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悅 曲 芳 李 東
(遼寧省大連市第二人民醫院,116011)
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shoulder hand syndrome,SHS)是指卒中后在患側上肢的肩胛帶和手的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后期皮膚和肌肉萎縮等表現的臨床綜合征,是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常見并發癥,發生率5%~32%,成為影響中老年人中風后康復的常見病、多發病。
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提出“血不利則為水”,根據此理論,肩手綜合征為中風后血瘀脈絡,不通則腫,不通則痛,經絡肢體失養所致,我們總結出通絡活血、消腫利水方法治療卒中后肩手綜合征,名為通消和絡法。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們采取通消和絡法治療卒中后肩手綜合征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總結如下。
80例病人均為住院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39例;年齡47~78歲;病程15~21天。隨機分為兩組。
診斷標準:中醫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5年腦病急癥科研協作組起草制訂的《中風病診斷療效評定標準(試行)》。
肩手綜合征臨床診斷:主要指腦血管病患者在恢復期患手突然浮腫、疼痛及患側肩疼痛,并使手的運動功能受限。
病例排除標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出血;經檢查證實由腦腫瘤、腦外傷、血液病等引起的卒中患者;合并有肝、腎、造血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嚴重疾病及骨關節病、精神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對觀察藥物或成分過敏者。
1.試驗方法:采用隨機、對照的試驗方法。
對照方法:采用相互對照方法。相互對照以單純針灸加康復訓練為對照組,與治療組通消和絡湯結合針灸及康復訓練在證候改善等方面進行對照。
隨機方法:采用簡單隨機化方法。用SAS軟件制作隨機號和順序號,采用信封法操作。
2.治療方法:治療組予中藥泡洗+針灸+推拿,對照組予針灸+推拿,療程共21天。
(1)中藥泡洗:秉承治法之意,根據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的中醫學臨床癥候特點,運用中醫學辨證論治與辨病論治相結合的原則,在我科臨床驗方基礎上,確定以赤芍50g,白術50g,地龍30g,路路通30g,桑枝30g,茯苓皮30g,桂枝20g,羌活20g為主的通消和絡湯治療卒中后肩手綜合征。
(2)針灸穴位選用:阿是穴(以痛為俞)、肩髃、肩貞、肩井、缺盆、天宗、天泉、曲池、尺澤、內關、合谷。
(3)推拿手法:① 點法:上肢穴位選?。杭珞k、曲池、合谷、外關、手三里。② 捻法:患側手指。③ 掌揉法:患側手背、足背。④法:上肢:沿患側上臂外側經肘關節、前臂外側至手背。⑤ 關節被動活動:上肢:指關節、掌關節、肘關節、肩關節。
3.觀察方法:入組當天、治療后21天兩個時點分別采用Ashworth痙攣評定標準、弛緩性麻痹評定及疼痛數字評價量表(NRS)評分等評價措施,以客觀評價中藥泡洗+針灸+康復治療缺血性中風(腦梗死)恢復早期肩手綜合征患者臨床療效。
療效評價標準:痊愈:浮腫、疼痛及患側肩疼痛、手的運動功能受限癥狀消失。好轉:各項評價指標治療后較治療前改善。無效:各項評價指標治療后較治療前無改善或惡化。
治療結果:治療組41例,痊愈30例,好轉10例,無效1例;對照組39例,痊愈10例,好轉20例,無效9例??傆行手委熃M為97.6%;對照組為76.9%,兩組比較P<0.01。
經臨床病例觀察,本制劑功效顯著,安全,可廣泛用于治療卒中后在患側上肢的肩胛帶和手的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后期皮膚和肌肉萎縮等表現的臨床綜合征。
目前國內外對控制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病程進展尚無有效方法和藥物,多采用康復訓練治療。中醫學對此種疾病在理論上有著深厚的基礎,在臨床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已經證明針灸按摩是治療肩手綜合征的有效手段,但對于中藥藥物,尚無明確有效之方法及藥劑。
我們認為,由于本病最主要的病因為中風后血瘀脈絡,不通則腫,不通則痛,經絡肢體失養,疾病后期則出現皮膚和肌肉萎縮,故根據張仲景提出“血不利則為水”之理論,結合程國彭歸納之治病八法中的消法,取其通絡消腫消瘀之意,以通消和絡法治療卒中后肩手綜合征。
治療以通絡消腫活血為基本點,并據疾病所處的不同時期,或主祛邪,或重扶正,或虛實兼調。藥物以外洗劑的形式提供,患者容易接受,可以保證良好的臨床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