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網站3月26日文章,原題:在“低成本”的中國,投資者與高工資博弈
美國割草機制造商百力通公司已習慣對員工流動率感到擔憂。與在中國的很多外國投資者一樣,這家總部位于美國密爾沃基的公司遭遇了工資持續增長帶來的壓力。
在中國大力擴張幾十年后,像百力通這樣的外國雇主開始面臨有經驗、懂英語的工程師和經理人員的相對短缺,并且發現招到并留住好員工的成本正日益增加。
相比坐等工資提升,中國白領選擇通過跳槽,自己解決漲工資的問題。“對在中國的任何人來說,流動率都是個大問題。我們的流動率是9%至10%,”百力通在上海的亞洲總裁馬克·普拉姆說。在上海流動率一般是18%至20%,他補充說,“換在其他任何地方,你肯定會說這糟透了。但在這里,還不算差”。
據美國商會對390家公司做的年度商業環境調查,雇員和工資是美國在華投資者的當務之急。調查顯示43%的受訪者認同“管理層面人力資源的壓力”是最大的商業挑戰,去年這一比例為30%。上月美國商會在上海發布的另一項調查結果顯示,90%受訪者視增長的成本為經營障礙。差不多相同比例的受訪者稱招到技術熟練的雇員是個挑戰。
隨著勞動力市場增速放緩,中國再也不能靠低工資吸引制造業。如果再加上國內外投資者的競爭,在提升工資、改善待遇方面,工人或將占據更多優勢。與體力勞動者供應不同,大學畢業生的數量在迅猛增長。但雇主們常抱怨很難找到具備適當技能和經驗的畢業生,而且留住人才花銷不菲。
在3000多名美國百力通雇員擔憂美國制造基地規模收縮之際,中國畢業生則視目前的工作為跳板而已。“這里的情況是,你招到一個英語不錯的年輕人,有2年到4年的工作經歷。如果他還不到30歲,那他很可能在2年內換過4家公司,”普拉姆說。
在中國,企業不得不通過團隊建設之類的活動,比如戶外體育運動等,保持雇員的忠誠度。“作為一家企業,我們不擅長搞娛樂活動,”普拉姆說。“在密爾沃基,如果你丟了工作,那就很難再找,所以沒人主動辭職。但在這里,如果你被炒或辭職,有100個工作等著你。”▲(作者露西·霍恩比、道恩·達菲,東方雨譯)
環球時報201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