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雋秋
(新疆自治區發改委經濟研究院能源所,新疆自治區烏魯木齊市,830002)
當前新疆煤化工產業發展需要關注的問題及建議
胡雋秋
(新疆自治區發改委經濟研究院能源所,新疆自治區烏魯木齊市,830002)
煤炭是新疆的優勢資源。按照自治區確定的“優勢優先”原則,做強做大煤化工及下游產業,成為構建具有新疆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推進新疆新型工業化進程的重要選擇。但新疆現代煤化工剛起步,還面臨一系列問題。對未來新疆煤化工發展我們必須保持清醒認識:優勢優先不等于盲目建設,率先跨越不能一哄而上,差別化政策不代表低水平建設。本文對新疆煤化工及下游產業的發展方向、發展重點作了比較全面的分析,對煤化工率先實現跨越需要高度關注的問題作了客觀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煤化工 下游產業 問題 建議 新疆
煤炭是新疆的優勢資源。張春賢書記在自治區黨委七屆九次、十次全委擴大會議和自治區第八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把加快新疆煤化工及下游產業,特別是推動現代煤化工發展提到一個重要高度——是新疆加速新型工業化最現實、最具比較優勢、最有可能占領技術和市場制高點的主攻方向,是建立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方面。在中央的大力支持和自治區的部署下,新疆煤化工及下游產業將成為引領新疆新型工業化重點突破、早見成效的主力軍,成為實現科學跨越、后發趕超的排頭兵。
實現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新型工業化是第一推動力。2011年年初自治區制定的《關于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的若干意見》(新黨發〔2011〕1號),把做強做大煤化工及下游產業,作為構建具有新疆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推進新疆新型工業化進程的重要選擇。按照新黨發〔2011〕1號文提出的優勢優先、搶占制高點的發展原則,新疆加快煤化工及下游產業發展,實現優勢產業率先跨越,條件具備,時機成熟。只有堅持優勢優先,做大做強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實現煤化工產業率先跨越,新型工業化才能有大發展。
新疆現代煤化工雖然起步晚,但具有明顯的資源和政策優勢。新疆煤炭資源豐富,中央已經把新疆列為“十二五”國家重點建設的第14個大型煤炭基地,產量將由目前的1億t增加到2015年的4億t以上。中央對新疆實施差別化產業政策,放寬對現代煤化工等產業發展限制,支持和鼓勵新疆煤炭資源就地深度轉化。2011年11月自治區頒布的《煤炭資源有償配置與勘查開發轉化管理規定(暫行)》明確:用于煤電、煤化工等的煤炭開發項目就地轉化率必須達到60%以上,為促進新疆煤化工產業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奠定了基礎。
新疆現代煤化工項目目前有:國家批復的廣匯新能源120萬t/a甲醇、80萬t/a二甲醚項目正在建設;慶華55億m3/a煤制天然氣項目已獲得批復并開工建設,第一條年產13億m3/a煤制天然氣生產線近期投產。大企業大集團實施的一大批煤化工項目正在做前期工作。目前煤化工已成為新疆新型工業化發展最具潛力的優勢產業。根據自治區規劃,“十二五”將重點依托伊犁和準東煤炭基地,大力發展現代煤化工,提升傳統煤化工,采用國際先進技術,提高技術含量和深加工程度,積極推進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煤制二甲醚、煤制油等示范工程建設,著力打造煤—電—化一體化產業鏈條,形成煤制合成氨、煤制二甲醚、煤制氣、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焦化七大產業鏈。經過5~10年的建設,新疆將建成一批規模大、產品附加值高、市場發展前景好的大型煤化工項目;引進、培育、發展一批在國際、國內有競爭力的大型煤電、煤化工企業和企業集團;建成4個煤炭資源賦存條件好、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的大型煤化工產業基地。形成以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及煤基多聯產項目為核心,以清潔能源系列產品和合成材料為主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和循環經濟發展理念的煤化工產業格局。
對焦炭、合成氨、甲醇、電石等傳統煤化工產業,要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生產工藝,優化原料路線,以節能、降耗、減排為目標,提高工藝技術水平。同時,大力促進企業組織結構調整,通過上大壓小、產能置換、總量控制等方式,優化產業布局,提升技術水平和產業集中度,實現傳統產業升級和發展模式轉變,提高市場競爭力。
到2015年,新疆將建成煤制尿素260萬t/a、煤制二甲醚80萬t/a、煤制天然氣1000億m3/a、煤制烯烴100萬t/a、煤制乙二醇100萬t/a的生產能力,新增煤焦化生產能力800萬t/a。
由于煤炭產業由地方主導,在原料供應有保障的條件下,煤化工上、中、下游產業實現協調發展將為地方企業進入煤化工下游產品開發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而且煤化工成本遠低于石化產品,具有經濟可行性,是新疆“十二五”最具發展潛力和前景的產業。發展煤化工下游產業對培育新疆煤化工產業集群的形成,加快地方中小企業成長壯大,吸納就業,增強地方經濟活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煤化工下游產品的供求關系對國民經濟發展有重要影響,市場前景廣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可觀。煤化工下游產業主要是以煤制甲醇和煤制烯烴為基本原料的生產,產品應用范圍廣,市場需求旺盛,非常有利于新疆地方中小企業介入發展。自治區要加強對煤化工下游產業發展的政策引導,繼續支持在疆大企業、大集團發展煤電煤化工,鼓勵優勢企業延伸煤化工產業鏈,支持大企業、大集團和優勢企業帶動地方中小企業發展,增強地方經濟活力與自我發展能力。
