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田富 胡彥卿
1.解放軍73303部隊衛生隊,福建 平潭350400
(2.解放軍73301部隊醫院 )
肱骨外上髁炎俗稱網球肘,是由肱骨外上髁部的肌腱慢性損傷引起的肌筋膜炎。是肘部的常見病,多發于網球運動員,也可見于鉗工、木工、電工等從事手工作業的人群。主要病理改變輕則部分伸腕肌起點撕裂、血腫、炎癥等改變,重則引起周圍軟組織粘連、纖維化、增生、變性等改變。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學習。現對53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行小針刀治療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本組53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31例;年齡35~56歲,平均46歲;來診患者病程均在半年以上。診斷標準:①肘部有外傷史或有前臂伸肌群反復牽拉的勞損史。②肘外側疼痛呈持續性、漸進性發展,有晨僵、握力減弱、手臂無力等癥狀。③肱骨外上髁伸肌總腱處壓痛明顯,有時可觸及異物存在感。④密耳氏(Mills)實驗陽性。⑤X線檢查一般無異常,有時可見鈣化影、骨膜反應。
操作方法:①體位選擇:多以醫生操作方便、患者感覺舒適為原則,既可采用仰臥位,患肘半屈曲置于治療臺上,也可以采用坐位屈肘,上肢放于治療臺上,肘部均墊一軟枕。②定位消毒:一般在肱骨外上髁最敏感的壓痛處定位,用龍膽紫標記定位,以確認進針部位,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然后酒精脫碘。醫生戴無菌手套,鋪無菌洞巾。③局部麻醉:通常用利多卡因,加少量的滅菌注射用水,為起到更好的麻醉和鎮痛作用,可加少量的潑尼松龍或可的松注射液,在標記定位處注入麻醉藥液。
針刀施術:取消毒后小針刀在標記點急刺入皮,緩慢進針,刀口線與腕背伸肌纖維方向一致,針體垂直于皮膚,刺入至骨面,然后縱行劃擺鏟剝,行針刀松解,操作一定要到位,將粘連和疤痕剝離開來。術畢,迅速用創可貼覆蓋針孔并按壓3~5min,囑患者3天內針孔部位不要沾水,注意休息1~3周。針刀施術過程中,動作不宜過于粗暴,應把握“穩、準、巧”三字原則,并隨時觀察患者的反應,特別是注意觀察患者出現的“酸、麻、脹、重”感覺,以不傷骨膜和神經為原則,避免損傷血管和神經。
另外,醫生必須熟練掌握人體解剖,特別是對局部解剖要更加熟悉,嚴格無菌操作,嚴格消毒,重復治療間隔2周以上,保證組織自我修復。
治療效果評判標準:采用Verhaar網球肘療效評估判斷標準[1,2]。治愈:外上髁疼痛完全解除,患者沒有感覺握力下降,腕關節背伸不會誘發疼痛;有效:外上髁疼痛偶爾發生,患者沒有感覺握力下降或輕微下降,用力活動后可誘發疼痛;好轉:用力活動后外上髁不適,但較前有好轉,患者感覺握力輕微或中度下降;無效:治療后癥狀無改善,患者感覺握力明顯下降。
本組53例患者,治愈32例(60.4%),有效9例(17.0%),好轉10例(18.9%),無效2例(3.8%)。
小針刀是中醫針刺療法的針與西醫手術的刀的有機結合,是具有針的性能和刀的作用的一種新型醫療器械。朱漢章先生曾經為“針刀”下這樣的定義:“凡是以針的理念,刺入人體,在人體內又能發揮刀的治療作用的一切醫療器械,就叫做針刀”。從中醫視角來看:小針刀其特殊的優點就在于它可以疏通經絡、祛除深邪痹氣,避開健康組織直達病灶,通過直接作用或經絡調節達到刀到病除的目的,減輕患者的疼痛。從西醫視角看:小針刀是一種微創的手術治療方法,其利用針刀分解伸肌總腱的疤痕組織,分離粘連,切碎鈣化斑塊,切斷局部痛點的小血管與神經組織,恢復伸肌總腱的力學平衡[2]。
應用小針刀治療肱骨外上髁炎,通過小針刀這種閉合手術治療,使肱骨外上髁周圍組織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局部血管收縮,減少炎性滲出,松解粘連,減少結締組織增生,減少疤痕粘連,達到消炎止痛、通筋活絡作用,從根本上治愈疾病[3]。實踐證明,小針刀對肱骨外上髁炎治療效果明顯。本組病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其見效快捷,方法簡便,治療時切口小,不用縫合,對人體損傷較小,無感染及不良反應,較受患者歡迎。另外,早期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可以配合以潑尼松龍、普魯卡因進行封閉治療,效果更好。癥狀嚴重者可以合用曲安奈德等長效激素,因其抗炎作用強、持久,能加速炎癥吸收,促進損傷組織的修復和再生,效果更明顯。
由此可見,針刀雖小,卻融匯了中西醫學的精華于一體,既有中國傳統醫學針灸的針的作用,又有西醫學手術的刀的作用,針和刀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中西合璧的針刀[4],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1]蘇永雄.注射療法結合微創松解術治療肱骨外上髁炎30例.微創醫學,2010,3(5):278-279.
[2]袁芬,龔園,孫德海,等.局部封閉加小針刀治療肱骨外上髁炎88例.醫學綜述,2008,14(7):1113-1114.
[3]李琪,黃玉鳳.小針刀治療肱骨外上髁炎50例.國醫論壇,2010,25(4):19.
[4]蔡沂清.微創小針刀合并手法治療頑固性肱骨外上髁炎50例.河北中醫,2009,3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