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云, 劉漢清
(南京中醫藥大學,江蘇南京210046)
散結鎮痛片是由同方 (三七、浙貝母、龍血竭、薏苡仁)全粉末膠囊劑改制而成的半膏片,用于子宮內膜異位癥所致的繼發性痛經、月經不調、盆腔包塊和不孕等病癥,療效確切。主藥三七的質控研究已另文發表[1],本實驗對散結鎮痛片的貝母素甲、貝母素乙的定量測定進行研究,為進一步完善其質控指標提供實驗依據。
1.1 儀器 Waters 2695液相色譜儀,Waters2420 ELS Detector(Waters科技有限公司);BP211D電子天平 (十萬分之一);SYZ-A石英亞沸高純水蒸餾器 (江蘇信達儀器廠);HH-4數顯電子恒溫水浴鍋 (江蘇金壇市晶玻實驗儀器廠)。
1.2 對照品 貝母素甲 (批號1022-050123)、貝母素乙 (批號110751-200504),均購自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供定量測定用。
1.3 試劑 乙腈、甲醇 (色譜純,購自美國 Honeywell公司),乙醇、鹽酸、三氯甲烷等 (分析純,購自上?;瘜W試劑有限公司)。
2.1 飲片 浙貝母、三七、薏苡仁、龍血竭 (購自安徽亳州),經南京中醫藥大學王春根教授鑒定,均符合《中國藥典》相關標準[2-3]。
2.2 散結鎮痛片制備 取處方量龍血竭 (124 g)粉碎,過100目篩,備用;另取浙貝母 (200 g)、三七 (124 g)、薏苡仁 (352 g)粉碎成粗粉,用90%乙醇回流提取兩次,每次10倍量提取2 h,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0~1.10(50℃)的稠膏;所得稠膏與龍血竭細粉混勻,減壓干燥,粉碎成細粉,加適量淀粉混勻,制粒,干燥,加0.5%硬脂酸鎂,混勻,壓制成1 000片 (0.3 g/片)(制備工藝研究另文發表)。3批 供 試 品 批 號 分 別 為 20100801、20100802、20100803。
2.3 缺浙貝母散結鎮痛片制備 取處方比例量龍血竭 (124 g)粉碎,過100目篩,備用;另取處方比例量三七 (124 g)、薏苡仁 (352 g)粉碎成粗粉,用90%乙醇回流提取兩次,以下制法同散結鎮痛片制備方法。
3.1 供試液的制備
3.1.1 混合對照品貯備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貝母素甲、貝母素乙對照品適量,置50 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制得質量濃度為每1 mL含貝母素甲0.340 4 mg、貝母素乙0.246 4 mg的混合對照品貯備液。
3.1.2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散結鎮痛片研細(過80目),取2.0 g,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精密加入含1%HCl的30%乙醇溶液100 mL,精密稱定,超聲1 h,放冷,再稱定質量,用含1%HCl的30%乙醇溶液補足減失的質量,搖勻,離心,精密量取上清液75 mL置250 mL分液漏斗中,加氨水15 mL,用三氯甲烷250 mL萃取5次,每次50 mL,合并三氯甲烷液,水浴蒸干,殘渣加甲醇溶解并轉移至5 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3.1.3 缺浙貝母陰性溶液的制備 取缺浙貝母散結鎮痛片研細 (過80目),取2.0 g,照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制備,即得。
3.1.4 浙貝母溶液的制備 取浙貝母粉末約2 g,精密稱定,置燒瓶中,加濃氨試液4 mL浸潤1 h,精密加入三氯甲烷-甲醇 (4∶1)的混合溶液40 mL,稱定質量,混勻,置80℃水浴中加熱回流2 h,放冷,再稱定質量,加上述混合溶液補足減失的質量,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10 mL,置蒸發皿中蒸干,殘渣加甲醇溶液溶解并轉移至2 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3.2 方法學考察
