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吳成良 本報特約記者 王曉雄
上海市政府辦公廳2月28日發文稱,將嚴格執行住房限售政策,并明確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可購房的標準,是指具有本市常住戶口的居民家庭,以及有本市單位職工集體戶口的居民家庭?!度A爾街日報》2月29日評論說,這相當于叫停了此前“居住證滿3年可購買第二套住房”的決定。彭博社則把關注焦點放在中國樓市政策博弈上,以“樓市限購政策中央地方攤牌一觸即發”為題說,土地銷售占中國一些地方政府收入來源的30%多,即將召開的兩會勢必成為政策博弈的重要平臺。
路透社29日說,周三,滬綜指受地產股拖累收跌1%,收報2428.487點,跌23.37點,終結此前連續8日漲勢,其中地產股板塊受上海重申地產調控政策不放松消息拖累大跌。
樓市調控以來,各地房地產銷售萎靡,房價受壓,土地流拍不斷。近期,盡管中央政府堅持房地產調控口徑未變,但是,在各方面壓力下,一些地方政府頻頻祭出樓市微調措施。上海的“舊政新解”只是其中一例。此前2月21日,上海房管局相關人士接受媒體采訪時解釋稱,外地戶籍居民持上海長期居住證滿3年,可享受上海本地戶籍居民同等購房資質。這被市場解讀為上海樓市調控出現放松。受這消息刺激,近期地產股板塊持續走強,上海房地產市場上周也出現了久違的“小陽春”。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調研結果顯示,自2011年10月以來,佛山、杭州、天津、成都、廈門、武漢、合肥、南京、常州、吉林、中山、長春、蕪湖等10余城市,都從不同角度出爐樓市調控微調政策,內容多涉及限購變化、土地出讓、普通住宅標準、稅費優惠以及購房補貼等。上述樓市微調政策,有的得以巧妙執行,有的因觸及中央調控底線而“夭折”。除上海外,最近因為“微調”幅度過大而被緊急叫停的是安徽蕪湖市。
路透社2月29日說,近期部分地方出臺樓市微調措施,引發地方政府能否嚴格執行中央政府房地產調控政策的疑問。新加坡華僑銀行經濟學家謝棟銘29日對《環球時報》表示,地方政府挑戰中央政府底線雖然不是什么新鮮事,但上海政策新解在全民關注下被叫停,顯示了中央調控的決心。他認為,中國央行近期要求加大對保障房融資的支持力度,并繼續落實差別化房貸政策,要求銀行滿足首次購房者貸款需求。這意味著,差別化房貸和房地產調控政策微調滿足剛性需求可能會成為今年樓市調控的主題。
《華爾街日報》29日說,盡管中央政府下決心引導房價回調,但由于土地銷售及房地產稅收下降,許多地方政府已開始放松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分析師稱,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還將繼續在房地產調控問題上玩貓捉老鼠游戲。報道也援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代表馬喆(音)的分析稱,除非遭到嚴重外部沖擊,否則中國仍將堅持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
彭博社29日報道說,澳新銀行經濟學家劉利剛指出,與大城市相比,小城市更加依賴房地產行業。兩會期間將可能會聽到不少小城市官員就當地收入和經濟發展受到影響的抱怨。美銀美林的經濟學家認為,樓市政策肯定會在兩會上討論,如是否放松二三線城市限購政策,對首次購房者的優惠政策,以及是否將房產稅試驗推向更多城市等。該行經濟學家陸挺等人在報告中說,“我們認為,中央政府不會放松主要的房地產調控措施。然而,政府可能會在幾個方面加速微調”。調整可能包括,對首次購房者降低貸款利率和首付比例,通過貸款和土地等優惠政策鼓勵開發商建設面積更小的住房等。瑞穗證券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重癥需下猛藥。如果政府當初沒有制定全國性的房地產調控措施,資產泡沫的風險就難以控制。但現在,政策對小城市的影響更大”。此外,也有分析師認為,“地方官員努力解讀中央政府的意圖??瓷先?,謹慎且輕微的放松措施是被允許的,而大規模放松調控則可能被叫停”。報道還援引里昂證券策略師羅思曼的話說,中央政府要在看到更多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樓市調控政策已經起作用之后,才會開始放松調控政策。也有分析師預測,地方與中央的角力至少將持續半年時間?!?/p>
環球時報201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