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寧文祥
在國際重卡企業紛紛加速進入中國步伐的時候,國外的專用汽車企業也似乎開始了行動。在IAA2012上,濰柴集團和考格爾簽署了合作意向書,雙方計劃在中國合作開發和生產半掛車。儀式在IAA2012考格爾展臺前舉行。濰柴控股集團董事長譚旭光先生和考格爾持有人烏爾里希胡巴吾爾先生出席儀式,并共同簽署了意向書。
據了解,此次濰柴與考格爾的合作主要涉及的是技術轉讓方面,并沒有建立合資公司的計劃。
對于此次合作,雙方都寄予了厚望。考格爾的持有人烏爾里希胡巴吾爾先生對此次合作評價很高,他說:“今天也是傳統品牌考格爾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幾十年來,考格爾借助于高品質的掛車,在中國形成了良好的聲譽。今后,我們仍要繼續努力。濰柴是我們合適的合作伙伴。”
濰柴控股集團董事長譚旭光先生表示此次合作將會拓寬濰柴集團的產品布局,增加濰柴的國際影響力,他說:“濰柴具有豐富的資源優勢,擁有以動力系統為核心的重型卡車、客車、游艇三條黃金產業鏈。通過與考格爾的合作,濰柴的產品系列將進一步拓寬,有利于形成更加合理的產品布局。借助于中國廣大的市場空間和成本優勢,與考格爾公司合作,將為集團迅速開拓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并進一步提升濰柴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考格爾是歐洲三大掛車企業之一,與史密斯(Schmitz)、克勞耐(Krone)齊名。上世紀的90年代,考格爾曾經進入過中國市場,與當時的濟南汽車制造廠合作生產半掛車。在當時的專用汽車行業,這個合作可謂轟動一時。不過這樣的轟動并沒有給考格爾帶來市場,因為水土不服等種種因素,最終考格爾從中方撤資,離開了中國市場。
考格爾也曾經歷過輝煌。不過從2008年開始,考格爾就受到了歐洲經濟危機的嚴重影響,在2008年的時候,考格爾還能年產24 000臺半掛車。到了2009年,歐洲半掛車的需求嚴重下滑,考格爾收到的訂單僅為2000臺左右。經濟的不景氣加上自身經營管理的不善,考格爾宣布破產,隨后被一個名叫Humbaur的德國企業收購。但收購直到現在,發展的速度依然與史密斯和克勞耐之間存在不少差距。
在考格爾處于危機的時候,大量技術人員流失。考格爾很多技術骨干都跳槽到中國的半掛車行業龍頭企業中集車輛。所以即使被Humbaur收購后可以繼續生產和經營下去,不過由于技術骨干的丟失,考格爾當年的輝煌只能停留在歷史,未來如何還不得而知。
濰柴集團的核心產業是動力總成,同時還有重卡、客車和游艇等業務。此次濰柴突然和考格爾簽訂了合作意向書讓人頗感意外。其實這并不是濰柴第一次將其觸角延伸到專用汽車行業,在去年濰柴就曾收購了揚州盛達特種車有限公司,后者有半掛車、環衛車及其他專用車的生產資質。所以這也不算是濰柴在專用汽車行業的“突然行動”,應該說是濰柴集團有計劃地在專用汽車行業下的第二步棋。
據了解,此次雙方合作的濰柴對口單位極有可能是亞星盛達(原揚州盛達),盛達將使用考格爾的技術生產半掛車,在國內銷售。
不過不少業內人士質疑考格爾此次合作的前景。在與濰柴集團簽訂意向之前,就已經有傳言說考格爾將會被國內某大型集團收購,但是最終此事并未成型。不過從側面也可以看出,考格爾現在在歐洲的經營狀況不甚理想,也急于想尋找有錢的買家。
在歐洲未穩的情況下,急于進攻中國市場是否能奏效?情況未必樂觀。原揚州盛達特種車有限公司在國內的影響力比較有限,考格爾通過它是否可以成功開拓中國市場?濰柴集團的核心業務是動力總成的業務,他們會花多少精力在專用汽車行業?
歐洲掛車行業的老大哥史密斯公司曾經在兩年前和東風公司簽訂了合作的意向書。現在兩年過去了,他們的合資公司至今還沒有傳出新的消息。據稱史密斯跟東風之間的分歧比較大,甚至連選址建廠的意見都無法達成一致,這些矛盾是導致這個合作一直沒開展的原因,也可以說是史密斯水土不服的表現。而考格爾呢?是否可以吸取失敗的經驗,克服國外半掛車企業在中國水土不服的毛病,通過此次合作在中國市場有所突破?難度應該不小。前景如何,我們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