3.2.1 系統適應性[4-13]Thermo Hypersil Gold C18ODS色譜柱 (5 μm,4.6 mm×250 mm);流動相為乙腈-0.06%二乙胺溶液 (70∶30);蒸發光散射檢測器;體積流量1.0 mL/min;柱溫30℃;載氣體積流量2.2 L/min;漂移管溫度85.0℃;進樣量10 μL。理論板數按貝母素甲峰計算,應不低于5 000。
3.2.2 專屬性考察 取混合對照品溶液、供試品溶液、陰性樣品溶液、藥材溶液,按3.2.1項下方法測定,結果表明,貝母素甲、貝母素乙峰與其他色譜峰分離度均大于1.5,達到基線分離,陰性無干擾,結果見圖1。
3.2.3 線性關系考察 分別精密量取混合對照品貯備液0.5、1、2、4、6、8、10 mL置10 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即得各質量濃度混合對照品溶液,按3.2.1項下方法測定,分別將峰面積及相應的進樣量取以10為底的對數,經EXCEL線性回歸,以峰面積的對數 (Y)為縱坐標,進樣量的對數 (X)為橫坐標,得貝母素甲回歸方程為:Y=1.532 5X+1.117 8,相關系數r=0.999 7;得貝母素乙回歸方程為:Y=1.525 3X+1.065 6,相關系數r=0.999 4。貝母素甲、貝母素乙分別在170.2~3 404 ng、123.2~2 464 ng范圍內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
3.2.4 精密度實驗 取散結鎮痛片 (批號20100801)適量,研細 (過80目),精密稱定,按3.1.2項下方法制得供試品溶液,照3.2.1項下方法,重復進樣5次,結果貝母素甲峰面積分別為823 695、 814 818、 807 731、 818 070、 807 928;貝母素乙峰面積分別為305 308、307 020、294 844、298 209、298 231,以峰面積計算進樣精密度,RSD分別為0.84%、1.73%,表明儀器的精密度良好。
3.2.5 穩定性實驗 取散結鎮痛片 (批號20100801)適量,研細 (過80目),精密稱定,按3.1.2項下方法制得供試品溶液,照3.2.1項下方法分別在0、1、2、4、6、8、12 h進樣,結果貝母素甲峰面積分別為813 695、807 731、807 928、815 293、802 256;貝母素乙峰面積分別為300 308、294 844、298 231、301 566、295 032,以峰面積計算,結果貝母素甲、貝母素乙的RSD分別為0.65%、1.02%,表明供試品溶液在12 h內穩定。

圖1 樣品 (A)、陰性樣品 (B)、浙貝母藥材 (C)和混合對照品溶液 (D)HPLC-ELSD色譜圖Fig.1 HPLC chromatograms of sample(A),negative sample(B),Fritillariae thunbergii Bulbus(C)and reference substance(D)
3.2.6 重復性試驗 取散結鎮痛片適量,研細(過80目),平行取6份,分別精密稱定,按3.1.2項下方法制得供試品溶液,照3.2.1項下方法測定,采用外標兩點法計算質量分數,結果貝母素甲的質量分數分別為 0.397、0.396、0.396、0.396、0.393、0.388 mg/g,貝母素乙的質量分數分 別 為 0.240、0.238、0.235、0.239、0.242、0.239 mg/g,兩者的平均質量分數分別為0.394 mg/g、0.239 mg/g,RSD分別為0.90%、1.05%,表明本方法重復性良好。
3.2.7 加樣回收實驗 取散結鎮痛片適量,研細(過80目),平行取9份,每份1.0 g,精密稱定。每3份為1組,按重復性中貝母素甲、貝母素乙含有量的0.8倍、1.0倍、1.2倍,分別準確加入貝母素甲對照品、貝母素乙混合對照品溶液 (貝母素甲、貝母素乙質量濃度分別為0.40 mg/mL、0.24 mg/mL),精密加入含1%HCl的30%乙醇溶液至100 mL,精密稱定,按3.1.2項下方法制得供試溶液,照3.2.1項下方法測定,采用外標兩點法計算含有量,結果見表1~2。

表1 貝母素甲回收率測定結果Tab.1 Recovery test results of verticine

表2 貝母素乙回收率測定結果Tab.2 Recovery test results of verticinone
3.3 供試品測定 取3批供試品,每批平行3份,按3.1.2項下方法制得供試品溶液,照3.2.1項下方法測定,采用外標兩點法計算含量,結果見表3。

