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財經大學 白 莉
云計算與數字圖書館建設
吉林財經大學 白 莉
文章介紹了云計算的定義及功能,探討了云計算對數字圖書館的影響,闡述了云計算建設數字圖書館應注意的問題。
云計算;數字圖書館;信息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處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外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的發展,或者說是這些計算機科學概念的商業實現。其核心思想是把分散的力量加以聯合,提供給每一位成員使用。具體地說,云計算將計算任務分布在大量計算機構成的資源池上,使各種應用系統能夠根據需要獲取計算力、存儲空間和各種軟件服務。通過云計算,網絡服務提供者可以在數秒內處理數以千萬計甚至億計的信息,達到和超級計算機同樣強大的網絡服務;而用戶只需通過瀏覽器即可獲得學習所需要的數據和服務。作為多種技術混合演進的結果。在Amazon、Google、IBM、微軟、Yahoo、Sun等IT巨頭的推動下,云計算迅速得到發展,基于云計算的服務也逐漸為人們所了解。以云計算為支撐的云服務將對互聯網的運作和服務模式產生深刻影響。與數字化、網絡化相關的圖書館,在開展資源建設過程中也將與云服務信息相關[1]。
目前現有的研究成果對云、云計算的定義并沒有達成共識。張渝江認為: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處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處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的發展,或者說是這些計算機科學概念的商業實現;云(Cloud)是指計算機群,每一群包括了幾十萬臺、甚至上百萬臺計算機,是數據存儲和應用服務的中心,主要完成存儲和計算的工作;“云”可以隨時更新,并且這種更新是透明的;主要的IT廠商,如谷歌(Google)等都已經具有并正在建設“云”。蔡學墉認為:云是網絡的象征,其最廣義的解釋就是“網絡計算”。綜合各位學者之談,其實云計算并不是一個概念,它是分布式處理、并行處理和網格計算的發展上提出的一種新型計算模型,是一種新興的共享基礎架構的方法。在云計算中,用戶所處理的數據保存在互聯網的數據中心里而不是存儲在本地計算機內,用戶所需的應用程序運行在互聯網的大規模服務器集群中而不是運行在用戶的個人電腦、手機等終端設備上。云計算服務提供商負責管理和維護數據中心的正常運作,為用戶提供足夠大的存儲空間和足夠強的計算能力;而用戶只需接入互聯網,就可以通過電腦、手機等終端設備在任何地點方便快捷地使用數據和服務,實現低配置設備享受高性能的計算服務。如目前戴爾已推出“云計算解決方案”項目,對外提供數據中心設計、硬件設計及其相關服務。
看似高深的云計算理解起來并不難,就是把所有的計算應用和信息資源都用互聯網連接起來,供個人和企業用戶隨時訪問、分享,管理和使用相關的應用和資源可以通過全球任何一個服務器和數據中心來獲取。真正的云計算平臺應該能實現以下3方面的功能:①提供“資源”。包括計算、存儲及網絡資源,這就需要服務提供者架設規模巨大的全球化的數據庫及存儲中心,能夠實現“海量”的存儲、出色的安全性和高度的隱私性和可靠性。此外,它還應是高效、低價、節約能源的。②提供動態的數據服務。數據包括原始數據、半結構化數據和經過處理的結構化數據。一個好的云計算架構一定要有提供大規模數據存儲、分享、管理、挖掘、搜索、分析和服務的功能。③是提供云計算平臺。包括軟件開發API、環境和工具。只有這樣的云計算才能真正形成一個有生命力、有黏性、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云計算不應該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用戶理應自主決定最符合其利益的資源部署方式,從而在“云”和“端”之間實現平衡。只有通過云端,云端互動才能最大程度利用云的功能實現最佳的用戶體驗[2]。
云計算技術的產生和發展給數字圖書館帶來革命性的變革,為數字圖書館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對數字圖書館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根據不同的應用技術、不同的通信協議,目前的數字圖書館資源服務模式主要有兩種:基于點播的短信服務(Short Messaging Service,簡稱SMS)和基于瀏覽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無線應用協議)數字圖書館站點服務。然而這兩種模式各有其不足:在SMS模式下,使用者通過定制短信息獲得數字圖書資源,服務端短信一般都是編輯完成后通過短信平臺傳遞給使用者的,使用者無法與服務端進行實時交流,即使將問題以短信方式回復給服務端,服務端也很難在第一時間進行解答。而且,短信息的發送、接收也受信息堵塞、網絡是否通暢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WAP站點模式下,由于目前建立的WAP站點不多,因此數字圖書館資源十分有限;并且由于WAP協議本身的數據傳輸速率不高,從而導致使用者獲取資源的效率比較低:再者,WAP站點收費比較高,有時甚至超過在個人計算機條件下獲取網絡資源時所需的費用,因此很難得以普及。數字圖書館現有模式的諸多不足從根本上限制了數字圖書館的發展。云計算技術的出現彌補了這些不足,使得數字圖書館模式發生了深刻變革。在云計算背景下,大量數字圖書館資源將存儲于云服務器中,使用者無需再通過短信點播或WAP站點瀏覽等方式來獲取數字圖書資源,只需使用移動設備通過瀏覽器即可接入“云”端存儲器自行選擇所需資源。而且云計算整合了多方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突破了單一WAP協議的限制,加之目前支持HTTP協議的智能手機、PAD的平民化發展,使得使用者可利用低價的移動設備、廉價的網絡收費與云服務器進行快速的通信。
