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其波
(江蘇交通工程咨詢監理有限公司,江蘇南京 210019)
(1)上海A15高速公路西起浙江、上海市界,接浙江省申嘉湖高速公路,東至浦東機場南進場路。該項目的建設可以完善上海的干線路網,促進沿線地區的城鎮結構調整和發展。A15-J3標段,全長27.750k m,位于浦東-南匯境內,西起閔浦大橋浦東引橋(K51+361.4),向東至K79+111.549與A15-17標相接,于2007年10月開工,為確保2010年3月建成通車,總工期只有900d。
(2)瀝青路面設計:雙向8車道,標準斷面路基上口寬42.5m;其中主線收費站以西采用公路標準,設計速度采用120km/h,主線收費站以東采用快速路標準,設計速度采用80km/h;瀝青路面結構設計年限15a,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設計年限30a。
瀝青路面主線部分:40cm水泥穩定碎石基層+0.6cm稀漿封層+8cm AC-25S下面層+6cm AC-20S中面層+4c mSM A-13上面層。
(3)瀝青路面主要工程量(估算):瀝青路面單幅單層約長152k m(該項目主線橋梁長度約占總長的5 0%,僅橋梁預制板梁約27000片)、約17.4萬m3,混合料折合達43萬t。
(4)瀝青路面階段計劃工期:
a.底基層、基層施工。該階段為2009年4月至2009年7月,2009年3月底左右開始施工,于2009年7月底前結束,盡量提前完成,為路面施工提供工作界面。
b.瀝青路面、交通工程及綠化等施工階段。該階段為2009年7月至2009年12月,于2009年5月著手準備施工,2009年6月開始展開施工,在2009年10月底前基本結束,交通工程及綠化穿插進行,力爭在2009年12月底前全部結束,基本具備通車條件。
該項目工期十分緊張,瀝青混合料需求量大,時間集中。為解決產能問題,該項目采取多機、多站同步生產,集中供料的生產模式。雖然,從理論上講,只要符合質量標準的瀝青混凝土拌和料都是可以用的,但是,在實際上,相對“一機、一站”的生產模式,“多機、多站”的生產模式給施工、監理控制帶來了新的管理難度。
該項目瀝青混凝土由黃路拌合站、航頭拌合站、蘆潮港拌合站,同步生產,分別供料;三個拌合站分別供料的特殊模式,突破了一個點集中生產、供貨的常規的模式。
機型各不相同,黃路站采用英國ACP3000型瀝青混凝土拌和設備;航頭站采用錫柴3000型瀝青混凝土拌和設備;蘆潮港站采用阿曼3000型瀝青混凝土拌和設備,突破了采用不同機型的常規模式。
多機、多站供料質量控制難點主要反映在以下三個方面:
(1)多點源生產的瀝青混合料質量責任如何區分;
(2)在多點源生產的瀝青混合料質量合格的前提下,瀝青混合料碾壓后,其品質的內在與表觀的差異如何控制;
(3)生產點源到攤鋪現場,運距不同,運輸組織如何及時保證現場攤鋪。
面對“二個突破常規”的現實情況,經分析,圍繞控制多點源的差異性控制是開展多點源瀝青混凝土同步供應與攤鋪的施工監理管理工作的關鍵。
三個拌合站,經過目標配合比設計、生產配合比設計、生產配合比驗證三個階段,各自生產的瀝青混合料,由于種種原因,會有差異。盡管各自質量抽提試驗合格,差異細微,但要注意到表觀差異。表觀差異直接影響同一段面的施工效果,以及接縫處的表觀質量。采取的辦法是,進一步比選、優化三個成果,以一個為基礎,進行微調,相互靠,再驗證。把混合料的級配差異控制在最小范圍內,控制在生產階段。該項目反復研究過4次,最終把表觀差異控制到最小范圍之內。
(1)實行“單邊一條龍”對口管理。三個拌合站的瀝青混合料,嚴禁交叉混用。對各拌合站的瀝青運料車實行色標化管理,使現場易于識別管理。同一工作段面用三臺攤鋪機分左、中、右三幅同時攤鋪,保證同一拌合站的混合料始終固定對應一臺攤鋪機,梯隊作業,“供料-運輸-攤鋪-碾壓-檢測”各自負責。發生問題,容易追根溯源。
(2)明確規定梯隊作業時,二幅之間的縱向接縫施工,以接縫處的后一級梯隊為主,負主責。解決縱向接縫施工控制薄弱環節。
(3)保證正常施工路段的攤鋪機,鋼輪壓路機,重型膠輪壓路機,統一按規定配置,整幅碾壓密實。
(4)各路幅的后場管理工作,現場施工工藝流程統一按規定操作。
(5)每天生產計劃,如現場開工時間、當天進度要求等,具體安排通知到施工單位和瀝青拌合站,保證前場三臺攤鋪機同步施工,有問題及時協調,會商。
(1)三個拌和站聯合供料影響因素多,必須保證篩網統一、礦料統一,油料加溫一致,對熱料倉礦料級配勤篩分多比對,方能保證鋪面色澤一致、粒料均勻。
(2)總監每天巡視現場,檢查、聽取駐地工程師、試驗工程師、專業工程師匯報,并與業主、施工單位及時溝通,會商解決問題。
(3)旁站監理具體實施現場生產過程控制,采集數據,跟蹤施工。
(4)高度重視施工單位現場第一責任人的作用,并幫助其履行職責。
(1)開展多點源瀝青混凝土同步供應與攤鋪的施工監理工作,風險大,難度大,為了“世博”,并履行“為工程、為業主分憂”的承諾,與業主、施工單位共擔風險,創造條件,取得了預期成果。正是通過取得業主與承包人的支持,加強了工程建設各方的理解與配合,形成合力,及時協調解決工程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才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2)從管理層面分析,“三化(深化質量意識,強化責任體系,硬化管理制度)、六控制(安全隱患控制,原材料控制,機械設備控制,施工前后場控制,試驗檢測控制,信息動態控制)”工作方法和措施,從實踐中來,管用,經得起用。
(3)從技術層面分析,瀝青混凝土路面質量控制,不僅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還要有豐富的經驗,多點源的差異性控制是從實際工作出發,對可能發生問題的各個方面進行了系統分析,制訂措施,落實到位。
(4)多點源瀝青混凝土同步供應與攤鋪的施工,有節約生產資源,充分利用設備,減少一次性投資的積極作用,但是,也要有條件,最重要的是心要齊,法要精。
[1]GB50092-96,瀝青路面施工及驗收規范[S].
[2]JTJ052-2000,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