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建,王建鋒,周 丹
(湖州電力局配電中心,浙江 湖州 313000)
湖州電力局配電中心是按照專業化、扁平化管理要求設立,在體制、架構、運作等方面是一次配電管理模式改革的大膽嘗試。湖州電力局配電中心成立于2009年,主要承擔湖州市本級配網的運行檢修、故障搶修任務。截止2010年12月31日,所轄10 kV線路共計568回,線路總長度4 957.823 km,其中電纜長度1 213.554 km;10 kV開閉所共312座;10 kV配變共計14 358臺,容量3 608 226 kVA,其中局屬變7 568臺,容量1 734 470 kVA。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電網建設的加快,電網規模、設備檔次、技術水平等都發生變化,環境的變化必然要求電網管理模式需進行必要的調整和跟進,配網集約化管理的實施是對傳統配網管理方式的大膽突破。
集約化是指現代企業集團提高效率與效益的基本取向。集約化的“集”就是指集合人力、物力、財力等生產要素,進行統一配置,“約”是指在集中、統一配置生產要素的過程中,以節儉、約束、高效為價值取向,從而達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的目的,進而促進企業集中核心力量,獲得可持續競爭的優勢。集約化管理包含了雙重含義,即集中優秀的資源對管理流程進行集中管理,同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集中管理的最終目的,兩者缺一不可。
專業化是指企業通過自身資源條件和能力,從事某一領域的生產經營業務來謀求其不斷發展。專業化的特點是:企業可集中各種資源優勢于最熟悉的業務領域,從而開發培育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便于企業整合戰略的運作,實現規模化生產,取得行業內的成本優勢;企業業務的專業化能夠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為某一狹窄的戰略對象服務,從而在同行業內處于優勢地位。
配網集約化管理,就是強化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實施運維、檢修一體化,建立大檢修工區,按電網電壓等級承擔配電設備運維檢修任務的設備檢修體系,落實安全責任,提升設備可靠性和綜合利用效率。
配網集約化管理的特征為:
(1)機構管理扁平化。機構在實施管理職能時,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把任務目標直接傳遞給執行者。這樣有利于縮短管理環節,可以減少管理錯誤的重復發生,明確管理界面,暢通管理流程,從而提升管理效率。
(2)配網管理專業化。集中各種資源和優勢,專門從事配電網的日常經營管理工作。以提高配電網的供電可靠率和降低故障率為重要指標,超前預控,加強配電網的運維管理。
(3)配網工作標準化。人員在從事配網運維、檢修等日常具體工作時,具有固定的專業標準化作業流程,同時也涵蓋配電網裝置在同一區域內具備的標準化特征。
配電中心主要業務是10 kV配電網的運行檢修、故障搶修,由生產技術部作為管理部門,負責配電網的技術、指標等專業管理。
配電中心管轄范圍包括南潯、織里、菱湖、八里店等17個鄉鎮及濱河、仁皇山、鳳凰等市區街道。中心下設生產、安質、綜合3個職能辦和城中、城西、城東、雙林、菱湖、南潯、織里7個線路運行班(其中城中以電纜運行為主)。
綜合辦負責中心黨務、行政、勞資、教育培訓、班組建設、同業對標、財務等各項后勤事務。
安質辦是中心配網運行檢修的安全監督部門,負責中心配網運行檢修的安全監督工作。
生產辦是中心配網運行檢修管理的歸口部門,作為7個班組龍頭部門,組織開展中心配網運行檢修和管理工作。
線路運行班負責所轄范圍內配電設備的運行檢修、停送電許可、負荷切換操作、故障搶修、大修、配合接入方案的現場勘察工作,負責新設備的投運驗收和生產準備工作以及班組建設等相關工作。為提高配網管理效率和響應速度,班組采用駐點形式,分布在各個管轄范圍中心城鎮,由配電中心直管。
配電生產、管理人員經過重組,有效地強化了配電專業化管理優勢,以提高配電網的供電可靠率和降低故障率為關鍵指標,超前預控,加強配電網的運維管理。
(1)提升運維工作質量。加強線路巡視管理,提高巡視和消缺工作質量,同時通過新技術、新設備、新舉措提高運行維護水平,實現運行專業化管理。研究探索配網狀態評估、狀態檢修,對配電中心配網設備分階段、分層次地進行管理,積累有效的數據來指導日常檢修和工程開展。組織開展公共安全隱患排查、危險點摸底預控等專項活動,以消滅各隱患于萌芽狀態,保持配網設備的健康狀態。
(2)重點抓好計劃剛性管理。注重提升計劃執行率,根據配電網停電計劃任務繁重、不均衡的特點,設立各班組不同的可靠率和月度計劃完成率指標。同時加大非停電計劃的管控,包括線路巡視、現場勘查、非停電消缺等,確保中心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3)不斷創新管理。配電中心是應專業化管理而設,在配電網管理方面有專業優勢,充分發揮員工的自主創新能力,挖掘配電網管理改進潛力。
配電中心是一個全新的組織機構,沒有相應的規章制度,就會運轉不暢,因此建章立制顯得尤為重要。根據下屬7個班組所承擔的工作性質、專業都相同的特點,建立一整套統一模式的標準流程。配電中心已建立規章制度89項,其中僅專業標準化管理流程就有16個標準,如班組巡視流程、班組故障搶修工作流程、班組缺陷管理流程等。同時推進配電網標準化、精細化設計,指導配網裝置標準化。
