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埃及、敘利亞、美國、日本、德國記者 黃培昭 李逸達 吳成良 李珍 青木 ●柳直 甄翔●本報記者 劉洋 段聰聰
聯合國大會將是繞開安理會對敘利亞動武的“捷徑”嗎?俄羅斯的態度會發生變化嗎?隨著阿盟把敘利亞問題的“角力場”從安理會搬到聯大,這兩個問題被越來越多地提及。聯合國大會13日開始討論敘利亞局勢,西方媒體預計大會將通過一項譴責敘利亞政府的決議。阿盟還提議聯合國向敘利亞派維和部隊,此前溫和得多的議案在安理會都沒通過,現在卻又拿出更激進的議案,這被一些媒體看成是阿盟在故意展示力量。與此同時,剛從大馬士革回來沒幾天的俄外長拉夫羅夫13日的一番表態引起了輿論的關注。他說,莫斯科“尊重阿盟作出的決定”,準備與阿盟合作尋求和平解決敘利亞危機,甚至提出如果敘利亞同意,俄不反對外部派兵維和。俄新社的一篇文章認為,對敘利亞的武力干涉已經不可避免。一些敏感的西方媒體認為俄羅斯立場出現微妙變化,稱俄中在思考阿盟的建議。有阿拉伯媒體甚至預期“俄羅斯會后悔投了否決票”。但有些評論顯然就沒那么樂觀,日本TBS電視臺就說,阿盟的動作是“中看不中用”,更像是做給歐美看的。
聯大是否將重復“利比亞模式”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報道,聯合國大會已經決定會議日程,從13日上午起討論敘利亞危機,會議基本擬定通過一項譴責議案計劃,要求解除“11個月來堅持血腥屠殺抗議民眾的敘利亞總統巴沙爾的職務”。
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報道說,會議還將討論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有關敘利亞問題的報告,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皮萊從不掩飾對巴沙爾政府“侵犯人權”的抨擊,甚至要求安理會把巴沙爾的問題提交到國際刑事法庭。
聯大上敘利亞遭到圍攻已經不可避免,現在的問題是這種攻擊會達到什么程度。去年3月1日,聯合國大會不僅譴責利比亞,還中止了利比亞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國資格。18天之后,北約就開始空襲利比亞。有分析稱,利比亞模式已經開始重演,歐美只等聯大人權理事會送給他們“出師之名”。
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中國委員會會長馬振崗13日告訴《環球時報》,人權理事會是聯大下面一個處理人權問題的機構,敘利亞問題中涉及人權問題的決議,比如譴責巴沙爾政府濫殺無辜、侵犯人權等的決議,很容易在這里獲得通過。但聯合國中具有武力授權的機構只有安理會,去年利比亞模式中,導致動武的不是聯大的決議,而是安理會有設立禁飛區的授權,西方利用該決議中的一句話,對其意思進行了延伸,才獲得空襲的黎波里的借口。
實際上,阿盟和西方更愿把聯大的決議當成一種施壓手段。法國國際廣播電臺評論說,盡管聯合國大會并沒有安理會的否決權機制,而且聯合國大會的決議案也沒有約束效力,但是國際與道義的意味應當更為明顯。
而日本TBS電視臺13日評論稱,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討論敘利亞問題,是對于本月4日在安理會上沒能看到譴責敘利亞的議案通過的一種不甘心,也是“內外兼施”:支持敘利亞反對派的同時,加大外界以及國際社會對敘利亞的譴責攻勢,讓之前行使否決權的中俄承受更大壓力,也讓敘利亞巴沙爾政府迫于壓力盡早下臺。這是歐美和阿拉伯聯盟對敘利亞發起的新一輪“群毆”。
俄新社13日對聯合國大會可能通過譴責敘利亞領導人巴沙爾的決議評論稱,近來阿盟成為“更加權威的組織”,不再是以成員國國家的名義行事,因此“很可能將發生武裝干涉敘利亞的事件”,“巴沙爾政權必定垮臺”。
阿盟的動作讓媒體困惑
阿盟在敘利亞問題上還有更猛烈的動作。據法新社報道,阿盟成員國外長們12日經過馬拉松式談判,做出有關公開接觸敘利亞反對派以及呼吁聯合國向敘利亞派遣維和部隊的決定,阿盟成員國中,只有阿爾及利亞和黎巴嫩對此持保留意見。
法國電視1臺的評論稱,開羅會議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阿盟已經公開支持敘利亞反對派。英國廣播公司評論稱,阿盟的新建議是迄今為止在敘利亞問題上措辭最為強硬的。美聯社說,阿盟除了呼吁聯合國安理會組建聯合維和部隊,還敦促所有阿盟國家切斷與巴沙爾政權的所有外交聯系。
日本富士電視臺13日評論稱,阿盟呼吁派維和部隊進入敘利亞的建議,實際上是為了扼殺敘利亞巴沙爾政府和反對派和談的機會。假如聯合國和阿拉伯國家部隊進駐敘利亞的話,就可以完全地支持敘反對派,從而達到武裝干涉敘利亞危機的目的。
阿盟的最新動作讓一些媒體感到困惑。澳大利亞廣播公司13日說,阿盟要想同聯合國一道向敘派遣聯合維和部隊,就必須得到聯合國安理會的同意,包括俄羅斯和中國的同意,阿盟要做到這點困難不小。“美國之音”稱,新建議顯著提升了對敘利亞沖突的干預程度,
環球時報201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