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陽縣農機局 唐文達

祁陽縣位于湘江中上游,擁有耕地面積5.58萬hm2(83.7萬畝),其中水稻田3.98萬hm2(59.8萬畝),旱土1.59萬hm2(23.9萬畝),水稻年復種面積6.67萬hm2(100萬畝)以上。從1958年起到1972止,先后引進推廣了醴陵竹木結構簡易插秧機、廣西武鳴65型手動插秧機,湖南70型手動插秧機、東風2型動力插秧機,這些插秧機都是因為機械與秧苗不配套而被淘汰。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土地的流轉,機械化種糧大戶應運而生。2005年,浯溪鎮白沙村6組于訓方在八寶鎮八寶村和農科村租種稻田15.73hm2(236畝),投入資金20多萬元,購置了拖拉機、耕整機、機動噴霧器、插秧機、收割機等10多臺農業機械,其中東洋牌手扶式插秧機2臺,實現了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成為全縣第一個機械化種糧大戶。當年機插早稻14.93hm2(224畝),畝均產糧425kg,比當地手插秧每畝增產25kg,為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推廣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
2006~2010年,全縣水稻插秧機保有分別為23臺、51臺、72臺、104臺、139臺;到2011年各類插秧機達179臺,完成機插秧面積2867hm2(4.3萬畝);到2012年插秧機又有了新的發展,計劃完成機插秧面積5334hm2(8萬多畝)。
祁陽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推廣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從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的發展要求來看,機插秧技術推廣的步伐不快、插秧機數量不多,特別是機插秧面積還比較少。
(1)受自然條件的制約。祁陽縣屬丘陵山區,山多、梯田多、田塊分散,大部分村組的耕地不集中連片,地勢高低不平,機械化作業難度大。如觀音灘、大忠橋、三口塘、進寶塘、羊角塘、大村甸和龔家坪等鄉鎮的大部分村組田塊屬于“樓梯田、插花田、巴掌田”。有的農戶也曾想過購買插秧機,承包大片稻田,但由于田塊分解、機耕道不暢通等原因,最終還是放棄了購機的想法。
(2)受傳統生產習慣影響。大多數農民認為農村條件有限,機械化插秧一次性投入較大、技術性強、操作繁瑣,還不如按老黃歷種田,用人工栽插簡單方便。也還有的農民認為自己只有兩畝責任田,辛苦2天就插完了,用不著插秧機。因此,機插秧推廣的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2011年,全縣除種糧大戶和專業種植合作社采用機械化育插秧外,大部分農民還是沿用手工栽插模式。
(3)育插秧技術及大田管理難度大。用機械插秧的育秧技術比較復雜,關鍵環節多,技術性強,從浸種、做秧板、播種、煉苗、取苗到插秧,若其中一個技術環節出現了問題和差錯,就會影響推廣的效果,甚至直接影響到農戶一年來的產量收成。近幾年來,雖然開展了不同形式的技術培訓,因受條件的限制,只是理論學習和現場觀摩的次數多,而真正實踐操作訓練的機會少。同時機插秧大田的管理需要更精細,特別是基本苗數保證、水肥管理和病蟲防治等方面要求更嚴,農民在推廣中不僅需要農技人員的指導還需要自已不斷摸索,才能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
(1)采取示范促動。一是現場演示宣傳。每年在春插和雙搶前夕,要選擇好現場,組織村組干部、種糧大戶和有意向購機農民參加現場推廣演示宣傳活動,既有現場觀摩、又有理論學習還是推廣動員會;還可組織機插禾苗長勢分析及測產活動,讓農民切身感受水稻機插技術“增產增收、省時省力”的優勢,從而調動農民推廣機插秧的積極性。二是以鄉鎮為單位建立示范園區。租賃一定規模面積的耕地,添置相應的育插秧機械設備,從鄉鎮調配2~3名農機及農技專業管理人員服務示范園區;在示范園區內應建立示范丘、設立對比田,實實在在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激發廣大農民推廣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的熱情。三是村村樹樣板。不斷擴大示范面積和范圍,以種糧大戶或專業種植合作社基地為課堂,讓農民在自己的家門口看實例、學技術,從示范中看到優勢,在推廣中得到實惠,讓農民有推廣與使用的緊迫感。
(2)利用大戶帶動。一是利用大戶的規模帶動。充分利用種糧大戶規模種植的優勢,促進農村土地快速流轉,帶動周邊村民擴大種植規模,逐步推廣和普及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二是利用大戶的經驗帶動。要認真總結大戶推廣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的經驗和成效,組織大戶到各種現場演示會、技術培訓會和村民大會上推介經驗,講作法、談體會、傳技術,讓農民學有榜樣。三是用大戶的效益帶動。要利用種植大戶實施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去帶動農民。
(3)落實補貼拉動。一是補貼政策拉動。要認真貫徹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引導作用,加大對插秧機、育秧播種機及秧盤的補貼力度,要把推廣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納入糧食生產項目,集成各有關扶持發展糧食生產的政策和資金,不斷為水稻生產機械化提供政策保障。二是補貼資金拉動。要充分用好用活用足用夠農機購置補貼資金,最大限度地拉動農民的投入,要因地制宜確定補貼重點,擴大補貼范圍,要把農機化育插秧的績效與購機補貼資金分配額度掛鉤,發揮補貼資金的最大效率。三是累加補貼拉動。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支持,加大地方累加補貼額度,實施水稻機插秧作業補貼、育秧補貼、購機累加補貼等,累加補貼重點向種糧大戶傾斜、向育插秧設備傾斜。
(4)做到上下聯動。一是列入推廣重點。把搞好水稻機械化育插秧作為發展糧食生產的關鍵技術來抓,列作農機化新技術的推廣重點,納入農村工作的議事日程。各級要確定領導專門抓,按照農時主動抓,聯系實際重點抓,不完成好推廣任務不松手、不抓出推廣成效不收兵。二是層層落實責任。從縣、鄉鎮到村組,要層層分解指標、層層明確任務、層層簽訂責任狀,一級抓一級、一環扣一環、一步一個腳印地抓落實,做到年初有任務、季度有督查、年底有考核,年年有獎罰兌現。三是建立推廣獎勵機制。鼓勵專業種植合作組織、種糧大戶和農戶積極推廣和普及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對推廣面積在33.3hm2(500畝)以上的合作組織、13.3hm2(20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3.3hm2(50畝)以上的農戶要給予重獎,以激發其推廣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