配網集約化管理實踐一年以來,在配網扁平化、專業化、標準化管理方面,目標明確,重點突出,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實施配網集約化管理以來經受了迎峰度夏、防臺防汛、世博保電等重大任務的考驗,二級管理班組執行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從線路消缺和計劃執行方面就可以得到體現。
中心累計發現缺陷2 679處,已處理2 648處,總消缺率98.8%。其中緊急缺陷47處,重要缺陷197處,一般缺陷2 435處。
2010年全年共安排生產檢修各類工作計劃2 738項,完成2 483項,計劃完成率90.7%。接受完成搶修任務1 619項。
配電中心集中專業優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從事配電網的運行檢修。
(1)全面開展了配電設施基礎摸底、防鳥害、防雷、防臺防汛等季節性特巡、專項紅外測溫、裝置性違章集中整治、公共安全隱患排查、危險點摸底預控等工作,對通道、負荷、設備、隱患實時狀態的掌控。
(2)進行指標精細化分解,將全年指標(主要是計劃性設備檢修、配網改造等)統籌分解到每個月,合理安排綜合檢修、帶電作業,優化施工方案,開展“三個零時差”檢修,避免重復停電、多停電,使計劃工作的效率和執行力得到加強,使可靠性指標呈明顯上升趨勢。
(3)加強故障專業分析,采取“不清楚不放過、沒有預控措施不放過”的原則,加強故障應急預案的制定,杜絕責任性故障、重復故障事件,降低了線路故障率。
從2010年的重要指標情況可以體現:2010年配電中心累計城網供電可靠率99.978%,高于考核指標(99.965%)0.013個百分點;農網供電可靠率99.829%,高于考核指標(99.755%)0.074個百分點;城網故障率0.002%,低于考核指標(0.005%)0.003個百分點。
實施專業化管理另一優點就是科技創新。源于基層一線的科技創新是最實際、最具生命力的創新。配電中心積極探索智能電網建設,積極開展用戶分界開關、絕緣導線過電壓保護器、開關絕緣罩及新型驅鳥器等新設備、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工作。進一步深入挖掘配電管理系統潛力,探索班組非停電工作管理模塊,研發基于地理信息系統(GIS)的配網工程設計輔助工具包、10 kV電纜線路運行管理專業模塊、GPS巡檢系統。通過應用高科技手段積極開展科技創新,配電網運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大幅提高。
標準化流程的出臺從制度上約束員工行為,圍繞配電中心重點開展工作,從源頭上杜絕“自轉”行為的發生。裝置標準化,以點帶面,以建設標準化開閉所、標準配變臺區為契機,逐步推進,統一標準。結合裝置性違章集中整治,逐步更換裝置性違章設備,為配電網長遠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未來的配網發展,將是以中心鎮規劃為主導,以建設集約化、智能化配網為宗旨,加大農村電力市場的投入,實現配網“供電能力強、網架聯絡率高、技術設備精、運行維護少”的目標,實現配電自動化系統和調控一體化系統,對配網運行狀態、資產設備狀態、電力信息狀態更全面地掌控。配電集約化管理工作劃分正是集中人力、物力,實踐管理創新、創效。
實施配網集約化管理后,供電所只負責抄表和巡視低壓線路,配電運行線路班負責10 kV或20 kV線路的管理,責任更加明確,一旦發現問題就會考慮到自己的考核指標會受到影響,自覺地將發現的設備缺陷和隱患及時上報,杜絕了隱瞞不報的現象,從而減少了缺陷和隱患導致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通過梳理和規范配電網管理各項工作的標準作業流程,對維護運行、檢修改造實行閉環管理,確保能夠及時消除設備缺陷和安全隱患,使生產業務標準化、配電設施健康化。
過去供電所既要抄表催費,又要巡線維護,員工由于精力不濟,存在“只要不出大問題,能拖則拖”的思想,導致設備缺陷和隱患不能及時消除。實行配網集約化管理后,人力資源得到最優化配置,一線員工從原來的執行計劃、完成任務的圈子中跳出來,向管理型人才轉變,團體的自主性加強了。原來兩個分局從事生產、管理的人員現在經過重組,集思廣益,實力得到了加強。由于分工明確,職責分明,同時又相互關聯,每位員工都清楚自己的職責,互相提醒、配合,實現了由被動工作到主動工作的轉變。
同時加強管理能力的提升,通過開展專業性較強的配電GIS和配電工作管理(DWM)系統操作培訓、開閉所開關柜操作培訓、紅外成像分析培訓、線路防雷分析培訓、設備定級探討等,促使一線班組從粗放生產型向標準管理型過渡。全面提高員工配電網運行管理技能水平,實現從多而不精向高級復合型技能人才、從技能型人才向專業管理型人才方向發展。
智能電網需要更專業的管理。堅強智能電網的建立,對配網集約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進一步提升配網生產運營效率,按照專業化方向,推進配網設備巡檢、維護、操作等一體化管理。隨著改革的深入,深層次矛盾的凸顯,管理薄弱環節還需進一步完善。應不斷積累集約化管理實踐經驗,將配網集約化管理優勢充分發揮,以滿足現代化配網集約化管理的要求。
[1]陳堅,楊波,吳明辰,等.論電網企業集約化管理與信息化建設的關系[J].電力信息化,2006,4(3):18-21.
[2]劉敏.市級供電企業生產管理扁平化專業化方向探討[J].湖北電力,2007,31(A02):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