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南,李勝軍,劉 薇
(1.天津市水利勘測設計院,天津 300204;2.天津市水利科學研究院,天津 300061)
為合理確定黃莊洼蓄滯洪區分類分區運用的規劃方案,提出完善的黃莊洼蓄滯洪區工程設施、安全設施和社會管理框架建設體系的總體布局,需要進行洪水調節計算及其淹沒風險分析,為蓄滯洪區建設規劃提供科學的依據。
(1)河系洪水調度運用原則:黃莊洼是潮白河系的蓄滯洪區。潮白河的洪水調度運用原則[1-3]為:
潮白河按50年一遇洪水設計。山區洪水基本由密云水庫控制,50年一遇以下洪水控泄550 m3/s。主要支流懷河洪水由懷柔水庫控制,懷柔水庫50年一遇洪水控泄400 m3/s,20年一遇洪水控泄320 m3/s,下游洪水主要來自蘇莊、密云、懷柔區間,水庫下泄加區間洪水,蘇莊站50年一遇洪水為3 000 m3/s,納入運潮減河900 m3/s 分洪流量后為3 660 m3/s,郭莊以下納入引泃入潮來水后為3 590 m3/s,至黃莊洼分洪閘為3 520 m3/s,河道下泄2 160 m3/s,其余1 360 m3/s分洪入黃莊洼。潮白新河納青龍灣減河后設計流量為3 060 m3/s,經寧車沽防潮閘匯入永定新河。
(2)黃莊洼蓄滯洪區分洪運用原則:黃莊洼為潮白河的蓄滯洪區。現分洪運用原則[1-3]為:當黃莊洼分洪閘上洪峰流量達到2 160 m3/s,或分洪閘上水位達到6.7 m,且水勢繼續上漲時,運用分洪閘向黃莊洼Ⅰ區分洪。當Ⅰ區水位達到3.0 m(黃海高程)且水勢繼續上漲時,由Ⅰ區口門向Ⅱ區分洪。
黃莊洼水庫建成后的分洪運用原則為: 當黃莊洼分洪閘上洪峰流量達到2 160 m3/s,或分洪閘上水位達到6.7 m,且水勢繼續上漲時,運用黃莊洼分洪閘先向水庫分洪,當水庫達到設計滯洪水位5.71 m且繼續來水時,破水庫大壩向Ⅰ區分洪。當Ⅰ區水位達到3.0 m(黃海高程)且水勢繼續上漲時,由Ⅰ區口門向Ⅱ區分洪。洼淀滯洪后,由黃莊洼退水閘和張頭窩退水閘分別向潮白新河和薊運河退水。
(3)天津市測繪院1999年實測1:1 萬比例尺地形圖。
(4)潮白河洪水在黃莊洼分洪閘處的設計洪水過程線。
按潮白河洪水調度運用原則及黃莊洼分洪運用的規劃安排,對黃莊洼蓄滯洪區進行洪水調節計算,以便為蓄滯洪區工程規劃提供依據。
采用天津市測繪院1999年1:1 萬電子地圖對黃莊洼蓄滯洪區建庫前后的水位-面積-容積關系重新進行了量算。
黃莊洼退水閘和張頭窩退水閘是黃莊洼蓄滯洪區的泄洪出口。采用黃莊洼退水閘和張頭窩退水閘各項參數確定水位-泄量關系。
按照現行調度方案,分別對20、50、100年一遇3 種標準洪水進行了分析。調蓄分析結果,見表1。
根據計算結果,在不建黃莊洼水庫的情況下,黃莊洼按原Ⅰ、Ⅱ區分區運用,20年一遇洪水時僅啟用I 區,Ⅰ區滯洪水位達到1.74 m;50、100年一遇洪水時Ⅰ區和Ⅱ區都需要啟用,當Ⅰ區滯洪水位達到2.87 m 后即向Ⅱ區分洪,Ⅱ區滯洪水位分別達到0.72、0.93 m。
建成黃莊洼水庫后,黃莊洼按水庫、原I 區剩余區域、原Ⅱ區分區運用,20年一遇洪水向黃莊洼水庫分洪,庫水位達到5.71 m,可以不啟用洼淀。50、100年一遇洪水時,先向黃莊洼水庫分洪,當水庫水位達到5.71 m 且繼續上漲時,向Ⅰ區分洪,Ⅱ區可不再使用。50、100年一遇時Ⅰ區滯洪水位分別達到2.54、2.64 m。
