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峰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視聽產品處 北京 100804)
發展數字家庭產業,是培育和發展新一代戰略性新興信息技術產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要求。
發展數字家庭產業具有以下重要意義。
數字家庭包含多種終端及應用,實現了軟件與硬件的融合、產品與內容的融合,同時具備高產業關聯度,與金融、醫療、教育、能源等多個國民經濟的重要行業密切相關,實現了信息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數字家庭是關乎千千萬萬產業的“大產業”,面向著具有千差萬別個性化需求的大市場。
數字家庭的融合發展模式將小眾化的需求匯聚到一起,以“提升家庭智能度”為導向,以集成創新為突破,在信息產業鏈各環節形成規?;瘧?,從關鍵產品、技術標準、知識產權、產業布局等多個層面提升信息產業核心競爭力。
數字家庭的發展過程遵循了“需求牽引技術進步,技術推動產品升級,產品緊跟應用潮流,應用促進產業發展”的規律,以滿足需求為核心,以應用大繁榮帶動整機產品升級換代,進而帶動芯片、關鍵部件、軟件、系統集成等多個產業鏈環節創新發展,并通過應用導向牽引產業集聚,在生產制造中形成分工配套,在空間布局上形成產業集群,以基地、園區為平臺,集中資源、提高效率,突出實現產業規模效應,培育壯大信息產業新增長點,進一步推動信息產業轉型升級、由大變強。
數字家庭的根本發展理念就是幫助人們最大程度地實現“身在外,家在身邊;人在家,世界在眼前”。通過IPTV服務、家庭安全監控業務、養老服務、智能家居、遠程醫療、電子商務等領域的創新應用,數字家庭既能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與衣食住行密切相關的物質文化需求,也能有效提供社區、社會服務的數字化窗口與平臺,讓信息惠民的國策落到實處。同時,圍繞數字家庭所提供的政務、教育、家居安防等公共服務,能夠催生大量新興服務組織和工作崗位,從而帶動就業,為保障與改善民生解決核心問題。
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成果提高社會管理水平,是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探索科學管理模式的重要途徑。數字家庭作為三網融合的核心和重要落腳點,其戰略性產業地位已日益凸顯。加快發展數字家庭產業,不僅可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質,而且也是推動社會事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對提升社會信息化水平、支撐文化產業發展、促進國民經濟穩步增長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多業務平臺數字家庭系統建設,可方便實現家庭與社區、社會的互聯互通,為政府實現陽光政務、實名網絡聽證、推動社會互助等提供了暢通渠道,為提高社會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撐。
就電子信息產品市場而言,其明顯特征是“對外依存度高、內生增長能力弱”。在國內,傳統家電市場靠政策拉動,雖有顯著作用,但也提前激發了市場需求。盡管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等戰略性新興領域發展步伐加快,但要形成支柱性產業,必須在量大面廣的領域有效落地。而數字家庭的突出特點就是“技術集成”和“跨界應用”。關于技術集成,可以用十二個字來概括,就是“云中來、物里去、動中聯、促融合”。指的是海量的內容從基于云計算的云平臺獲取,通過物聯網在家庭中的有效應用推進家電間的互聯互通,依靠移動互聯網來實現人們“人在外,家在身邊;人在家,世界在眼前”的愿景,并通過數字家庭智能終端的融合,形成倒逼機制,促進三網融合。關于“跨界應用”是指數字家庭包含了數字視聽、智能家居、家庭服務、社會管理等,是制造業向現代服務業融合延伸的有效載體,是實現增值效應的有效途徑。因此,拓展新型消費,實現擴內需、穩增長、調結構的要求,數字家庭是一個很好的落腳點。
應當說,數字家庭產業以其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應用的明顯特征,跨界應用促進多類產品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制造業服務業融合發展的預期增值效應以及集成創新提高國內產業競爭力的潛能,很值得我們下大功夫著力推進。
數字家庭產業涵蓋了網絡設備、終端產品等硬件產品制造,以及娛樂信息、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信息服務,覆蓋面廣,發展潛力大。但是,我國數字家庭產業發展還面臨一系列的挑戰和制約。
數字家庭作為信息社會的主要內容,寬帶網絡是數字家庭開展增值服務業務的載體。受當前我國寬帶網絡“網速慢”、“資費高”、“假寬帶”等問題影響,高質量的視聽娛樂、居家養老、電子商務等信息服務無法有效運行,基于寬帶網絡的數字家庭增值服務發展緩慢。
