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典花, 張姍姍, 孫立立*
(1.山東省中醫藥研究院,山東濟南250014;2.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濟南250014)
甘遂為大戟科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T.N.Lion ex T.P.Wang.的干燥塊根[1],別名主田、貓兒眼、苦澤、陵澤、甘藁、陵藁、九頭獅子草等[2]。主要產于陜西、山西、河南、山東、寧夏等地,以陜西產者質量最佳。甘遂屬有毒中藥,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下品。2010年版中國藥典一部載甘遂具有瀉水逐飲,消腫散結的功效。用于水腫脹滿,胸腹積水,痰飲積聚,氣逆咳喘,二便不利,風痰癲癇,癰腫瘡毒等[1]?,F代研究表明,甘遂化學成分具有抗腫瘤、抗生育、抗病毒、調節免疫系統等活性[3]。臨床常用于治療晚期食道癌、乳腺癌等惡性腫瘤以及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癥[4]。
目前甘遂的炮制多以醋炙為主,但全國炮制工藝很不統一[5-10],更無具體的量化參數,只是單純依靠老藥工炮制經驗,或單純依靠化學成分為指標優選工藝參數[11-12],導致醋甘遂的質量參差不齊,進而影響了臨床療效。本研究在傳統制法的基礎上,采用L9(34)正交試驗法,優選最佳醋炙工藝,為醋甘遂的炮制和飲片的質量控制提供科學依據。
1.1 儀器 Waters 2695高效液相色譜儀,Waters 2996 DAD檢測器;瑞士METTLER XS205 DU10-5電子天平 (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紅外溫度儀ST80(北京雷泰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數顯電子恒溫水浴鍋 (金壇市晶玻實驗儀器廠);電炒藥機 (哈爾濱市測電器廠);MILLI—Q超純水純化系統;RE—2000旋轉蒸發儀 (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索氏提取器等。
1.2 試藥 乙腈為色譜純;乙酸乙酯、石油醚等均為分析純;龍門米醋 (北京王致和味滋康食品有限公司,生產日期201001272);甘遂藥材由安徽亳州滬譙中藥飲片廠提供,產地為陜西。
2.1 醋炙工藝的正交設計 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礎上,確定了甘遂醋炙的主要影響因素為加醋量、炒制時間、炒制溫度,采用L9(34)正交設計法,以外觀質量和內在質量作為評價指標,采用加權法進行評分,對試驗結果進行分析。
2.1.1 外觀質量評分依據和標準 中藥飲片的外觀性狀評價是中醫藥寶貴經驗的總結,能較直觀的反映出飲片的質量好壞,因此將其作為正交試驗的評價指標之一。依據炮制專家的傳統經驗制定醋甘遂的評分標準:根據樣品的表面顏色、斷面顏色、著色是否均勻、焦斑數量及有無醋焦香氣等對醋甘遂進行傳統質量評分,質量最好的為100分。
2.1.2 內在質量評價指標及標準 甘遂是有毒中藥,經醋炙后可降低其毒性,緩和其峻瀉之性,經前期急性毒性試驗和藥效實驗研究表明,甘遂醋炙前后的毒效部位均是石油醚部位,因此采用HPLC梯度洗脫法對此部位進行測定,選擇其中15個特征峰峰面積之和作為優選甘遂最佳醋炙工藝的指標之一。
2.1.3 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設計 見表1。

表1 甘遂醋炙因素、水平Tab.1 Fatorsand levelsofstir-fried KansuiRadix with vinegar
2.2 毒效部位HPLC特征圖譜研究
2.2.1 色譜條件 Diamonsil-C8(250 mm×4.6 mm,5 μm)色譜柱;柱溫30℃;流動相為乙腈-0.2%磷酸 (梯度洗脫,見表2);體積流量1 mL/min;檢測波長203 nm。
2.2.2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醋甘遂粉末 (過四號篩)約10 g,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精密加入石油醚90 mL,加熱回流提取8 h,提取液減壓回收,殘渣用體積比為1∶1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混合溶劑溶解,并轉移至10 mL量瓶中,加混合溶劑至刻度,搖勻,用0.45 μm微孔濾膜濾過,即得。

表2 梯度洗脫條件Tab.2 Conditions of gradient elution
2.2.3 方法學考察
精密度試驗 取醋甘遂 (正交4號樣品)供試品溶液10 μL,連續進樣6次,分別對其中15個特征色譜峰保留時間和峰面積進行統計。結果,15個特征峰的保留時間和峰面積基本一致,RSD均小于3%,表明精密度良好。
穩定性試驗 取醋甘遂 (正交4號樣品)供試品溶液10 μL,分別于0、2、4、8、12、24 h測定,分別對其中15個特征色譜峰保留時間和峰面積進行統計。結果,15個特征峰的保留時間和峰面積基本一致,RSD均小于3%,表明24h內測定結果穩定。
重復性試驗 取醋甘遂 (正交4號樣品)粉末6份 (過四號篩),照供試品溶液的方法制備,依次測定,分別對其中15個特征峰保留時間和峰面積進行統計。結果,15個特征峰的保留時間和峰面積的RSD均小于3%,表明重復性良好。
2.2.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供試品溶液各1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測定圖譜及特征峰標識見圖1。

