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邵峰
全面提升現代農業發展層次
□ 文/邵峰
順應“三化”同步發展規律,明確現代農業發展目標
全面提升現代農業發展層次,核心是要提升農業的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增強農業的抗御風險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按照“建設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浙江”的總體目標,提出了浙江省今后五年現代農業發展的工作目標——“現代農業發展層次全面提升”。這是順應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客觀規律的客觀要求,也是現階段推進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全面提升現代農業發展層次是推進“三化”同步的客觀要求。黨代會報告把“同步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作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的重大戰略。工業化、城市化的深入發展有賴于農業現代化的加快發展和農業的產品、勞動力、土地、資本等資源要素供給能力的不斷提升,反之,農業現代化的加快發展也有賴于工業化、城市化的深入發展和農外的技術、資本、人才、管理等現代要素不斷投入。當前,浙江正處工業化、城市化的中后期階段,工業生產能力和城市人口規模不斷擴大,社會對農產品需求不斷增長,而農用土地和農業勞動力數量卻在不斷減少,迫切需要通過技術、資本等現代要素的加快投入來全面提升現代農業發展層次,實現在更少土地上、用更少勞動力生產更多農產品的現實需要。同時,在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能力不斷增強,全面提升現代農業發展層次有了更加堅實的基礎和更為有利的條件,特別是政府財力和科技支撐的不斷增強為現代要素更多更快地投向農業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速提高提供了可能,而農業勞動力和農村人口的不斷轉移則為土地承包經營權穩定流轉和現代農業主體加快成長創造了條件,這一切將推動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不斷提升。
——全面提升現代農業發展層次是建設“兩富”社會的應有之義。農業是經濟再生產與自然再生產的交織,具有投入產出率高和產品供給、休閑旅游、社會穩定、生態涵養、文化傳承等多功能的特征,它不僅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也是現代化進程中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引擎”和源泉。當前現代農業已成為浙江廣大農民和工商企業競相投資的熱點,而農業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帶來的農業收入分配比較均衡的特點又使現代農業已開始成為浙江廣大農民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重要領域。同時,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和農家樂休閑旅游業等農業“接二連三”的發展,不僅傳承了優秀的農耕文明,還豐富和創造了現代的產業文化、地域文化,農業已開始成為能為廣大城鄉居民提供豐盛物質產品和豐富精神產品的現代產業。圍繞“三率”全面提升要求,部署現代農業發展工作
全面提升現代農業發展層次,核心是要提升農業的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增強農業的抗御風險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圍繞這一核心,提出了“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深入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推進農業生產規?;?、標準化、生態化,提高農業生產綜合能力,進一步做優農業”,部署了今后一個時期發展現代農業的主要工作。

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建設產加銷一體經營、多功能共同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是全面提升現代發展層次的重要任務。要按照黨代會報告提出的“基本形成改革創新驅動、三次產業聯動、城鄉一體推動的發展格局”的要求,深入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認真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大力培育特色農業產業帶,做大做強特色農業主導產業;著力提升農產品的精深加工、現代流通、品牌營銷能力,不斷拓展農業的休閑旅游、生態涵養、文化傳承功能,大力培育農業的文化創意產業和文化軟實力,著力延長產業鏈、拓展多功能,努力形成三次產業聯動、城鄉經濟融合的發展格局。
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構建農科教產學研一體、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配套的農業科技進步格局是全面提升現代農業發展層次的根本支撐。要按照黨代會報告提出的“加快農業科技進步”的要求,大力實施現代種業發展、農業產業技術支撐、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等工程,全面提升農業科技對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完善和擴大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與地方的合作機制和科技特派員制度,大力構建農科教產學研一體化的農技推廣聯盟;按照“綜合設置、分類建設、多功能、一體化”的思路,加快健全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三位一體”的農業公共服務體系。
培育農業現代主體。培育規?;?、集約化、產業化的現代農業主體是全面提升現代農業發展層次的關鍵環節。要按照黨代會報告提出的“推進農業生產規模化”的要求,完善家庭經營制度,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和流轉市場,加快培育種養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行業協會,合理引導工商業主投資發展現代農業,全面形成集約化家庭經營與產業化合作經營相結合的現代農業經營體制;實施“千萬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健全分級分類的農民培訓體系,加大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力度,引導大中專畢業生、回鄉農民工等參與現代農業創業就業,加快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現代農業人才隊伍。
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發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態循環農業是全面提升現代農業發展層次的戰略要求。要按照黨代會報告提出的“建設生態浙江”“建設美麗鄉村”“推進農業生產標準化、生態化”等要求,推進農作模式創新,推廣農牧結合、農漁結合、立體栽培模式,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推進化肥農藥科學化使用、農業清潔化生產,發展農作物廢棄物和畜禽排泄物的資源化利用產業,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監管,確保飲食安全;開展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濕地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發揮林業生態功能;開展河道水環境綜合治理,推進管網、林網、河網、垃圾處理網、污水治理網一體化規劃建設,美化農村田園景觀。
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體系完整、功能完善的農業基礎設施是全面提升現代農業發展層次的重要保障。要按照黨代會報告提出的“深入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等要求,同步推進農業“兩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體系建設、科技推廣服務、經營體制創新、服務體系完善、產品品牌營銷和質量安全監管,加快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發展的示范區;大力推進重點骨干水利工程建設和農田水利標準化建設,突出抓好“兩區”水利設施、低洼易澇圩區整治、噴微灌工程、小型農田水利等建設,完善防災減災體系,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構建共建共享機制。構建普通農民平等參與、公平分享的機制是全面提升現代農業發展層次的根本落腳點。要按照黨代會報告提出的“更加強調共建共享,更加強調社會和諧,更加強調物的現代化與人的現代化有機統一,使現代化建設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要求,創新要素投入方式、土地經營方式、勞動組織方式,健全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農業技術推廣、農村金融服務、農用土地流轉等要素投入機制,形成因業制宜、形式多樣的家庭經營、大戶經營、合作經營、公司經營等土地經營機制,構建以股份合作、專業服務為主的勞動組織機制;加強政府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完善農業投入機制和農業補貼制度,讓廣大農民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主體、共享現代農業發展的成果。
(作者為浙江省農辦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