔心活動會引起內固定松動而再次骨折,或者認為做了手術骨折就好了,往往臥床不活動,此時應向患者講解醫生采取的內固定是很可靠的,可以早期離床活動,講解早期功能鍛煉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正確方法,使患者消除顧慮,積極合理的進行功能鍛煉。
2.6 術后的飲食指導
指導患者進食低脂、高維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多吃瘦肉、魚、雞、牛奶、含鈣高的食物,擬定飲食計劃,做到科學搭配、營養合理。并多飲水,多吃蔬菜、水果,高血壓患者應低脂飲食,可避免血液粘稠度增加,高纖維易消化飲食,水果、蔬菜可保持大便通暢。給高血糖患者及家屬講解控制飲食的重要性,易取的理解、配合,使患者飲食做到定時、定量,有計劃合理安排,搭配,以低糖,高蛋白飲食為主。予以豐富的飲食,以補充足夠的營養促進骨折愈合和機體恢復。
2.7 功能鍛煉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內固定情況,配合醫生一起制定功能鍛煉計劃,指導患者早期正確的進行功能鍛煉,術后麻醉消失后開始指導病人進行足踝部的自主活動,術后次日可坐起,術后第2日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練習,15~20分鐘/次。每日兩次,以病人能耐受的強度為準則,穩定性骨折術后一周可下床行非負重活動,不穩定性骨折術后4周內進行床上鍛煉,4周后下床不負重活動,8周后開始負重活動,拍片骨愈合后棄拐行走。
2.8 隨訪 隨訪時間分別是1月、3月、6月、12月,隨訪內容為內固定物固定及骨折愈合情況,指導、評估患者功能鍛煉情況及心理狀態。
粗隆間骨折是老年人常見損傷,由于老年患者體質差,并發癥多,正確的手術前、術中、術后護理對于減少并發癥,提高手術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非常重要。以往多采取牽引非手術治療,臥床時間長、并發癥多、死亡率高。據國外報道非手術療法死亡率達34.6%,而采取手術內固定治療死亡率為17.5%,粗隆間骨折的堅固內固定和病人的早期活動被認為是標準的治療方案,內固定治療后的內科并發癥比非手術治療少且輕[1]。內固定材料結構堅固,固定牢靠,具有動力性和靜力性加壓作用,是目前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比較理想的內固定材料[2]。是骨折早期就可獲得良好的復位和堅強的內固定,為患者早期下床、早期功能鍛煉提供了前提保障,結合術后精心細致的護理,合理正確的功能鍛煉,明顯縮短臥床時間,減少并發癥,恢復肢體功能,提高了生活質量,以早日康復。
[1]世壁坎貝爾骨科學術學[M].第九版,濟南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2131-2147.
[2]國威.翟桂華,劉沂等,骨科內固定[M].第三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365-370.
R473
A
1007-8517(2012)22-0147-02
2012.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