目前我國傳統煤化工產品呈現結構性過剩,現代煤化工還處在示范階段。而新疆現代煤化工剛起步,完整的煤炭工業體系尚未形成,面臨一些企業和地方圈占資源、無序開發、產業集中度低、科技含量低、產業鏈條短、上下游不協調、生產經營粗放、涉煤類技工型人才短缺、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嚴重等突出問題。對未來新疆煤化工發展我們必須要有清醒認識:優勢優先不等于盲目建設,率先跨越不能一哄而上,差別化政策不代表低水平建設。要實現新疆煤化工優勢產業率先突破,必須按照中央和新疆自治區推進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總體思路和部署,認真貫徹國家發改委《關于規范煤化工產業有序發展的通知》(發改產業〔2011〕635號)和自治區《關于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的若干意見》(新黨發〔2011〕1號)精神和有關規定,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科學引導、規范發展。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要學習和借鑒山西、內蒙等省區的先進做法和經驗,少走彎路、規避風險,科學發展、有效突破,使新疆煤化工盡快成為加速推進新疆新型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引擎和龍頭。
當前我國煤化工行業發展較快,面臨的問題也很多。新疆煤化工雖然有國家差別化產業政策的支持,但面臨水資源分布不均、生態環境敏感性強、資金風險和尚未掌握現代煤化工核心技術等制約因素,需要增強風險防范意識。科學發展煤化工必須要以煤的清潔高效利用為前提,而不能為了GDP不顧代價地獲取單一產品和簡單比價上的利潤。
“十二五”新疆現代煤化工要依托準東、伊犁兩大煤炭基地建設,其他地區不宜布點。要認真執行國家、自治區有關規定,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建設,高效益發展,防止規模小、能耗高、污染重、產品市場競爭力差和為圈占資源的煤化工項目上馬。為此,政府要一定要做好統籌規劃,加強宏觀調控;行業要加強管理,進行政策引導;企業要科學謀劃,做好效益和風險評估。新建項目必須綜合考慮生態環境承載能力、水資源條件、工藝技術路線的先進性等因素,特別要核算煤炭資源完全成本,分析煤炭的全過程轉化效率,評價全生命周期能效,落實節能減排責任,并對產品市場及競爭力做出分析,不能急于規劃、盲目布局、低水平建設,以免出現一些內地省市煤化工項目建成后無法開工或開工率低、生產裝置閑置等情況。
堅持規劃先行,科學制定行業發展規劃和產業布局規劃,在規劃框架內強化項目管理,做到可管可控。按照2011年11月自治區發布的《煤炭資源有償配置與勘查開發轉化管理規定(暫行)》要求,對煤炭資源和煤化工項目實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優化調配、整裝勘查、合理開采、綜合利用和有效保護,未經規劃的資源和煤化工項目不得開發建設。新開展的煤化工項目必須要符合國家和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符合自治區煤炭行業專項規劃以及國家和自治區相關產業政策及規定。同時,項目方要編制項目整體方案,內容包括項目發展總體規劃、項目前期規劃、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對資源的需求、投資計劃,自立項至達到生產能力的分年計劃進度表和環境保護措施等。
堅持環保優先,做到環境保護工作的優先介入、優先核定、優先把關。認真貫徹2011年10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國發〔2011〕35號),積極推動區域產業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和節能評估,嚴格項目環境評價審核和節能審查,把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作為環評審批的前提條件。強化煤化工行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治理。在資源、水和生態條件不具備的區域,嚴禁上煤化工項目。政府要加強管控,遏制住一些地方和企業攫取利潤的原始沖動。新建煤化工項目要堅持污染治理設施與主體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的“三同時”制度。對主要污染物排放超總量控制指標的地區,要暫停增加主要污染物排放項目的環評審批。
嚴格執行國家發改委《關于規范煤化工產業有序發展的通知》(發改產業〔2011〕635號)規定,煤炭供應要優先滿足群眾生活和發電需要,嚴禁擠占生活、生態和農業用水發展煤化工,對取水量已達到或超過控制指標的地區,暫停審批煤化工項目新增取水;對不符合產業政策等規定的煤化工項目,一律不批準用地,不得發放貸款,不得通過資本市場融資,嚴格防止財政資金流向產能過剩的煤化工項目。
現代煤化工屬于技術、資本密集型產業,應采取最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益的建設及運行方式,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堅持基地化、一體化、大型化、現代化和集約化的發展模式。“十二五”新疆煤化工發展要依托伊犁、準東等大型煤炭基地建設,以立足現有企業改擴建和適度新建為原則,按照煤炭開采加工上下游一體化發展思路,合理配置產業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和整體競爭力。現代煤化工要依托基地和園區,集中布局相關企業(項目),充分、高效、合理利用各種資源,建設一體化的利益機制。同時,要采用一流的技術、一流的設備、一流的管理,形成一流的煤化工基地,不斷提高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使經濟的快速增長建立在科技不斷進步的基礎上。
