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職業技術學院 任 鳳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項目化教學改革
樂山職業技術學院 任 鳳
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為高職課程建設與改革明確了方向:構建基于職業能力和工作任務的專業教學標準,以工作任務為導向進行項目教學設計是高職項目化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本文探討了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采用“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項目化教學法的教學設計及評價機制等方面的實踐與改革,以及積極開發項目化教學配套教材,配備充足的實訓設備,完善教學評價機制對于推動項目化教學法的意義。
高職教育;課程改革;項目教學法;計算機應用基礎
高職教育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中非常具有活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世紀90年代末起步以來,歷經10多年的發展壯大,為國家和地方培養了一大批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與此同時,高職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著許多問題。
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開發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推行訂單培養,探索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有利于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模式。課程改革是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點和難點,以上意見為高職課程建設與改革明確了方向:構建基于職業能力和工作任務的專業教學標準,以工作任務為導向進行項目教學設計是高職項目化課程改革的新理念。
項目教學法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源于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產生的新型教學法。高職課程中的項目是指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客觀存在的工作任務模塊,它是“行為導向”教學法的一種。所謂項目化教學即將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內容和要求轉化為若干個項目,每一個項目就是一項具體的行動化學習任務,在特定的教學環境中,老師組織、引導學生圍繞完成項目所展開的由理論到實踐的教學活動。項目化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利用掌握的知識解決未知的問題,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它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授之以漁,能為學生畢業后的職業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礎。
今年4月學院特邀戴士弘教授(我國高職教育戰線探索“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教學改革的最早實踐者之一,在職教課程教學改革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全院教師做了關于“職教課程的能力本位項目化改造”的專題培訓,學院老師們受益匪淺。在培訓中戴教授指出當今高職教育的目標不應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應以能力提高作為最終目標,因此課堂教學設計要以項目和任務為載體,堅持“以能力為本位”。
實踐性:項目與未來工作崗位密切聯系,學習更具有針對性、實用性;
綜合性:具有學科交叉性和綜合能力的運用等特點;
開放性:圍繞相關主題進行探索,學生有自主、自由學習的空間,能有效促進學生創造力發展,為學生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評價特點:注重學生在項目活動中能力發展的過程,測評內容包括學生參與各環節的表現及項目完成質量。
第一階段:教學項目的設計,根據各專業學生崗位能力要求,設計課程項目、分解項目任務、分配課時;第二階段:設計項目流程、確定項目實施方案,指導項目實施,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使學生學會積極合作,提高團隊精神;第三階段:在考核評價時以鼓勵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主,設計教學質量評價量表、考核學生項目完成情況、評價總結。
表1 課程設計
表2 教學評價
當代信息社會的發展,對大學生信息素養與能力(吸收、處理、創造信息和組織利用、規劃資源的能力和素質及自覺遵守與信息相關的道德、法律和規范等方面的品德)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計算機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工具,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很多專業課教學內容的組成部分。因此,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既是文化基礎教育、人才素質教育,又是技術基礎教育,是各學科發展的必然和需要。《計算機應 用基礎》是我院高職大專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該課程具有知識性、技能性、工具性等特點。
我院高職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傳統的教學方法先理論后實踐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學生在理論學習時感覺抽象難懂,實踐跟理論相互脫離,教學效果不理想,無法達到教學目標。所以老師應該積極改革教學方法,探索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的教學方法。基于課程和學生的特點,我們采用“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項目化教學法。《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總授課學時50學時,包括六個模塊: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操作系統、文字處理軟件Word、電子表格軟件Excel、演示文稿制作軟件PowerPoint、計算機網絡基礎與Internet基礎。課程目標:一是讓學生掌握計算機基本知識和技能,運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適應現代日常辦公需求;二是訓練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技能,最終達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更好為行業服務的目的,具備一定可持續發展能力。在課程的項目化教學設計中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工具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突出“應用”,而淡化“基礎”,項目設計結合學生的專業知識,起到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計算機技能之間的橋梁作用,提高學生操作使用能力和研究創新能力,體現高職院校重崗位重技能的培養特點。
(1)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掌握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熟悉windows操作系統,能熟練應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軟件處理學習和今后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通過項目化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積極的行動意識;
(2)能力目標
根據不同需求,能利用所學軟件對信息進行分析、統計、處理,能利用網絡進行信息溝通與交流;通過學習,逐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能獨立利用網絡資源獲取所需信息;利用所掌握的最新的計算機知識,在不同專業領域、不同學科上有所創新和發展。
(3)素質目標
通過教學,培養學生良好信息素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刻苦鉆研的精神;通過學習計算機的發展史、工作原理、應用技術等,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探索精神,把計算機當作未來工作的必備工具;面向應用,重視實踐:通過實驗、實踐環節,啟發自主式學習,培養學生獨立完成項目的能力,樹立團隊合作精神。
(4)課程設計(見表1)
(5)教學評價
如表2所示,課程采用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形成性考核占50%,其中平時學習占20%,包括上課出勤、平時作業、協作精神、學習參與度等;項目實踐占30%,包括項目設計、實踐報告等;終結性考核占50%,為上機技能考試(閉卷)。
作為教育者我們應將項目化教學與傳統教學法充分結合起來,相互補充。傳統教學法的目的主要是傳授知識和技能,項目教學法的目的在于運用技能和知識。因此,我們應將課程內容進行合理分類,學生難以獨立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可以結合傳統教學法在項目教學前講授,然后用項目教學來鞏固這部分知識;對于學生能夠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可以把它包含在項目中,讓學生通過項目開展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當然,要有效實施項目教學法,除了更新目前職業教育教學中的落后觀念,還要積極開發項目化教學配套教材,配備充足的實訓設備,完善教學評價機制。
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項目化教學的實施中,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弱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教師不再是一部百科全書而是一名指導和信息顧問。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獨立完成項目將理論和實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僅提高了課程的理論水平,還增強了實際操作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老師的地指導幫助下,學生的綜合能力明顯增強。
[1]徐鋒.關于高職項目化教學模式要素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1,08.
[2]黃海英.高職計算機項目化教學設計和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23.
[3]黃林國,李歡.計算機應用基礎項目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教高[2006]16號《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
任鳳(1981—),女,四川南充人,碩士,樂山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數據庫應用,計算機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