表3 樣品中貝母素甲、貝母素乙測定結果(n=3)Tab.3 Contents of verticine and verticinone in tablets(n=3)
4.1 文獻關于浙貝母成分貝母素甲、貝母素乙含有量測定樣品制備的報道[4-19],多采用濃氨試液浸潤,再加入三氯甲烷-甲醇 (4∶1)混合溶液提取的方法。實驗亦曾按此法進行,但因龍血竭、薏苡仁等成分干擾,提取液中有黏液狀團塊出現,抽濾、離心較困難,所得樣品測定結果平行性不佳。本實驗采用低濃度酸醇提取,氨水堿化后三氯甲烷萃取的方法能制得理想供試品溶液,測定結果穩定。且經對比試驗發現,文獻處理方法與本實驗所采用的提取方法,無論貝母藥材或本制劑,2種方法貝母素甲和貝母素乙的含量測定結果一致。本方法不僅可用于本制劑,也可作為浙貝母藥材生物堿提取處理的新方法。
4.2 實驗中采用乙腈-0.06%二乙胺溶液 (70∶30)為流動相,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二乙胺在作為改性劑應用時蒸餾后使用為佳,直接使用或用量較大時基線容易出現較大的波動。
[1]唐 云,倪瑋燁,束志凌.HPLC法測定散結鎮痛膠囊中三七皂苷R1、人參皂苷Rg1及人參皂苷Rb1的含量[J].藥學進展,2009,33(7):328-329.
[2]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274-275,11-12,353-354.
[3]WS3-082(Z-016)-99(Z)[S]//新藥轉正標準:第22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651-652.
[4]姜 艷,李 萍.HPLC-ELSD測定浙貝母中貝母素甲、貝母素乙含量[J].中國藥學雜志,2005,40(16):1257-1259.
[5]劉紅寧,顏冬梅.HPLC-ELSD測定彭澤貝母中浙貝甲素和浙貝乙素[J].中草藥,2006,37(4):600.
[6]韓 靜,丁永輝,宋平順.HPLC-ELSD法同時測定平貝母中貝母素甲、貝母素乙的含量[J].中國藥師,2009,12(5):595-597.
[7]張東杰,張愛武,王麗杰.HPLC-ELSD法測定平貝母中貝母素甲、貝母素乙含量[J].中草藥,2009,9(2):194-199.
[8]薛 燕,顧好糧.HPLC-ELSD法測定浙貝母中主要生物堿的含量[J].藥學學報,2005,40(6):550-552.
[9]劉漢珍,戴云志.HPLC法同時測定皖貝母2種生物堿成分含量[J].中國林副特產,2006(6):18-20.
[10]王 曙,徐小平,李 濤.川貝母與其他貝母類藥材總生物堿和總皂苷的含量測定與比較[J].中國中藥雜志,2002,27(5):342-344.
[11]高光偉,張建業,馮向東.HPLC-ELSD法測定復方川貝母片中貝母素甲的含量[J].中國藥師,2010,13(6):833-835.
[12]張 潔,李成網.HPLC-ELSD法測定皖貝止咳膠囊中貝母素甲和貝母素乙的含量[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9,15(5):3-5.
[13]王 玥,張慶林,陳信義,等.HPLC法測定市售貝母中貝母乙素含量[J].中草藥,2001,32(1):24-25.
[14]薛 燕,王 峰.不同產地浙貝母藥材中3種活性成分的分析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7,32(16):1628.
[15]俞 瀅,朱亞爾.HPLC-MS測定癃閉康泰片中貝母素甲、貝母素乙的含量[J].中國藥學雜志,2006,41(13):1026-1028.
[16]程顯隆,肖新月,張南平,等.HPLC-MS法測定中藥材浙貝母中貝母素甲、貝母素乙的含量[J].中國藥師,2008,11(7):770-772.
[17]王沖之,孫 健,李 萍.貝母類藥材生物堿及生物堿苷含量測定方法學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03,38(6):415-418.
[18]于海英,程秀民,王曉坤,等.三相靜態萃取HPLC鑒別五種貝母的研究[J].中藥材,2008,31(2):210-213.
[19]李 萍,曾令杰,李松林.無紫外吸收的貝母總生物堿定量分析方法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02,37(8):61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