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創新、包容、厚德”是北京市公布的“北京精神” (Beijing spirit)的內涵。先說“愛國”,譯為patriotism,意為having or expressing devotion to and vigorous support for ones country(對自己的國家具有或表達熱愛和奉獻,和強有力的支持)。
“創新”譯為 innovation,意思是(the action of) making changes in something established, especially by introducing new methods, ideas, or products (對某些已建立起來的事物進行改變,尤其是引進新的方法、思想或產品)。此詞體現了涉及各方面的創新,而不只是科學技術上的creation(創造)和invention(發明)。
相對而言,“包容”就不那么好譯了。現譯為inclusion恐怕還不能體現“包容”的全部含義。Inclusion是由動詞include衍生出來的。Include是一個常用詞,其通常意思是“含有”、“包含”、“包括”,本身并不能體現某種特點,也不是一個褒義詞。有人提出可用tolerance,但tolerance的意思側重showing willingness to allow the existence of opinions or behavior that one does not necessarily agree with(表明愿意允許自己可能不同意的思想或行為存在),重在“容忍”。還有人用comprehensiveness一詞, 但此詞的意思是including or dealing with all or nearly all elements or aspects of something(包括或對待某事物所有或幾乎所有元素或方面),意思顯然也不夠。筆者認為embracement一詞可以概括北京精神中的“包容”,既有accept or support(接受或支持)的意思,又有include or contain(包括或容納)的意思,而此詞另一個意思是“擁抱”,讓人感到首都的廣闊胸懷和熱情。
“厚德”譯為social morals。Morals這個復數形式非常重要,因為單數 moral常指寓言等的“寓意”或“教訓”,而morals的意思是standards of behavior which are considered good or acceptable(被認為是好的或可以接受的行為標準),這才是對的。如果能跳出字面的翻譯而考慮其內涵,筆者認為將“厚德”譯為commitment也未嘗不可,此詞有承諾擔負社會義務的意思。▲
(本欄目供稿:陳德彰教授)
環球時報201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