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冰漪
一直致力于發展我國海運事業,設想建設一支數量眾多、質量較高、結構合理的海員隊伍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大連海事大學校長王祖溫在本次人代會上提交了“將《中國航海日大連宣言》納入中小學課本”以及“完善船員權益保障機制,促進船員隊伍穩定發展”的議案。為了更多了解此次提交的議案的具體內容及背景,記者采訪了王祖溫。
對于今年提交的兩個議案,王祖溫認為:當前,中國海洋資源豐富但形勢嚴峻,海洋是世界各國關注的區域之一。21世紀是“海洋世紀”,是人類全面認知、開發海洋和創建“和諧海洋”的新世紀,海洋決定著人類的今天和未來,海洋問題已成為全球涉及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敏感領域的世界性焦點。
王祖溫介紹說,《中國航海日大連宣言》的編寫,著眼于當今海洋和航海領域的熱點問題,以科學發展觀和建立和諧社會為指導,涵蓋了世界海洋的主要問題,包括人類文明進化史、海洋與人類關系、當前海洋形勢,呼吁各國保護保全海洋和共同管理海洋、規范人類海洋行為等。“宣言”深刻闡述了發展海洋和航海事業對于實現可持續發展、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重大意義,號召國人保護海洋、關注海洋。“宣言”主張全民族從三個層面行動起來:首先,更新海洋觀念,發展海洋文化,增強海洋意識;其次,用法制規范海洋行為,遵守海洋法規,維護國家權益;再次,創建“和諧海洋”達到和平使用海洋,各國共享海洋資源的目的。
另一方面,“完善船員權益保障機制,促進船員隊伍穩定發展”建議的提出基于中國正處在從海運大國、船員大國走向海運強國、船員強國的戰略發展時期。我國現有船員155萬人,船員數量居世界第一,然而,我國船員隊伍的現狀和發展并不能完全適應我國對外開放和改革發展形勢下航運發展的要求。我國船員隊伍發展存在著“船員數量嚴重不足,船員綜合素質不高;船員隊伍結構不甚合理,高級船員緊缺,普通船員富余;船員流動性進一步加劇,高素質船員流失嚴重”等一些深層次的矛盾。船員短缺勢必會威脅到航運安全,阻礙我國航運業的發展。
據倫敦德魯里咨詢機構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09年全球高級船員短缺3.3萬人,到2013年短缺數量將達到5.6萬人。中國作為人力資源大國,擁有世界公認的一流航海教育水平,對世界船員資源市場的發展本應發揮更積極的作用,但在國際船員勞務市場上所占比例相對較小,在發達國家的船員勞務市場上所占比例相對更小,外派人數并沒有大的增長,這與我國航運大國的實力和教育水平很不相稱。根據權威部門統計,中國每年海員外派數量一直徘徊在4~5萬人次左右,與菲律賓等海員輸出大國相比差距相當大。英國卡迪夫大學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中國目前的海員輸出量位居世界第四,但其傳統和優勢區域仍主要集中在香港、新加坡、臺灣等地區。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是我國重點建設與發展的領域。海運作為最高效、最安全和最環保的大宗貨物遠程運輸方式,擔負著我國45.8%的貨物周轉量和93%的對外貿易運輸任務,支撐著我國經濟地位的崛起。船員隊伍的穩定發展是海運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船員隊伍的發展與未來,關系到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安全建設保障。
關于完善船員權益保障機制,王祖溫認為,完善船員權益保障機制有利于提高我國航運企業的綜合實力和營造航運大國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增強船員的職業榮譽感,有利于船員隊伍尤其是日益緊缺的高級船員隊伍的穩定與發展,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切實措施。王祖溫最后建議,應在以下方面給予完善:首先,考慮船員職業實際和目前我國海員隊伍現狀,實現免征船員個人所得稅;其次,考慮船員外派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需求,給予企業經營船員勞務外派業務所得稅稅率優惠政策;再次,盡快批準《2006年海事勞工公約》;另外盡快設立《船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