數字家庭作為新興產業,包含多種終端及應用,實現了軟件與硬件的融合、產品與內容的融合,具備產業高關聯度。與以往單一產品使用不同,用戶對此并不熟悉,在現有產品單賣的銷售模式下無法得到有效的數字家庭增值服務體驗,市場認可度低,消費需求尚未得到釋放。
制造業方面,在智能終端產品領域,企業在產品形態和應用模式方面一直“跟隨發展”,集中在中低端領域,不利于可持續發展。運營業方面,盡管部分地區數字家庭試點已探索了若干應用模式,但用戶需求不明晰,模式不成熟,導致數字家庭的應用和推廣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
主要表現在低端產品和高端產品比例失調,產品供求錯位;產業集中度不高,全產業鏈整合能力弱;區域結構失調,過度集中在沿海發達地區,未能體現區位優勢的互補,技術對接和產業轉移的任務依然艱巨。此外,還存在勞動力成本上升、能源資源約束加劇等突出問題。
緊緊抓住產業融合發展帶來的變革機遇,立足中國國情,堅持“創新引領,應用驅動,跨界融合”,加快發展我國的數字家庭產業。
堅持“創新引領”就是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努力實現核心技術的原始創新;就是要立足中國大市場,大力發展應用創新;就是要創新管理體制和機制,不斷建立和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
堅持“應用驅動”就是要在發展整機與系統的同時,強化與自主芯片、軟件和部件的聯動;就是要在大力發展制造業的同時,強化與運營業的合作;就是要在加強信息技術推廣應用的同時,搶抓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興起契機,著力培育新增長點。
堅持“融合發展”就是要順應產業發展趨勢,積極推進制造業向服務領域延伸;就是要突破行業壁壘,推動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協同發展;就是要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緊密與跨界應用銜接,努力營造產業跨界應用的和諧環境。
技術、產品、市場是產業發展的三大要素,政策、資金、體制是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面向未來,我們應樹立創新思維,立足中國國情,充分發揮大市場的優勢,著力研究國人的消費偏好,搶抓機遇,加快發展我國數字家庭產業。
一是集中突破核心關鍵技術,著力優化技術結構。要突出抓好有較好技術基礎,量大面廣的核心芯片、基礎軟件的研發與產業化。要突出抓好跨界應用協同互連技術的通用解決方案的優化。要突出抓好以企業為主體創新體系的建立與完善。要突出抓好技術成果有效轉化平臺的建設與運轉。
就數字家庭智能終端而言,核心技術、關鍵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還未得到有效突破。高端通用芯片、基礎軟件、關鍵元器件及新型顯示等領域與國際水平差距明顯,大量依賴進口。2011年集成電路、顯示面板分別成為我國第二和第四大進口商品。當前,要繼續組織實施“核高基”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有的放矢、重點突破,集中攻克數字家庭網絡、智能終端等急需的芯片、基礎軟件和關鍵器件。重點支持具備自主知識產權信息技術及產品的行業應用。重點開展技術成果轉化平臺的建設。
二是積極提升產品定義能力,著力優化產品結構。要突出抓好新型技術聯盟建設以彌補單一企業技術鏈缺失的不足。要突出抓好產品與內容,制造業與服務業的協同。要突出抓好標準體系的統一和產品名稱的規范。要突出抓好系統與終端整機與自主可控芯片、軟件、器件的聯動。
新型應用市場缺乏產品定義能力,以智能手機為例,2011年銷量超過5千萬部,占全球總出貨量22%。但是企業在產品形態和應用模式方面一直“跟隨發展”,集中在中低端領域,不利于可持續發展。當前要繼續組織實施電子發展基金專項,重點發展面向數字家庭業務需求的智能電視、移動多媒體智能終端、智能白電等數字家庭終端產品,以及面向家庭內部組網和互聯互通需求的智能網關、橋接設備等。著力發展符合市場需求和消費偏好的數字家庭產品,積極培育新興消費熱點。統籌數字家庭產品標識、標準。著力實施整機與芯片、軟件等的聯動工程。
三是努力滿足家庭消費偏好,著力優化市場結構。要突出抓好體制機制改革以推動制造業與運營業的協同發展。要突出抓好家庭消費偏好的研究以培育消費新熱點。要突出抓好商業運營模式的研究以推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要突出抓好新服務的民眾體驗以推動數字家庭有效落地。
盡管數字家庭產業發展步伐加快,但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還在探索,發展和培育國內消費新熱點的任務十分艱巨。當前要抓住國內信息化、城鎮化建設機遇,繼續組織實施數字家庭應用示范工程,研究總結可持續發展的商業運營模式。重點實施數字家庭體驗工程,整合相關產品應用,推動實體應用展示與網絡服務、信息服務、內容服務的融合銜接,拉近消費者與產品的距離,努力實現綜合解決方案與需求差異性的協同,推動數字家庭產業有效落地。