煤化工屬高耗能、高排放產業。循環經濟是以資源的高效、清潔、循環利用為基本特征,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盡可能小的環境代價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新疆生態環境脆弱,發展循環經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踐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煤化工產業要以科技為支撐,走高效率、低排放、清潔加工轉化利用的現代化發展之路,實現綠色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要鼓勵和引導煤化工等重點行業開展循環經濟試點,依法推行清潔生產。重點解決好轉化途徑、生態環境保護、交通運輸配套、水資源利用及后續產業發展等問題。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為重點,探索將煤化工與建材、材料、發電、廢熱利用(包括種植、養殖等)等不同產業的工藝技術集成聯產,形成資源和能源的循環利用系統,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探索通過焦化、氣化、液化等組成的化工產品鏈,與發電、供熱、污水處理、建材等項目集成優化,形成循環經濟型的煤炭能源化工。要樹立一批循環經濟的典型企業,形成一批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園區。同時,一定要學習和借鑒山西“潞安煤油循環模式”、“西山洗中煤發電循環模式”、“晉煤綠色循環模式”等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盡快建成新疆現代煤化工產業科學體系,實現上下游和關聯企業間資源、產品的循環利用與轉化,形成“吃干榨凈循環化、產業產品潔凈化、礦區發展生態化”的循環經濟發展機制。
在布局煤化工項目時,首先考慮的是水資源、生態條件。新黨發〔2011〕1號《關于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的若干意見》要求:新上煤化工項目要有碳捕獲或低碳技術應用規劃。因此,今后新建煤化工項目必須考慮二氧化碳的利用和處理。2009年底在哥本哈根和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使我國面臨減排的巨大壓力,低碳發展已成為不可逆轉的大趨勢。煤炭雖然從開采、加工到利用全程存在污染和排放,但全過程又都有降低碳排放的可能,如通過提高煤氣化的效率、提高催化劑的催化效率、提高設備的效率、回收沒有利用的余熱、合理配備布置工藝流程等。通過調整產品結構,改變工藝路線,采用新的工藝,讓化工產品向低碳化發展。
將來我國有可能對高耗能行業實行碳封頂,限制最高排碳量,或者開展碳交易。因此,煤化工行業必須超前謀劃,全力推進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低碳經濟發展方式,著力提高全過程的資源利用率。一方面要加速開發二氧化碳利用技術,盡量使二氧化碳資源化;一方面要盡量提高碳捕獲與封存等二氧化碳處理技術的水平,降低成本,使其盡早工業化。同時,要落實節能減排責任,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結構創新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減少碳排放。
現代煤化工(上游)屬于資源、資金、技術、人才密集型產業,需要的外部配套支持條件較多,政策和建設門檻高,對企業綜合實力的要求也高,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主要由大企業、大集團主導開發建設,必須要在國家和自治區的規劃和部署下統籌考慮、合理布局。而煤化工的下游產業鏈長,市場前景好,非常有利于中小企業進入。煤化工上下游及相關產業協同發展,大企業、大集團和中小企業、央企和地方企業共同發展,是提高新疆經濟發展水平、提升產業層次、增強地方經濟活力和自我發展能力的有效途徑。“十二五”自治區要繼續支持大企業和、大集團在疆發展,充分發揮大企業和大集團、優強企業和成長型企業對新疆工業經濟發展的支撐、帶動作用,形成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協作配套、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競相發展格局。要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國發〔2011〕27號),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培養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要全力扶持新疆天業、中泰化學、美克化工、廣匯能源、天利高新、藍山屯河、國際實業等地方企業繼續做大做強。
煤化工是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業,只有通過企業強強聯合,科學配置資源,聚合各類生產要素,實現優勢互補和優勢集聚,才能推進煤化工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因此,建議建立煤炭企業和煤化工企業聯合機制,科學配置資源、資金、技術和水資源等,盡量做到煤化工用煤不與發電、民用等其它產業相競爭。要認真貫徹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規范煤化工產業有序發展的通知》(發改產業〔2011〕635號)和自治區2011年11月出臺的《煤炭資源有償配置與勘查開發轉化管理規定(暫行)》文件精神,加強對煤、電、油、氣、運等生產要素的統籌協調。加強運行監測,做好煤炭的產運需平衡,確保重點企業煤炭需求。積極推進競價上網和發電企業與大用戶的直接交易試點,努力形成新疆電價優勢。進一步加大鐵路運輸協調力度,爭取鐵道部的支持,緩解出疆物資鐵路運輸緊張局面。