隨后,通過3D-DNA 分析流程(版本170123)對有效的高通量測序數據與上述裝配數據一起進行處理,得到了一個合理的連接模式,準確的染色體組裝結果。如原文圖2所示,使用Juicebox(版本1.5.2)顯示連接模式圖譜。原文表S5展示了單葉省藤12個最長的染色體水平Scaffold和黃藤13個最長的染色體水平Scaffold。預測染色體總長度分別占單葉省藤和黃藤基因組總長度的92.08%和92.01%,Scaffold N50分別為169 Mb和119 Mb。

表1 黃莊洼蓄滯洪區調蓄分析成果
將本次調蓄分析成果與以往規劃成果相比較,在遇到相同標準的洪水、滯洪水位不高于原設計滯洪水位時,需要分洪的小區數量、分洪后淹沒面積較以前明顯減少。
經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地面沉降使區內蓄水容積增大:1998年天津市水科所編制的“天津市蓄滯洪區不同蓄滯洪水位下面積蓄量及淹沒損失研究”圖表集中,在設計滯洪水位(黃海高程3.0 m)時,黃莊洼區內淹沒面積為330 km2,蓄水量為5.144 億m3;本次在新測繪的1:1 萬地形圖基礎上量算的成果是:相同水位下,區內淹沒面積為308 km2,蓄水量為5.98 億m3。兩次成果相比較,淹沒面積減少了6.7%,而蓄水容積增加了16%。
(2)河道來水量及周邊地區匯入瀝水大大減少:海河流域各蓄滯洪區設計滯洪水位、面積和蓄量以及調度安排等基本是在1966年編制的《海河流域防洪規劃草案》中確定的,按照該規劃,黃莊洼在50年一遇洪水時,分泄河道洪量為4.5 億m3,加上周邊地區10年一遇瀝水,滯蓄水量達到5.8 億m3,設計滯洪水位為4.5 m(大沽高程),淹沒面積為329 km2。而按照新的《海河流域防洪規劃》(海河水利委員會,2004年) 中的設計洪水成果,50年一遇洪水黃莊洼分泄洪量為1.71 億m3,僅為原規劃成果的38%。加上自身降水總滯洪水量為2.22 億m3,為原規劃成果的38.3%。
根據以上分析,在遇到相同標準的洪水、滯洪水位不高于原設計滯洪水位的情況下,分洪的小區數量、分洪后淹沒面積大大減少是合理的。
根據以上計算結果及分析,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影響因素,對黃莊洼蓄滯洪區的建設總體布局做了調整,具體如下:
在黃莊洼現狀僅劃分為Ⅰ、Ⅱ兩區的基礎上,安排建設黃莊洼水庫,20年一遇及以下洪水可只啟用黃莊洼水庫,淹沒面積為14.1 km2,較原分區可減少淹沒面積112.9 km2;20年一遇以上、50年一遇以下洪水還需啟用原I 區水庫以外的區域,可使整個Ⅱ區淹沒面積相應減少181.5 km2。
(1)工程建設:按50年一遇洪水滯洪要求建設以下擋水及進退水工程:加固北圍堤、箭桿河右堤、西關引河北堤、江洼口深渠北堤等圍堤;對九園公路隔堤段不做變動,維持黃莊洼分兩區運用的基本格局;重建黃莊洼退水閘,對黃莊洼退水渠進行清淤;安排建設黃莊洼水庫。
(2)安全建設:黃莊洼Ⅰ區為標準洪水滯洪啟用區,因此重點對I 區內安全設施的建設進行規劃安排,主要包括高莊基和撤退路;II 區為超標準洪水啟用區,區內的安全建設以撤退路為主。
[1]水電部海河勘測設計院.海河流域防洪規劃(草案)[R].北京:水電部海河勘測設計院,1966.
[2]海河水利委員會.海河流域防洪規劃[R].天津:海河水利委員會,2004.
[3]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北三河系防洪規劃[R].天津: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