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名生 本報特約記者 林 風
針對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兩會上關于深化兩岸文化交流的講話,島內藍綠陣營各自進行了解讀。民進黨雖然聲稱不反對與大陸交往,但同時表示面對大陸的“文化統戰”,臺灣必須有所戒備。輿論則注意到,大陸罕見地未提“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顯示對臺工作已經開始從口號的宣示轉為進一步從實際層面來進行工作,針對性更強。
賈慶林3日在兩會上的講話,成為島內媒體4日關注的焦點。《中國時報》稱,賈慶林在報告今年對臺工作部署時強調,要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積極推動對臺交流深入務實發展,進一步擴大同臺灣有關黨派團體、社會組織和基層民眾的交往,不斷夯實兩岸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民意基礎。《聯合報》稱,賈慶林特別要求,政協要就兩岸文化交流情況等開展專題調研,深化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增進臺灣民眾特別是青少年群體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這番話讓綠營相當戒備。據親綠的《自由時報》4日報道,民進黨發言人羅致政表示,民進黨對兩岸交流持開放態度,認為交流應該開大門、走大路,不應該設任何條件或前提,“中方”應該更敞開心胸,與臺灣的多元社會來交流。“臺聯黨”黨團總召集人許忠信稱,大陸對臺灣進行“經濟統合”,成功“以經逼統”,迫使臺灣選出“統派領導人”,如今的兩會講話“更顯示中國將針對文化面積極展開統戰,針對在野黨、年輕人進行文化統合活動”。許忠信“建議”,臺灣必須加強本土認同,凸顯中華文化與本土文化的差異,“這種充滿統戰的交流,臺灣必須有所戒心”。“臺灣教授協會”會長張炎憲預測,北京仍將循經濟利誘與“文化統戰”相結合的做法,利用臺商與企業家,讓其變成北京代言人,“另外,北京也會逼迫馬英九進行政治談判”。《自由時報》還發表評論,聲稱賈慶林的這段講話放在馬英九勝選后,含義格外特殊。文章聲稱,大陸在對臺事務上已經擺出了“莊家”的姿態,正吆喝籌碼備妥,就等著臺灣各界上桌來賭一把,而臺灣“這些賭徒們彼此再怎么爾虞我詐,莊家通常是最大贏家”。文章還聲稱,馬英九無法團結全臺灣,為大陸免費提供了逐一擊破的利基,尤其大陸要到臺灣做專業調研的話,已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口氣。
與民進黨“逢中必反”不同,島內主流輿論進行了理性分析。《經濟日報》4日稱,賈慶林工作報告中涉臺部分罕見地沒有提到“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反而強調要與臺灣中小企業與農業產業合作,顯見大陸對臺工作“已經開始從口號的宣示,轉為進一步從實際層面來進行統戰工作”。該報回顧稱,大陸海協會領導人多次訪臺都深入中南部,與臺灣農漁民做第一線的接觸,不僅采購農漁產品,更幫臺灣建立銷售管道,已經可見大陸對臺灣中南部民心的重視;再加上多位大陸省市長赴臺采購,對于臺灣中小企業提供了不少利益,對農業、中小企業重視程度已經越發提高。文章說,去年政協的工作報告在對臺經貿工作部分,提出要加強兩岸經濟合作協議后續協商,今年則直接點名交流對象為臺灣中小企業及傳統農業,“針對性更為明顯”。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趙春山認為,大陸要深化兩岸文化交流,并不意味著兩岸經貿交流將減緩,而是要“更深化、更細膩”地爭取民心,讓臺灣民眾能感受到經貿互動帶來的和平紅利,尤其關注利益的公平分配問題。趙春山還說,大陸領導人都是從地方歷練出身,更懂得如何與民眾接觸,所以透過多渠道、多層次的文化交流,除了爭取臺灣民心外,更是希望進一步透過中華文化把“臺獨”意識淡化。銘傳大學教授楊開煌認為,大陸一向注重兩岸文化交流。《旺報》認為大陸對臺仍然秉持加強交流、深化政治互信的主基調,態度十分和善。澳門《新華澳報》稱,賈慶林兩會講話表明大陸要鞏固目前的和平成果,同時又要為今后破解兩岸政治難題創造條件。▲
環球時報2012-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