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學家》雜志3月17日文章,原題:微博的力量 公元15年正值新朝的短暫統治期間,一則流言廣泛傳播:一條黃色的龍(皇帝的象征),跌進中國中部山區的一座寺廟而亡,實乃不祥之兆。這則流言煽動起近萬人到該寺一看究竟。皇帝王莽聞訊十分不滿,下令逮捕和審訊相關人士,以遏制流言。8年后,王莽丟了皇位,漢朝統治得以光復。
王莽之后的東漢光武帝對待流言的方式則大不相同,他將流言作為公眾情緒的晴雨表加以研究。光武帝在位期間,東漢編纂了一部“流言報告”,記錄子民對地方官員的抱怨,加以分析并將結果呈送皇上。這使得東漢初期腐敗官員較少,且官員較能體察民眾疾苦。
在如今這個微博時代,中國共產黨結合上述兩種做法。過去兩年,微博的產生在改變政府和人民之間的互動關系方面發揮了難以估量的重要作用。中國的微博用戶超過2.5億,而微博用戶中一項流行的消遣活動便是轉發消息。這些消息雖然有真有假,但無不對政府官員和國家宣傳機構所發布的官方信息形成挑戰。中國政府的回應主要包括兩種方式。一是將微博作為傾聽工具,這與光武帝的治理方式相似;二是嚴厲打擊流言,這種方法與王莽的類似。
與微博相關的弄虛作假活動現在越來越有市場。如今,若想讓自己看上去更受歡迎,只需花很少的錢就能購買到粉絲(這些粉絲因盲目追隨而被稱為“僵尸粉”)。您還可以購買轉發甚至評論。一些企業說,他們可以提供微博賬戶的官方驗證,收取費用約80美元。
官員們意識到,他們不能忽視這個新的民意表達途徑,因此轉而開始利用微博與公眾溝通。根據國家行政學院的統計,黨政機關和官員個人已開通微博賬戶共計5萬余個。
另外,政府還擁有一些同盟,他們被稱作“流言獵手”。其中有些人不分晝夜待在微博上打擊流言。微博用戶“點子正”表示,創造一條流言只要動動嘴就行,而消滅它就得跑斷腿,“如果流言不接受審查,我們的國家就有危險”。▲(張博譯)
環球時報2012-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