圖1 醋甘遂毒效部位HPLC特征圖譜Fig.1 HPLC characteristic chromatography of the toxic and effective part in stir-fried Kansui Radix with vinegar
2.3 試驗方法與結果
2.3.1 正交試驗樣品的制備 取大小均一的凈甘遂各100 g,共取9份,按正交試驗設計方案進行實驗,加入不同比例的醋拌勻,悶潤,待醋吸干,置預熱至一定溫度的電炒藥鍋中,不斷翻炒,以紅外線測溫儀測量控制鍋底溫度,炒制相應時間,取出,放涼,再精密稱取各醋炙品質量,計算各炮制品得率。以上述確定的測定方法和評分標準,對不同條件下制備的醋甘遂進行傳統質量評分,對內在質量進行測定。
2.3.2 外觀質量評分 正交1~9號醋甘遂,一次性送給一位炮制專家進行評定,9份樣品逐個打分,共請了3位專家評審,每個樣品的平均值作為外觀質量的得分。
2.3.3 內在質量評價指標的測定 照2.2項方法進行測定,結果見表3。

表3 樣品得率及特征峰面積之和測定結果Tab.3 Yield of samples and the sum of the characteristic peaks area
2.3.4 內在質量得分 根據與生品換算后各供試品特征峰峰面積之和與甘遂生品特征峰峰面積之和的比值 (結果見表3)并綜合考慮毒性和藥效的關系,認為,比例段在0.80~0.95者為佳,其中規定比例為0.9為100分,0.80~0.95比例段每增加或減少0.01減2分,其他比例段每增加0.01減1分,具體見表4。

表4 得分表Tab.4 The table of score
2.3.5 綜合質量評分 外觀質量和甘遂毒效部位對醋甘遂有著同等重要的意義,因此兩者的加權系數均為0.5,綜合評分以下式計算:
綜合質量評分=外觀質量得分×0.5+毒效部位特征峰面積得分×0.5
各種條件下醋甘遂綜合評分結果見表5。方差分析見表6。

表5 L9(34)正交試驗結果及直觀分析表Tab.5 Results of L9(34)orthogonal test and visual analysis

表6 方差分析Tab.6 Variance analysis
2.3.6 試驗結果分析
直觀分析由表5的極差 (R)可以看出,在該正交試驗設定的因素、水平條件下,對綜合評分影響大小的因素進行分析,依次為B>C>A,即B因素影響最大,其次為C因素,A因素影響最小;對A因素有k2>k3>k1,對B因素有k1>k3>k2,對C因素有k2>k3>k1。因此,對綜合質量評分而言,最佳炮制工藝條件為A2B1C2。
方差分析 由表6可以看出,以A因素項為誤差,B因素的P<0.01,表明B因素對醋甘遂質量有極顯著性影響。
2.3.7 甘遂最佳醋炙工藝的確定 由上述試驗結果可以得到,甘遂最佳醋炙工藝條件應為A2B1C2,即:取凈甘遂適量,加入30%的醋,悶潤,待醋吸干,置預熱至230℃電炒藥鍋內,炒制30 min,取出,晾涼。
2.3.8 醋甘遂最佳炮制工藝驗證試驗 為考察正交試驗的合理性和可重復性,用同一電炒藥鍋和同一批甘遂,進行了驗證試驗。取凈甘遂3份,每份1 kg,加入0.3 kg的醋,悶潤,待醋吸干,置預熱至230℃電炒藥鍋內,炒制30 min,取出,晾涼,再精密稱取各醋炙品質量,計算各炮制品得率??疾齑赘仕斓耐庥^質量,并進行醋甘遂毒效部位特征圖譜測定。3批工藝驗證試驗的主要數據見表7。

表7 甘遂醋炙工藝驗證試驗結果Tab.7 Results of validation test of the technology of Kansui Radix stir-fried with vinegar
3批驗證試驗結果表明,醋甘遂的得率約為94%,醋炙后甘遂外觀性狀與傳統外觀性狀評價保持一致,醋甘遂毒效部位特征峰面積之和基本一致,說明正交試驗確定的工藝穩定,可重復性強。
本實驗依據甘遂醋炙減毒增效原理,根據前期研究確定的甘遂毒效部位的HPLC特征指紋圖譜分析條件,對此部位進行測定,并以此為指標,結合醋甘遂的傳統外觀質量,采用綜合質量評分法,對醋甘遂的炮制工藝進行優選,這種方法較單純采用甘遂中某一成分為指標來優選甘遂醋制工藝的方法更加科學,合理,更能夠客觀的反映各個因素水平對醋甘遂質量的影響。
實驗結果表明甘遂最佳醋炙工藝為:取凈甘遂適量,加入相當于藥材量30%的醋,悶潤,待醋吸干,置預熱至230℃電炒藥鍋內,炒制30 min,取出,晾涼。經3批驗證實驗表明該工藝穩定,可重復性強,優選出的醋甘遂最佳炮制工藝,明確了加醋量、炒制溫度和炒制時間等炮制參數,可為規范醋甘遂生產,有效控制醋甘遂質量提供理論依據。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81.
[2]權宜淑.中藥甘遂的本草調查[J].西北藥學雜志,1994,12(9):255-257.
[3]郭曉莊.有毒中草藥大辭典[M].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1992:7.
[4]王立巖.甘遂的化學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D].沈陽:沈陽藥科大學,2003.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政管理局.全國中藥炮制規范[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8:29.
[6]山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山東省中藥炮制規范[S].山東:山東友誼出版社,2003:44.
[7]河南省革命委員會衛生局.河南省中藥材炮制規范[S].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74:50.
[8]浙江省衛生廳.浙江省中藥炮制規范[S].浙江: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54.
[9]湖南省衛生廳.湖南省中藥材炮制規范[S].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36.
[10]福建省衛生廳.福建省中藥炮制規范[S].福建: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117.
[11]李 媛,張 麗,單鳴秋,等.正交試驗優選甘遂醋制最佳工藝[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7):4-6.
[12]張 麗,束曉云,唐于平,等.醋甘遂飲片炮制工藝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9,34(6):68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