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王 海 愛地人
13日在洛杉磯落幕的第54屆格萊美獎,成為近年來話題最多的一屆頒獎禮:一方面,全球樂壇為是否削減獎項數量大打嘴仗,給頒獎平添火藥味;另一方面,頒獎前一天突然離世的惠特尼·休斯頓成為焦點人物,并為晚會籠罩上一層哀傷。而對于中國觀眾來說,中國鋼琴家王羽佳獲得最佳古典器樂獨奏家獎提名,以及原生態歌手薩頂頂受邀出席頒獎現場,也令這屆格萊美增添了一抹“中國元素”。
昨天的格萊美頒獎典禮剛一開始,主持人便著一襲黑衣率眾為惠特尼和她的家人祈禱。在臨時增設的致敬環節,大屏幕上反復出現去年意外離世的歌手艾米·懷恩豪斯、蘋果帝國CEO喬布斯,以及天后惠特尼的音容笑貌,令全場為之動容。藝人詹妮弗·哈德森翻唱惠特尼的經典名曲《我會永遠愛你》,更將眾人對這位巨星的哀悼推向高潮。
恐怕地球上沒有哪個大獎像格萊美一樣臃腫到多達109個獎項。自1959年開辦至今,53個年頭里格萊美獎一直與爭議同行。今年,臃腫的格萊美第一次做出重大變革:獎項縮減至78項;流行、搖滾、鄉村和節奏藍調類獎項將不再分男女;夏威夷、印第安類音樂獎項則被合并至其他類目。不同音樂類別的入圍者在全新類別中同臺競爭。此舉一出,抗議聲四起。許多老牌音樂人認為改革傷害了非主流樂種的利益,剝奪了邊緣歌手的獲獎機會。而以《華盛頓郵報》為代表的不少媒體則嫌78個獎項依然太多,“格萊美早該放棄‘每個孩子都有糖吃的策略,只有把獎項精簡下來,才能表彰到頂尖音樂人”。
今年格萊美的看點,其實在提名出爐時就已提前確定,那就是英國女歌手阿黛爾以6項提名異軍突起,而最終結果則是她獲得年度單曲、最佳制作、最佳年度專輯、最佳流行歌手在內的6項大獎,成為國際樂壇名副其實的新天后。對于一個頒獎禮來講,這是懸念的失敗,但從音樂角度來講,讓風格獨立、演唱技巧復古且純粹的阿黛爾獲獎,其實并不丟臉。當晚最遺憾的莫過于流行女王Lady Gaga與眾多獎項擦身而過。備受天后麥當娜看好的新人王尼基米娜也意外落選,只以一段奇幻勁爆的現場表演討好觀眾。
這幾年的格萊美總會帶點中國元素,今年也不例外。王羽佳提名“最佳古典器樂獨奏家”獎,以及薩頂頂受邀擔任晚會嘉賓,都讓中國觀眾感到一絲親切。但親切是真,陪襯同樣也是真。王羽佳雖獲提名,但14歲即赴美國發展的她,其實早已融入國際音樂產業的版圖,無論是推廣還是包裝,和國內音樂產業并無太大關系。而薩頂頂的成功,更是拜她的跨界曲風所賜。從朱哲琴到薩頂頂,這種原生態加新世紀的融合音樂,一直深受海外市場追捧。無論如何,所謂的中國元素對于格萊美而言,現階段都只是點綴,這與中國音樂和世界音樂發展的距離是等量的。▲
環球時報201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