互聯網最大的優勢在于資源的聚合,而云計算的根本出發點就是信息的整合、存儲及通過網絡服務進行共享,這使得圖書館管理者可以很方便地通過網絡不斷豐富數字圖書資源。在現行的數字圖書館模式下,由于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往往都依托于某個特定的機構,如政府機關或高校,因此讀者必須通過該機構的認可后才能進入其網站進行資源的搜索,這使得該機構之外的許多讀者被拒之門外。而在云計算時代,全世界范圍內圖書館的數字圖書資源都可能聚合到“云”端的的存儲服務器中,圖書管理者只需遵守服務端既定的訪問規則輸入關鍵詞即可獲取來到自世界各地的數字圖書資源。同時,在使用過程中,使用者和管理者還可以在既定的規則下對既有的內容進行補充和修改,從而不斷地完善資源共享庫[3]。
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使其在信息處理和交流協作方面的優勢日益顯現。為了更廣泛的交流協作,以形成共有文化、發展共同興趣為目標的虛擬社區大量出現并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云計算背景下,這些虛擬社區將得以向更個性化、自由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因為所有數字圖書資源和應用程序都將整合在“云”端,每個使用者都可以利用這些資源和應用程序自由地創建虛擬社區,構建自己的虛擬環境,并根據有共同學習目標或興趣愛好的其他讀者一起交流與協作。由于這些虛擬社區由使用者自主創建,沒有特定的管理者,共同的學習目標或興趣愛好就成為了對使用者秩序約束的唯一準則,因而使用者可以充分發揮其特長,展示其個性,自由地交流。此外,由于虛擬社區是基于網絡的,這使得讀者群的構成突破了傳統圖書館輻射范圍的限制,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都可以進入虛擬圖書社區交流協作、借鑒經驗和豐富數字圖書資源,實現了多元化的文化知識交流。
目前,數字圖書館終端設備仍然是以個人計算機為主,這是制約數字圖書館發展和普級的重要因素。云計算技術的出現為這一問題提供了很好的解決之法。云計算背景下,所有數據的存儲和處理都將在“云”端的計算機群進行,其強大的計算能力不但使處理速度比個人計算機快很多,而且還能完成一些個人計算機無法應付的數據處理任務。由于所有數據的處理都是在“云”端進行,使用者只需通過瀏覽器便可進行類似于在個人計算機上的一切操作(如一些應用程序的安裝和使用等),所有這些操作本身都無需硬件系統的支持,因此對移動設備除了運行瀏覽器本身所需計算能力以外,再無其它數據處理要求。而這樣的要求,普通的手機就可以勝任[4]。正如1989年比爾·蓋茨在談論“計算機科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時所說的那樣:“用戶只需要640K的內存就足夠了”。[5]從使用者角度來講,云計算將帶來硬件的死亡。而且,現在的PAD正向著電腦和手機融合的方向發展,其內置的操作系統和支持HTTP協議的瀏覽器將為用戶提供更完善的瀏覽器功能。在通信方面,目前第三代無線移動通信(3G)技術正快速發展,它將帶來2Mbps的數據傳輸速率,能夠更好地為移動設備和“云”端的無線通信服務。
云計算在數字圖書館建設中有眾多的好處,可是作為一種新的技術它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Garthner發布的一份名為《云計算安全風險評估》的報告中就指出云計算存在七種風險,即特權用戶的接入、可審查性,數據位置、數據隔離、數據恢復、調查支持和長期生存性,所以當我們運用云計算進行圖書館資源建設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6]。
3.1 數據位置問題。在現在運行的系統中,許多用戶并不清楚自己的數據儲存在哪里。用戶應當詢問服務提供商數據是否存儲在專門管轄的位置,以及他們是否遵循當地方隱私協議。所以在建設圖書館這樣的公共服務機構的數據庫時,可以由國家來主導,成立專門的機構來負責“云”的建立。
3.2 所需的費用問題。因為“云”的建立需要硬件,目前還不清楚使用所有這些云計算應用程序生成的數據有多大困難或者有多昂貴,但是,在目前的世界中,這些應用程序和數據對于用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這也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3.3 網絡建設問題。由于云計算也是建立在網絡的基礎上,所以網絡的暢通與否就關系到圖書館數字資源能否順利的利用與共享,這是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問題[7]。
云計算模式的出現,給互聯網環境下數字圖書館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當然,目前云計算的應用還處在探索階段,相信隨著圖書館界對云計算的關注以及安全技術的廣泛應用,我國數字圖書館的發展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1]孫恒,黃國彬.基于云服務的圖書館建設與服務策略[J].圖書館建設,2009(9)1-6.
[2]楊明芳,袁曦臨.云計算環境下的數字圖書館[J].圖書館建設,2009(9)7-9.
[3]施海燕.云計算和移動圖書館[J].圖書館建設,2009(9)10-12.
[4]盧曉娟.云計算與未來圖書館數字信息資源建設[J].四川圖書館學報,2009(2)23-24.
[5]蔡學墉,漫談云計算[J].程序員,2008(11):50-51.
[6]鄧健敏,云計算在數字圖書館建設與服務中的應用[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17):21-22.
[7]王長文,艾雰,姚建文.云計算環境下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安全策略研究[J].情報雜志,2010(3):184-186,161.
白莉(1977—),女,館員,吉林財經大學圖書館流通部副主任,研究方向:圖書情報,公開發表論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