四是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著力優化行業結構。要著力推進低端制造的有效突破和高端制造的積極應對以破解制造業兩端擠壓的困局。要著力推動物聯網、云計算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數字家庭應用中的有效落地。要著力推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以最大程度地實現信息產業的溢出效應。
數字家庭作為一項跨網絡、跨行業、跨終端的綜合技術應用,是信息產業在當前融合發展的典型代表,代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應用的重要方向。盡管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新型顯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數字家庭領域的應用步伐加快,但可持續發展的商業運營模式仍在探索。當前,要著力推動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新型顯示、人機交互等新技術在數字家庭產業的有效落地,推動數字家庭產業的發展建立在創新驅動之上,努力實現優秀科技成果惠及民眾。
五是持續推進大企業戰略,著力優化組織結構。要著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品牌影響力、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的大企業集團。要著力促進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要著力推動建設以數字家庭產業鏈條整合為紐帶,大、中、小、微企業協同發展的競合生態環境。
盡管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也培養了一批骨干大企業,但企業規模品牌與跨國公司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而大產業的發展必須有大企業的參與,我們也堅信大產業也能夠造就大企業。當前,要以推動數字家庭產業發展為契機,努力培育創新能力強、品牌影響力高并能以產業鏈整合為紐帶,帶動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骨干大企業。著力營造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協同發展,芯片、整機、系統聯動發展的產業生態環境。重點推動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協同發展、和諧發展。
六是以基地建設為重要抓手,著力優化布局結構。要著力營造社會各界共同關心攜手推動的良好氛圍。著力建立部省市區共建,產學研用結合的工作機制。著力開展以數字家庭技術鏈、產業鏈、服務鏈為基礎和紐帶,深入推進國家級數字家庭產業和應用示范基地的建設。
我國數字家庭產業的發展,過度集中在沿海發達地區,中西部地區雖增長很快,但總體上與東部沿海地區的差距還在拉大,未能體現區位優勢的互補。即便在沿海發達地區,以數字家庭技術鏈、產業鏈、應用鏈為紐帶的產業也過于分散。當前的突出任務是:要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有效協調政府資源,在產業基礎較集中的地區,促進產業要素尤其是關鍵要素的集聚,開展數字家庭產業基地建設。一方面,要進一步提升已建廣東數字家庭基地建設的層次和水平,另一方面在浙江杭州,山東青島、濟南,遼寧大連,湖北武漢,福建福州、廈門,四川成都、綿陽,北京,上海等電子信息產業基礎較好的區域繼續推動基地建設。同時務實推動基地與產業基礎較弱地區的技術對接和產業轉移,努力形成優秀技術成果的有效轉化,產業轉移與市場開拓的協同發展。
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提升服務民生的能力,不斷提高信息惠民水平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既是信息技術行業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社會賦予信息技術行業的重要責任。
發展數字家庭產業,需要營造各方面關心、支持的良好氛圍,需要社會各界尤其是企業的積極參與,需要進一步明確路徑,進一步重視市場特點,進一步了解民眾的消費偏好,進一步圍繞需求來創新發展商業模式。
服務民生是無止境的,普及數字家庭的應用是不斷發展的永恒主題,讓我們共同努力,使得產業發展落到實處,信息惠民落到實處,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落到實處,共同為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轉變貢獻我們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