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忠強,李淼晶
(牡丹江醫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衛生資源是指提供各種衛生服務所使用的投入要素的總和,包括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衛生資源優化配置是指在一定時間空間范圍內,全部衛生資源在總量上、結構上以及分布上,與該區域居民身體健康需要及衛生服務需求相適應的綜合狀態。該配置一方面要求衛生服務供給總量能夠滿足該區域人群衛生服務需求總量;另一方面要求衛生資源的組合與分配效率達到最高,即以最少投入獲得最好衛生服務和最高健康收益[1]。由于資源的緊缺和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使得如何提高衛生資源分配的公平性和資源利用率,科學地、合理地進行衛生資源優化配置成為了全世界各國政府機構所共同關注的問題。
近年來,黑龍江省衛生資源總體投入、醫療機構床位數、大型醫療設備總數都在日益增長。當前黑龍江省衛生人力資源總量已達到適宜水平,2004 年以來,政府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和政府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都有大幅度的增長。目前,黑龍江省在農村著力推進“三網四化”管理模式,使縣、鄉、村三級衛生網絡功能不斷完善[2]。但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黑龍江省政府衛生投入水平仍相對比較低。同時,黑龍江省政府衛生支出占政府整體財政支出的比例明顯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文中將著重分析黑龍江省東南部地區衛生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及優化配置的方法。
黑龍江省東南部地區主要包括牡丹江、雞西、綏芬河等市縣。近年來,黑龍江省東南部地區衛生資源配置情況良好,衛生資源總費用、衛生人力資源、醫療機構床位總數、大型醫療設備總數均有顯著增長。然而,黑龍江省東南部地區衛生資源配置也存在一些問題[3]。
黑龍江省東南部不同地區衛生資源擁有量差距較大。牡丹江等地區相對衛生資源擁有量高于其它地區;在城鄉分布上,集中在城市的衛生資源普遍比較多,而分布在農村的衛生資源則比較薄弱;大型醫療機構與基層衛生機構間的衛生資源擁有量差距較大,衛生資源配置“倒三角”的問題仍非常的突出;衛生資源利用效率不高,基層的醫療機構仍普遍存在服務供給不足和資源利用效率低并存的情況。
黑龍江省東南部地區現有衛生人力資源總量較為充足,但是仍然存在缺乏高素質人才及專業結構分布不合理等問題。盡管近年來衛生技術人員的總人數在不斷攀升,但執業醫師總人數卻沒有明顯地增加。由此可見,培養高學歷高水平的衛生人才是當前衛生人力資源發展中一個重中之重的任務。此外,當前黑龍江省東南部地區的醫護比大約為1:0.8,而《中國2001年~2015年衛生人力發展綱要》中指出:到2015年,每千人口醫護比需達到1:1。因此,需要盡可能地增大護理人員的比例,切實加強衛生人力資源分配的調整,保證人力資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與應用。
針對黑龍江省東南部地區衛生資源分布所存在的相關問題,采用運籌學相關理論知識,構建黑龍江省東南部地區衛生資源分布優化模型,設計出衛生資源優化配置方案, 可完善衛生資源優化配置理論,解決衛生資源的最優分配及利用問題[4~5]。
資料來源于前期調研資料、現有資料收集及專家咨詢等3個方面。以衛生資源優化配置理論為指導,采用運籌學的相關方法構建理論優化模型。
模型構建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建立保障關系矩陣,即被保障人群和醫療資源保障關系的分析;二是建立分布優化模型,即確定被保障人群單元的醫療保障歸屬,優化區域內衛生機構和被保障人群間的分布關系。通過保障負荷來調整衛生機構規模大小,通過有效服務半徑來優化調節保障關系。
將該地區的被保障人群以市縣為單位進行劃分,即被保障人群單元,根據該區域內被保障人群整體情況,以及各級衛生機構的相應地理分布狀況,確定有效服務半徑,建立各級衛生機構和各被保障人群單元的相應關系矩陣,由此判斷被保障人群單元是否處于相應衛生機構的有效服務半徑之內。
(1) 若被保障人群單元處于1個衛生機構的有效服務半徑以內,那么就可以認為:該單元歸屬于此衛生機構保障。在建立的保障關系矩陣中找出相應的被保障人群單元,并明確它的歸屬機構。
(2) 若被保障人群單元分布在2個衛生機構的有效服務半徑內,則被保障人群單元將選擇其一為其歸屬機構。在保障關系矩陣中找出同類單元,把屬于2個機構服務半徑交叉區域中的被保障人群單元構成一個整體單元序列,通過模型進行求解。即完成所有此類單元的歸屬確立。
(3) 若1個被保障人群單元分布在多個衛生機構有效服務半徑交叉區域內,并且各機構衛生配置均超負荷,或該單元不屬于任何衛生機構的有效服務半徑內時,模型均為無解。該單元歸屬與其距離最短的衛生機構進行保障。
建立相關地區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模型,可以切實地解決衛生資源的配置、分布不合理等問題,進一步實現該地區的衛生資源優化配置。
近年來,黑龍江省東南部地區衛生資源配置情況良好,然而也存在結構不合理等一些問題。針對該地區衛生資源所存在的相關問題,構建東南部地區衛生資源分布優化模型,提出資源優化配置方案, 完善優化配置理論,根據相關地區客觀實際,考慮不同單元衛生資源的供需平衡,通過機構規模調整,使相關地區衛生資源配置量與保障任務保持一致,以期解決該地區衛生資源的最優分配及利用問題。
[1] 張艷麗,馬安寧,張洪才,等.關于實現衛生資源優化配置的思考[J].中國衛生資源,2007,10(2):56-57.
[2] 孫希昌,張 歆,劉國祥,等.黑龍江省衛生資源配置狀況研究[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9,23(12):16-17.
[3] 郝艷華,吳群紅,高力軍,等.黑龍江省衛生資源分布與服務利用狀況分析及其改善策略思考[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9,23(10):19-52.
[4] 楊 梅,甄 峰,杜文平.城市社區醫療衛生資源優化配置研究—以深圳龍崗為例[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2009,(4):289-293.
[5] 張 義,張鷺鷺,扈長茂,等.區域衛生資源分布優化建模[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5,26(11):12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