積極建立完善與地方財稅、土地、環保、安全生產、質監、金融等部門政策協同機制,強化產業政策與其他政策銜接,形成政策合力。在對口支援、產業合作、產業轉移工作中,積極向新疆推薦、輸送符合新疆重點發展方向的煤化工及關聯項目,嚴禁將落后生產能力向新疆轉移。
對新疆煤化工產業,首先要明確不同階段發展定位、發展方向、發展重點、技術路線和發展步驟,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制定近期目標和中長期發展規劃,再配套實施細則,指導其發展。對于規劃中的項目,要緊緊圍繞市場,以生態和效益為中心,做好環保和生產預測研究工作。對擬建的煤化工項目要進行系統全面的效益、風險和競爭力分析。對于一些重大項目,建議自治區煤電煤化工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組成技術決策、技術把關等專家委員會,提供智力支持。適時組織業內專家對項目產品方案和建設規模、市場及競爭力、經濟效益、工藝技術選擇、設備選型、配套設施、環境影響、風險與制約條件等逐項進行分析、論證和評估,推介有前景、先進可靠的催化合成、分離、生物化工、節能與環保、材料與大型工業裝備制造等技術,從而規避風險,加快成果轉化,實現政府預期的重大項目得以順利實施。對于具備條件的建設項目,抓緊開工建設,以搶得先機,并做到建設一批,儲備一批,研發一批。同時,加快建立下游產業的行業引導機制和標準規范。
重點推進技術集成與煤化工聯產示范工程,探索煤炭高效清潔轉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發展的新途徑。技術集成示范包括煤炭焦化與焦爐煤氣發電或制取甲醇聯產,煤氣化-合成氨、合成甲醇與熱電聯產等。通過集成優化,使能量流、物質流、火用流梯級利用。煤基熱電化多聯產這一集資源、能源、環境一體化系統,優于生產單一產品的煤化工發展路線。煤炭開采洗選,通過焦化、氣化、液化等組成的化工產品鏈,與發電、供熱、污水處理、建材等集成優化,就可以形成循環經濟型的煤炭能源化工,全面實現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新疆可在具備煤資源、水資源、交通運輸等條件的伊犁、準東地區,適當布局以煤氣化為基礎的煤化工多聯產系統示范工程,如煤基甲醇-燃氣聯合循環發電(煤基多聯產IGCC系統)加二氧化碳捕集系統(CCS)等,試點能源-化工-環保一體化循環經濟產業鏈。
[1] 胡雋秋.新疆煤炭工業“十一五”回顧及“十二五”展望[J].中國煤炭,2011(4)
Xinjiang coal chemical industry:current problems should be considered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Hu Junqiu
(Energy and Transportation Division,Economy Research Institute of 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ion,Urumuqi,Xinjiang 830002,China)
Coal is the advantage resource of Xinjiang.According to the"superiority priority"principle,strengthen co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its downstream industries become the choice to build the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has Xinjiang characteristics and promoting the new industrialization.But the modern coal chemical industry in Xinjiang has just started and it also faces a series of problems.We must maintain a clear mind about coal chemical industry's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the advantage of priority is not equal to the blind construction,span type development does not mean jump on the bandwagon,and differential policy does not mean low level construction.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its downstream industry's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development focus.Analysis the problems in coal chemical industry,then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coal chemical industry,downstream industry,problems,suggestions,xinjiang
TD-9
A
胡雋秋(1958-),女,研究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改委經濟研究院能源與交通研究所所長。
(責任編輯 張大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