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人報》2月2日文章,原題:西方騎在難以駕馭的龍背上 中國經濟正在發生什么變化?它能否像商界領袖堅稱的那樣繼續保持令澳大利亞人高枕無憂的穩健增長?隨著大量不盡如人意的數據浮出水面,目前中國的增長來自哪里比以往更令專家們迷惑。
占星家和風水師稱,龍年開年就顯出動蕩預兆。中國內部有種擔憂:2012年或許會出人意料地難以駕馭。然而,西方在很大程度上已形成一種依賴的心態——不僅更廣泛地依賴亞洲,尤其是依賴中國。因此,繼續聲稱這種依賴有牢固基礎對保全顏面很關鍵。但這并未能阻止普通下注者備受煎熬。以情況未像歐洲大陸那樣困窘但仍處境不妙、拼命尋求遠方經濟安全港的英國為例,眾多媒體報道反映了此類希望和憂慮。
一家雜志歡呼“收銀機嘩嘩作響!中國人來了。”這是在為新暴發戶入侵倫敦歡呼:中國盲目的時尚愛好者組成大型旅行團空降而至,“大肆購買邁寶瑞手袋、愛馬仕絲巾和迪奧表……沒有他們,倫敦邦德街將變為一座鬼城。”《周日時報》問,“投資者是否應擔心中國?”配發的照片是某退休會計師及其家人和一條神情焦慮的狗。他們的未來已與中國息息相關,因為其投資的中國基金已損失27%。《星期日電訊報》的大標題是,“巨龍是否已無火可噴?”該報援引某金融顧問的話,“投資者不要沉溺于對中國的任何夸張宣傳并對該地區投資過多。毋庸置疑,中國證券市場增長潛力強勁,但同樣可能蘊含著巨大風險和不確定性。”
決定是否或如何保持穩定是北京今明兩年面臨的巨大挑戰。現有模式——廉價勞力、土地投入和大規模投資,在改善中國人生活水平方面向來極其奏效,但問題是能否繼續引領中國實現上述目標。或許不能了。人口和其他因素正開始成為該模式的障礙,《經濟學家》的看法是,“中國的銀行將工人的儲蓄倒騰給國有企業,令工人喪失消費能力、民營企業失去資金,政府正大規模浪費資金。”中國房價回落,電力消耗增速、貨物運輸量、來自日本等國的進口及水泥、汽車、推土機和建材的銷量都在下降。富有的中國買主重返澳大利亞房地產市場表明,他們對國內市場復蘇憂心忡忡。
盡管創下近30個月的新低,中國去年第四季度增長率仍高達8.9%。政府開始為彌補出口下降提供刺激貸款,長期的增長驅動力更為明確——城市化。然而,除了國家進一步投資,越來越難搞清這種持續快速增長到底來自何方。▲(作者羅恩·卡里克,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