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古巴特約記者 宋見南
古巴首都哈瓦那有一個世界知名的墓地——哥倫布國家公墓。將近200年來無數達官貴人和普通百姓在這里安息,各種墓地、墓碑、墓志銘折射了古巴的世事滄桑。每年這個公墓吸引16萬外國游客參觀,人們都想見識一下墓碑上的古巴。
哥倫布公墓位于哈瓦那新城區與老城區的交界處,面積3.5萬平方米。整個墓區有32條街道,里面通公交車。公墓1871年開始動工,為了紀念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命名為“哥倫布公墓”。公墓分為三大區域,第一區,逝者中貴族、名人居多,在西班牙殖民時期,西班牙皇室在古巴的遠親,歷任總督等都在此安葬。這里有海明威的調酒師之墓,大文豪在古巴時常光顧他的酒館,鐘愛于他調制的雞尾酒;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被古巴人民奉為“國父”的何塞·馬蒂的父母也葬在這里。第二區和第三區主要是老百姓的墓地。
第一區內安葬的貴族、名人居多,大多墓碑是專門從意大利請來的藝術家和建筑家們設計的。巴洛克風格的雕花令人眼花繚亂,新古典主義崇尚希臘建筑的簡單卻不失莊重,有的墓碑甚至直接照搬了古羅馬的圣廟。浪漫主義宣揚人性的理念也同樣在以圣母、耶穌和天使作為雕飾的墓碑上得以體現,譬如仿造米開朗基羅的名作“圣母憐子雕像”(如圖②)。有一些古巴社會名流為自己建造了金字塔、清真寺作為陰世之所。
哥倫布公墓不僅有名人光環,也是哈瓦那老百姓的一部“草根”歷史書。南大門附近,面對街道一面最顯眼處雕刻著一枚警徽。這座墓碑下埋葬的是36位消防員,1890年5月的一天,大火引爆工廠主秘藏在地下的火藥,36位勇士葬身火海。人們為了表示深切哀悼,用淚滴形狀的鐵鏈圍住墓碑。
另一座墓碑格外顯眼,它僅有一道大理石門框和一扇緊閉的石門,帶記者參觀的當地人用一句詩來介紹:“門里鎖著真誠的愛情!”這座墓的主人是古巴歷史上第一位提起離婚訴訟的女性卡塔麗娜,人們稱頌她為婦女權益做出的貢獻。“奇跡之女”艾美利亞的墓碑沒有太多的雕飾,是古巴人常來悼念和祈愿的地方。貴族女艾美利亞嫁給平民,因為難產而死。艾美利亞的丈夫將墓碑建成了一張“床”,并鑲上銅環,每天到墓前扣響銅環,期望喚醒熟睡的妻兒。
據工作人員介紹,為了節約土地資源,政府規定老百姓的遺體滿兩年之后必須火化,空出的墓地則由家族其他已故成員使用。因此,墓地的交易只存在于第一區,在古巴獨立戰爭前,約合26盎司黃金一寸土地。▲
環球時報2012-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