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之泰
物流領域有兩個著名的理論:黑大陸理論和物流冰山理論。
“黑大陸”說法源于美國著名學者德魯克,他認為,“流通是經濟領域里的黑大陸”,但是由于物流的這個問題尤為突出,以后“黑大陸”說法,都主要是針對物流而言。黑大陸的說法是對物流的正確評價:我們對物流領域很多東西還缺乏透徹的了解,尤其是物流成本。
“物流冰山”則是專門針對物流成本而言的,日本早稻田大學西澤修教授把物流成本的狀況比做“物流冰山”。露出水面的僅是冰山的一角,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的不過是物流成本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沉在水面之下,尤其是我們根據現有的數據認識到的物流成本,遠遠不足以反映實際的物流成本。
幾十年過去了,黑大陸和物流冰山還存在嗎?筆者在去年修訂《新編現代物流學》的時候,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也曾經面臨艱難的決擇,在那本書里面,是繼續保留這兩個說法,還是修改或者刪除,也特別打算聯系物流成本的問題重新編寫和擴展編寫這兩個理論。猶豫了很久,最后還是做出了保留不動的決定。為什么保留不動?那是基于筆者的一些調查研究和理論思考所形成的結論:雖然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尤其是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最終可以起到照亮黑大陸、融化冰山的作用,實際上現在的黑大陸已經不是“兩眼一抹黑”,現在的物流冰山也不再是可以導致冰海沉船的大冰山,但是,黑大陸和物流冰山依然存在,有些方面也許更加嚴重,我們還必須認真面對。
物流成本問題是筆者很長時間不敢觸碰的一個問題,其主要原因是:物流成本是用戶企業反映的一個很強烈的問題,幾乎一致的反映是:物流成本太高,但是也還有另外一種聲音是持不贊同的態度,認為物流成本不高或者是正常。面對分歧和爭論筆者缺乏研究,這就使得筆者不敢冒貿然介入。
最近若干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一直處于高位,并且保持了較快增長,媒體報道了這樣一個數據:2010年中國物流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約18%左右,特別值得重視的是,這個數據比發達國家高出1倍左右。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呢?這個數據告訴我們,如果我國物流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和發達國家的水平相當,我們每年就可以少花三萬多個億的物流費用,而我國當年的物流固定資產總投資要遠遠低于這個數字,這是多么大的一筆數字啊!
社會物流總費用反映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在經濟增長的帶動下,物流數量的增長,當然要付出更多的費用,這是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較快增長的一個因素;但是,我們也不能不忽視另外一個方面,那就是物流成本的增長,量增價更長,我國的經濟界和很多企業對這個問題反映很強烈。
物流總費用反映的物流總值一直保持較快增長這是我國有些管理部門津津樂道的事情,他們也熱衷于公布這個數據,同時,令人遺憾的事,時至今日可比物流成本的變化卻很難找到,因此人們就無從判斷,在那個快速增長的數據背后,有多少是成本推動的結果。
物流領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制度性的安排,因此,就存在很多特殊的情況:一些新聞報道轉述有關管理部門對于物流費用的看法,他們表示物流費用和物流成本基本正常。但是,同樣是新聞報道,當然也包括很多用戶企業的反映,他們有一些物流,尤其是運輸需求,是物流資源短缺領域的物流需求,其中有不少是高價買來的;筆者調查也了解到一些“臺面下”的情況,貨主的實際付出并不是全部入賬的,存在著一些“潛規則”;當然,也還存在迂回、對流、倒流、反復更換運輸方式、多次裝卸、多次搬運等不合理物流。如果考慮到這些個因素,就會對這個問題打一個大的問號!
物流領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制度性的安排還表現在物流統計和物流成本核算方面,筆者曾經調查過有關的企業,很難切實了解物流費用的狀況,他們反映的問題是“上邊”沒有要求,現行的財務會計制度中沒有單獨的科目來核算物流成本,也沒有一整套的、統一的、法定的物流成本核算的方法,甚至于也很難找到物流成本的系統的、全面的記錄。所以,有關部門公布的社會物流總費用和他們對于相關問題的判斷,由于缺乏詳細的數據以及制度性的安排,這樣得出的結論,筆者是不敢認同的。
現在,要解決黑大陸和物流冰山的問題,技術已經不構成障礙,那么障礙在哪里呢?我同意很多人的說法:障礙在于管理體制。筆者曾經在本雜志和其它領域多次呼吁排除這種體制性的障礙,而解決這個障礙的第一步是把系統的、貫通的物流納入國家管理體制之中并且為此建立和完善管理系統。這也是本文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