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山東體育學院 山東 濟南 250102)
在我國目前的體育人口結構中,中年人群是我國體育人口的“低頻區”,女性體育人口所占比例更是低于男性體育人口,可見中年女性參加體育鍛煉的比例少之甚少[1]。但是女性進入中年以后,其身體器官逐漸退化,她們處于成年人即將邁入老年的最后階段。由此研究通過適量的身體鍛煉活動,增強身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重視和改善中年女性保健措施是重要的研究課題。
將在湖南省茶陵縣火田鎮篩選沒有或者很少參加健身腰鼓舞練習的45-55歲的女性的隨機分成兩組,實驗組參加健身腰鼓舞練習為36人,對照組不參加健身腰鼓舞練習為34人。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身高、體重無顯著性差異。實驗組進行16周的健身腰鼓鍛煉,鍛煉場地在鎮活動中心,每周至少三次,每次鍛煉一個小時。運動強度控制在60%-75%最高心率。主要練習健身腰鼓舞套路的第一套。
身體形態指標:體重;腰圍;臀圍
身體機能指標:血壓;安靜心率;肺活量;臺階實驗
身體素質指標:握力;縱跳;1分鐘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閉目單腳站立;反應時
測試數據均采用平均值加減標準差表示,運用SPSS 16.0統計軟件。
有研究發現,身體素質較低的人發生高血壓的可能性較高,體力活動水平與血壓呈負相關[2]。實驗結果顯示,45-55歲女性運動組收縮壓與舒張壓在實驗前、后的數據具有顯著差異(P<0.05)。而對照組在實驗前、后收縮壓與舒張壓都沒有發生顯著性變化。這說明健身腰鼓舞鍛煉可以降低鍛煉者的血壓水平,可以很好的預防、延緩高血壓病。健身腰鼓舞項目可以根據人們當時練習時的自我感受情況,自己調整健身腰鼓舞的運動強度,主要是以有氧代謝為主的運動項目,進行鍛煉時人體攝入的氧氣比平常多十幾倍,攝氧量的增多使運輸到人體體內血紅蛋白含量增多,同時給肌體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加速了血液循環速度,同時健身腰鼓舞鍛煉能夠消耗身體中大量的脂肪,這樣就降低了血脂的含量,使血管壁的厚度變薄,血管壁的彈性增強,使血流阻力減弱,從而引起人體的收縮壓、舒張壓出現下降。延緩血管動脈粥樣硬化,使人體在安靜時的血壓保持在一個正常值。

表1 身體機能的比較(平均值±標均值)
人進入中年以后,血管的外周阻力會逐漸地增加,為維護正常的血液循環,在每搏輸出量輸出不變的情況下就會引起心率代償增加。
實驗結果顯示,運動組在實驗前后的安靜心率發生了顯著差異(P<0.05)。這說明通過16周健身腰鼓舞鍛煉,實驗組中年女性的心臟功能增強,在安靜時能夠以比以前較低的心率維持機體進行基礎代謝。發生上述變化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第一,運動能夠引起迷走神經緊張度提高和交感神經興奮性下降,增強了心臟對代謝產物或其它舒血管物質的敏感性。在進行中強度健身腰鼓舞運動時,一方面心臟的回心血量的增加可以提高心鈉素的分泌,而心鈉素的增強可以使冠狀血管得到更好的舒張,同時能夠使心肌血液的供應得到很好的改善,另一方面心鈉素的增強能夠抑制支配心臟的交感神經緊張度,從而改變了心臟系統的神經-內分泌機制,使安靜時交感神經興奮性降低,心率減慢。第二,健身腰鼓舞是一種有氧運動項目,在進行鍛煉時心臟一直處于最大攝氧量工作狀態,氧利用率高,能夠提供充分的氧氣給心肌,從而提供足夠的ATP能量物質給心肌收縮利用,從而增強了心肌的收縮能力,引起心率的代償性地減慢。
運動組在經過16周的健身腰鼓舞鍛煉后,運動后的肺活量的平均值高于運動前249mL,運動前后的測試結果相比較具有高度顯著差異(P<0.01)。對照組的肺活量有小幅度的下降,但是不具有顯著差異明(P>0.05)。這說明健身腰鼓舞鍛煉能夠顯著增加肺活量,能夠提高機體的攝氧量,能夠保證中年女性在進行運動時對氧氣的需要。在進行打腰鼓中動作變化多端,要求全身積極協調參加練習,大幅度練習動作占多數,要求鍛煉者在運動中攝入更多的氧氣供應給肌肉消耗,致使加快呼吸的頻率,加大呼吸深度,使肺通氣量大大增加,增強了肺泡的張開幅度,也保持了肺泡的彈性、擴大了胸廓的彈性。另外,中年女性在進行健身腰鼓舞鍛煉時,需要攝入的氧氣量大幅度增加,使呼吸肌力量增大,致使膈肌上下運動的幅度明顯增加。
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運動組中年女性在實驗后的臺階指數與實驗前相比較具有高度顯著性差異(P<0.01),而對照組在實驗前后沒有發生明顯變化。表明進過16周健身腰鼓舞鍛煉后,45-55歲女性的心血管結構得到改善,身體機能有所提高。長期進行中強度健身腰鼓舞鍛煉使心肌的收縮力量增強,心肌彈性增加,冠狀動脈直徑增大,心肌毛細血管大量增加,這樣心室的每搏輸出量增多,心臟的做功效率提高,也就是臺階指數增大。
3.1 經過16周腰鼓舞練習后,運動組45-55歲女性的安靜心率、血壓有顯著性下降,一定程度上能夠減輕45-55歲的心臟負擔,以及改善心血管系統。
3.2 腰鼓舞鍛煉對維持和提高45-55歲女性的肺活量有良好的影響作用,對心臟功能改善有非常明顯的作用。
[1]王安利.中年人健康與健身[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
[2]王銳玲,等.運動對心血關疾病的預防作用[J].山東體育科技,1998(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