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物流中心 董青 王帥 劉博
從衛星發射到載人航天,每一次飛行任務的成功都離不開航天火工品。航天型號配套火工品是航天飛行器的特殊套件,其應用廣泛、結構復雜、功能特殊,具有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的特點,在航天型號研制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自建立以來,對航天火工品就一直采用集中管理的模式,但隨著型號高密度發射及研制任務的增加,計劃和配套管理的難度不斷增大,為適應研究院二次創業和市場化轉型的需要,以及精細化、程序化管理模式的逐步推進,對航天火工品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航天火工品管理需要建立起從設計選用到配套管理的精細化管理模式,以適應未來型號任務越來越高的要求。
設計選用是航天型號科研生產活動的源頭,直接決定了后續管理工作的成效。目前,航天火工品已基本實現集中采購及配套管理,但設計選用環節較為分散,尚未納入到集中管理體系之中,導致目前型號配套火工品呈現出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的特點,技術繼承性降低,管理難度增大,缺少成本控制的基礎,給型號成功帶來諸多風險。
要加強對設計選用環節的管理和控制,就需要通過建立產品目錄、設計選用適應性分析、產品型譜優化等措施逐步替換老技術、老狀態產品,最終實現航天火工品的標準化、系列化、組合化(“三化”)。
要不斷規范火工品設計選用過程,設計選用目錄的建立尤為重要。設計選用目錄應包括產品名稱、代號、技術條件、性能指標、規格尺寸等參數信息,并按產品類別進行分類;品種應包含運載火箭研究院所有型號配套火工品及各生產廠商正在生產的同類產品。產品目錄的建立將對設計選用過程提供技術支撐,對管理過程提供有力保證。
在建立產品設計選用目錄后,管理措施需同步跟進,要對設計選用的適應性進行充分的分析,從產品性能指標、生產難度、管理難度等多維度進行評價,最終指導設計選用工作。
由于在前期設計及選用過程中對航天火工品的“三化”工作重視不夠,在實際工作中存在有些產品外型尺寸稍有不同但性能完全相同,有些產品外型尺寸相同但輸出性能不同的現象,導致產品種類繁多、批次零散、生產過程成本加大、管理難度增大等問題。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和運載火箭研究院產品化工作的牽引下,運載系列配套火工品已率先開展了型譜優化組合工作,其原則是在保證產品性能相同及可靠性、安全性不降低的前提下,以輸出性能為主要參數,找出型譜中相同或相似規格的產品,通過技術先進性、結構工藝等因素的比較,逐步實現老技術、老狀態產品的更新換代。
加強對航天火工品設計選用的管理及開展產品型譜優化組合可以有效減少功能相同、結構相似產品的品種,以利于提高產品的技術穩定性、質量可靠性,進而有效降低成本、節約資金。
隨著型號發射及批生產任務的不斷增加,航天火工品的質量、進度風險日益凸顯,對此必須加強對航天火工品的風險識別能力并制定相應措施。在開展航天火工品風險識別的過程中,要借助多年的產品管理經驗,認真總結、分析經驗教訓,特別是對于生產周期長、技術難度大、外協外購等產品更要重點分析。對于生產周期長的產品要提早啟動訂貨計劃及生產工作,技術難度大的產品要組織技術力量集智攻關,外協外購的產品要加強質量控制,制定相應控制措施,做到有效規避風險,從而確保產品質量達標、供應及時。

航天火工品的生產過程監控要結合相應的風險分析與措施開展。對于重點型號項目,在下達采購計劃后,承制單位要制定詳細的生產、試驗(驗收)計劃,明確主要工作及時間節點,由訂貨單位實施監控。訂貨單位要在生產過程中定期組織實施下廠監制,全面了解產品的生產進度,及時通報發現的問題,并協調相關單位進行解決,確保滿足技術條件要求的合格產品按時交付,從而有效規避因產品進度和質量問題影響型號試驗計劃的情況發生。
運載火箭研究院的火工品管理采用統一采購、倉儲和供應的模式,由研究院物流中心負責訂貨、倉儲和配套工作。按照原有的管理模式,航天火工品要由生產單位運到訂貨單位,再從訂貨單位運到使用單位,這種管理模式對于訂貨單位與使用單位距離較近的情況十分方便,但當某些任務的使用單位與生產單位距離較近,與訂貨單位距離較遠時,就會導致實物流變長,增大了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不安全系數,同時增加了運輸與倉儲的成本。針對這種異地批量火工品的配套工作,需要深入細節,突破常規流程,可將產品由生產單位直接發往使用單位,省去了產品由生產單位到訂貨單位再到使用單位的往返運輸,使實物流得到合理縮短。

航天火工品的價格主要由材料、人工、試驗(驗收)及管理等成本構成,價格體系的建立主要是通過對配送成本、安全系數、時間耗費等因素的分析。因此應將各型號配套火工品梳理出來,按產品類別分類,從作用原理、技術特性、工藝結構等方面進行分析比較,形成歷史價格曲線,并將其作為產品報價及定價的依據。這樣可有效解決目前產品報價無比較、定價無參考的現狀。
業務數據管理主要是不斷規范業務數據的采集與管理,形成航天火工品的數據統計模型,將合同、撥款、付款、結算、產品交付情況等業務數據匯總,統一管理,并做到動態更新。同時,要提高業務數據的準確性和有效性,要與質量、財務等部門的數據統計保持一致,以便實現部門業務數據管理的準確、規范及反應迅速,為業務數據統計、質量分析及財務核算等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基礎。

航天火工品編號管理是從寬泛向精細轉變的重要體現,是產品復查及可追溯性的前提條件。當型號在飛行試驗過程中發生點火異常或分離失效等故障時,精細的火工品產品編號管理可幫助迅速開展復查和故障定位工作,而不是廣撒網、大范圍的復查。
所謂產品編號管理就是指產品由“生”到“死”的全部可記錄過程,包括產品設計環節、零件加工、總裝裝配、驗收試驗、配套管理等一系列過程的各項數據和記載。目前,在航天型號配套火工品多品種、多批次的情況下,產品編號管理工作的難度較大,需要相關單位共同的努力與推進。
航天火工品是直接影響型號成敗的重要產品,隨著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二次創業和市場化轉型的全面推進,對航天火工品的管理必須由傳統經驗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才能適應市場化的激烈競爭,從而實現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