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新倫 王貴會
(云南省昆明市中醫醫院 昆明650011)
慢性心衰是指在靜脈回流正常的情況下,由于心臟泵血功能發生障礙,心排血量減少,并導致組織灌注減少,肺循環和(或)體循環淤血的一組病理生理綜合征[1]。它是多種器質性心臟病的終末階段,具有預后差、病死率高的特點[2]。我科采用盒灸治療心衰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科96例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48例和對照組48例。治療組中,男25例,女23例,年齡52~78歲,平均(61.2±4.6)歲,平均病程(27.2±4.6)個月;對照組中,男26例,女22例,年齡54~81歲,平均(62.4±4.9)歲,平均病程(28.4±4.8)個月。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均無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
1.2 診斷標準 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002年版)[3]。西醫診斷標準:參照Framingham的心衰診斷標準(1971年)。心功能分級標準:參照美國心臟病協會(NYHA)1994年第九次修訂標準。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常規給予限鹽、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擴張劑、洋地黃、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基礎性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盒灸(關元、氣海、中極)治療,每日1次。兩組均以14 d為1個療程。
1.4 觀察方法 兩組患者均于治療1個療程后觀察心功能變化。
1.5 療效標準 顯效:患者心功能分級較治療前提升2級及以上。有效:患者治療后心功能分級提升l級以上,不足2級。無效:患者心功能分級提升不足1級。惡化:患者心功能分級降低l級及以上。
1.6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數據以(S)表示,治療前后數據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兩組治療有效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中醫證候總積分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與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中醫證候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中醫證候總積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中醫證候總積分比較 (S)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治療后組間比較,△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48 22.34±6.98 9.37±3.58*對照組 48 21.57±6.34 12.12±5.58*△
心力衰竭在中醫學中屬于“胸痹、心悸、喘證、水腫、痰飲”等范疇[4]。本病病位在心,陽氣虛為本,血瘀水停為標,屬本虛標實之證。盒灸療法又叫灸盒療法,是將點燃之艾條放于特制木盒之鐵網上,罩著所灸部位,進一步增強療效。所選關元、中極均為任脈與足三陰經的交會穴。其中關元為小腸募穴,中極為膀胱募穴,募穴為臟腑之氣匯集在胸腹部的腧穴,與所屬臟腑關系密切,可治療與其臟腑經絡相聯屬的組器官所發生的病證。氣海穴居腹部,為生氣之海,有生發陽氣之功。三穴相配以達到溫振心陽、活血化瘀、溫經通絡之功。再加艾葉秉性純陽,艾灸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之效。
隨著循證醫學的進步,中醫傳統治療對慢性心力衰竭的認識也在不斷提高。通過對48例心衰患者的臨床治療觀察,對慢性心衰在西醫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盒灸,其療效優于單純西醫治療,在改善慢性心衰患者臨床癥狀同時還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少住院次數,降低病死率??傊?,本法簡便易行,安全經濟,值得臨床推廣。
[1]Kannel WB,Ho K,Thorn T.Changing epidemiological feature of cardiac failure[J].Br Heart J,1994(2 Supp1):72
[2]宮麗鴻,張艷.中醫藥干預慢性心衰的治療方案研究[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7(2):166-167
[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77-85
[4]代國方,楊素娟.芪藶強心膠囊治療慢性心衰30例臨床觀察[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1,1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