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 俊 高殿森
作為軍事后勤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基建營房保障在高原高寒地區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把高原高寒地區的基建營房保障做好,既為駐屯官兵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更為保持軍事威懾和遂行作戰行動營造了前提條件。
基地化營房保障就是依據軍事斗爭準備要求及戰區邊境防御作戰行動預案,在一個或多個方向的若干個點、片有計劃地進行建設和管理,用于官兵住、用、行等一體化規模式保障的一種保障方式。基地化營房保障的核心思想就是“以空間換時間,以預置代替伴隨”。通過預置,可把野戰營房裝備物資儲備前移,而不需要在戰前組織突擊搶運,不僅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臨戰運力緊張的矛盾,還緩解了高原高寒地區道路單一性的影響,大大地提高了保障效能。不僅如此,由于預置,基礎設施及住用設施都有一定的時間可以得到較高標準的建設,整體的保障水平較以往得以提高,能夠為臨戰而開赴高原的部隊提供高質量的保障。其意義在于:
1.豐富我軍營房保障理論。高原高寒地區基地化營房保障是我軍針對特殊的地理環境而探索的另一種戰時營房保障方式,對提高保障時效性,爭取戰場主動權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2.保證官兵有效生存、生活質量。高原高寒地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氣侯多變,空氣稀薄,部隊在遂行任務中,非戰斗減員率較高,高原高寒地區基地化營房保障對部隊休整、適應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3.調整士氣、保存作戰實力。高原高寒地區作戰地域有限,一線作戰部隊采取輪番作戰的思想,從前線退下官兵需要一個住用、生活條件比較舒適的地方用于休整,營房保障基地為其提供了良好的場所。
4.豐富我軍基地化訓練理論。位于二線靠前的營房保障基地可以為部隊提供駐訓場所及貼近實戰的訓練環境,從實質上提高部隊駐訓的質量,為我軍基地化訓練理論提供了依據。
1.保障體制不健全 營房保障力量可能來自于不同的建制單位,保障體制的不健全很容易使保障時形成“散沙”效應,連續性差,關鍵時候易導致保障脫節,影響了保障時效的最大發揮。
2.保障力量薄弱 就一個應急作戰部隊而言,其主要保障執行單位為其后勤部門,保障力量較為單一,機動性也不強;擔負定點保障的單位(兵站、倉庫)也多位于二線區域內,對一線作戰前沿提供的后勤保障存在一定程度的延時性。
3.野營裝備物資儲備模式靠后 傳統的物資儲備體系只是平時強調配置重心靠后,隨著高技術條件下戰爭進程的加快,這種保障方式不能在戰爭爆發的第一時間內為部隊提供全方位保障需求。
基地化營房保障是特殊地區適應現代戰爭的一種保障方式,對于提高保障效能有很大的作用。
1.信息化條件下作戰的特點要求基地化營房保障
更適應部署地域變更快的特性。基地化營房保障,基礎設施和營房物資裝備都預先得以建設與儲備,不僅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營房保障的時空差,緩解需求矛盾,還可以解決野營裝備物資儲備不合理的問題,更大程度地提高部隊戰斗力。
更適應保障一體化的特點。基地化營房保障是在戰區聯勤部基建營房部的統一指揮下,在信息處理系統的輔助下,對多股作戰力量實施基地營房保障和補充支援保障,使保障有力、有禮、有節。
2.高原高寒地區的特點需要基地化營房保障
更適應惡劣環境的影響。高原高寒地區氣象環境特殊,作戰有生力量和武器裝備都會出現不適,尤其是從內地赴前線的指戰員們,極易發生高原反應。基地化營房保障雖不能克服存在的客觀原因,但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不適給作戰部,分隊帶來的影響。平轉戰時,部隊開赴至作戰集結地域后不用大肆從事保障工作,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為部隊休整、適應擠出了寶貴的時間。
更適應復雜地形的要求。我國邊境地區道路稀少,各作戰方向上除少數的縱向山口通道外,很難找到迂回路或橫向路,一旦受到戰損,后勤保障將受到嚴重影響。基地化營房保障以營房為依托,為物資、衛生、油料等專業勤務保障提供平臺,不僅能緩解戰時運力緊張,還能減少對地面道路的依賴,即使戰時道路遭到毀傷,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搶修。
能減輕經濟落后的影響。解放后,西藏的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由于歷史原因及受環境、交通影響,該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仍較落后,經濟的自給性差,戰爭潛力非常薄弱,一切生活必需品和工業用品,幾乎全靠內地供應,未來作戰部隊的消耗幾乎全賴于后方的補給。基地化營房保障可以為實物供應提供地點,加大平時后勤工作量,減小戰時工作量,減輕戰時作戰前線對后方的依賴。同時,根據作戰計劃,對后勤保障有預見性,使物資儲備充分、合理,為作戰勝利提供有力的物資保證。
3.以人為本的原則選擇基地化保障
更適應官兵生理變化的反應。一般人員初到高原寒區時或多或少出現高原反應,輕則頭痛頭暈、心慌氣短、疲乏無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漲腹瀉、失眠少尿及流鼻血等,重則肺水腫、急性心肌病甚至死亡。通常來說,以公路輸送進入高原地區,高原反應為70%~80%,緊急空運進藏發病率更可高達95%。基地化營房保障可以使參戰部、分隊一進入集結地域就可有較充裕的時間進行休息,以適應高原氣候及恢復體力,不用一邊克服高原不良反應一邊動手搭建臨時住用設施,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生理不適。
更適應官兵心理變化的反應。戰場環境是最直接影響官兵心理的外部因素,戰場環境越惡劣對官兵的心理影響就越大。有科學研究表明,適度的緊張、恐懼會幫助主觀客體進一步達成目的,反之,會有損身心健康,并對目標的達成起相反作用。基地化營房保障為參戰官兵提供盡可能舒適、耐用的住用條件,實施全方位、立體式保障,更好更快地幫助他們盡快適應高原氣候條件,緩解因戰爭氛圍而導致的緊張、恐懼情緒,從一定程度上提高戰斗力。
1.符合未來軍事斗爭準備的要求
雖然戰爭不一定會爆發,但高原高寒地區作為主要作戰方向,其軍事地位及意義不言而遇。高原高寒地區基地化營房保障突出了戰時營房保障效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將任何危機扼殺在搖籃內。
2.滿足實戰條件下官兵的物質及精神需求
高原高寒地區的基地化保障為參戰官兵提供了一個配套齊全、設施完好的住用場所,很大程度地緩解了他們面臨戰爭的消極情緒,無形中增加了戰斗力。
3.符合未來實戰環境下訓練的趨勢
高原高寒地區的基地化保障不僅僅在戰時發揮重要作用,平時也一樣。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我們可以在網上實施模擬作戰,但虛擬世界始終比不上現實,網絡上的指揮控制始終比不上現實世界的槍林彈雨,貼近實戰環境下的訓練更讓受訓者了解戰爭、明白戰爭,為實戰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