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魏 薇

在農業領域的投資折戟沉沙,除了經營不善等人禍,更有來自于靠天吃飯的不確定因素。養豬行業的周期性,常常讓養殖企業陷入一朝富一朝窮的巨大波動中,而來自自然氣候等條件的制約,讓多少種植養殖企業血本無歸。
根據云南省農業廳公布的數據,最近3年的云南大旱,讓幾十億的農業投資打了水漂,即使“老江湖”也未能幸免。
盡管被認為是高危投資領域,但進入2010年后,農業成了一個越來越時髦的投資領域。2006年至2011年中國農業行業共披露200多起VC/PE投資案例,投資總額近70億美元,但2010-2011兩年的投資總額就超過了過去的總和,投資模式趨于專業化和產業化。2011年共有8只農業產業基金成立,總目標規模超過60億元,呈現爆發式增長。
長期以來,農業生產環節利潤水平不高是不爭的事實。一方面是由于農業支持工業發展的國家發展策略造成的長期影響,另一方面是絕大多數農業生產者分散且力量薄弱,市場準入門檻較低,并不具備產業鏈的議價能力。
此外,原材料、農資產品價格普遍上漲,化肥、棚膜、柴油在過去的幾年里價格上漲明顯,推高了農業生產的成本。盡管農產品的價格也有所上漲,但是由于農業關乎數以億計民眾的吃飯問題,因此政府對終端農產品的價格采取了調控,這對農業整體的利潤水平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的農產品收入仍不能擺脫小農經濟的模式。散戶式的小農經濟,沒有地租、沒有工資、沒有折舊、沒有設備購置和更新、沒有技術進步投資,與之相比規?;默F代農業生產經常陷入低利潤困局,甚至由于成本太高而虧損。
此外,環境因素和氣候因素對農產品制約較大,如漁業、種植業、養殖業均是“靠天吃飯”的行業,產出數量和質量的可控性比較差,價格波動最為明顯,其盈利水平也隨之波動。
根據市場觀察,由于大規模擴張,生產成本投入較高,其銷售收入無法支撐,被譽為有機農產品第一品牌的“德清源”一直處于虧損的邊緣。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公司總經理黃德鈞認為:“很多投資者青睞有機食品,但這不會成為市場主流。有機食品產量太低,如果全國都這樣搞,那就有許多人‘吃不飽’了,它只是食品中的‘奢侈品’。在發達國家,有機食品的市場占有率大約為15%,在中國我看5%就差不多了?!?/p>
有機農產品的另一個發展難題是跨區域擴張。有機農產品的跨區域擴張受制于兩個因素,一是品牌輻射力,二是自然條件?!暗虑逶础痹诒本┦袌鲇衅放朴绊懥?,最近幾年,頻頻傳出“德清源”要南下的消息。由于我國的冷鏈物流不發達,而且冷鏈物流運輸成本高企,可占據產品總成本的30%-60%,因而有機食品目前通過冷鏈物流運送到外地,并不現實。
有機概念遇到的難題,不僅體現在種植養殖上,在化肥、農藥領域,“有機”儼然成為一劑“毒藥”。
生物化肥項目目前面臨的問題,首先是生產工藝遠遠還未成熟,其次,這種競爭優勢還處在炒作階段,不容易被潛在客戶群接受。投資者青睞較少的原因,生物化肥成本高,性價比很糟糕,比普通化肥的售價多出好幾倍,農民購買的意愿很低。生物農藥的境遇類似生物化肥。在國外,農民大面積使用生物化肥和生物農藥,根本原因是來自國家法律的限制,二是因為性價比很高。要向國外看齊,尚有時日。
農業投資需要投資人有相當高的專業運營水平。目前的農業投資者中,稱得上專業的連1%都不到,大部分投資公司都是融到一筆錢,拉一個草臺班子,就開始做投資運營。熙可集團創始人朱演銘說:“我覺得他們都是在炒作,因為大家不懂,糊里糊涂就像炒股票一樣,把農業概念炒起來,并把農業股上市,把小戶的錢圈進去了,但最后倒霉的還是投資者?!?/p>
事實上,農業投資所需要的專業運營功底非常扎實,以熙可公司為例,其農業投資的團隊達到幾百人,通過輸入市場、營運、精益農業等先進理念,將技術和管理嵌入到被投資的項目或公司營運團隊中,幫助和支持他們規避風險,從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根據調查,目前比較專業的農業投資機構,像東方富海、熙可、東方艾格、深圳高特佳、達晨創投、深創投等投資公司,基本上都是按照這樣的框架搭建投資團隊,深入研究細分行業,挖角農業領域的職業經理人擔任投資經理,此外還建立風險控制機構。
在財務上,困擾投資人的一大難題是,農業企業財務規范意識普遍較差,財務數據不夠真實,這兩個因素讓投資人很難發現其真實的盈利水平和銷售等方面的問題。造成財務不規范、涉嫌造假的農業企業原因如下:
大量使用現金結算方式、難以形成證明力強的交易記錄:部分農業企業的銷售對象或采購對象主要為自然人,致使企業大量使用現金結算方式,交易的真實性難以證實。
動物和植物等生物資產與企業的存貨、固定資產等一般資產不同,盤點和估價有困難。
農業企業往往現代管理意識不強,加上財務人員素質普遍不高,致使會計基礎工作較差,內部控制薄弱。
國家大力扶持農業發展,給予較大的稅收優惠,從而使財務造假成本低廉。
投資農業最大的風險就是食品安全,出現一次,就會對公司或者行業造成致命的打擊,比如三聚氰胺,還有雙匯的瘦肉精。
在農業和食品領域的投資還可以“換一種玩法”,目前國內消費食品安全性、原材料的供給,遠遠不能滿足今天的消費者對于品牌、安全和品質的需求。
農業龍頭企業“新希望”,則直接以食品安全為投資項目。2011年底,新希望集團、國際投資巨頭新加坡淡馬錫、農作物加工企業美國ADM公司和綜合商社日本三井物產共同出資,建立了一只專門投資海外農業產業的基金—新希望產業基金(美元),重點投資食品安全、糧食保障等領域。
強調品質與安全的食品投資,其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