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通訊員 郎振剛)2010年12月30日,同三國道(G1501)跨橫潦涇大橋改造工程竣工通車。至此,上海城建市政集團通過采用整體同步頂升技術,在不破壞橋梁整體結構的基礎上,使用112臺200噸雙作用液壓千斤頂將總重10408噸、跨徑達295米的主橋橋體緩緩抬高1.58米,創造了世界上萬噸級大跨徑連續梁頂升的世界紀錄。
全長779米的橫潦涇大橋為同三國道(G1501)跨越黃浦江上游支流橫潦涇的一座大橋,建于上世紀90年代。根據國家“十一五”規劃,上海要打造成為華東和長江流域的國際航運中心。為提高航運標準,該段航道需進行整治,根據整治工程研究結果,橋梁需提升1.58米。橋梁改造除通航標準外,其余均維持原橋梁設計技術標準。如果按照傳統的拆舊建新方式,從拆除到新建整個工程需要大約3年時間,這期間,同三國道、滬蘇浙航運咽喉要道都會受到嚴重影響,而且資金投入巨大,同時產生的大量建筑垃圾需要處理,環保問題也不容忽視。上海城建市政集團在保證結構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橋梁頂升技術,使橋梁下部增大凈空,相對于拆除重建總體造價成本降低一半,工期也縮短一半,同時施工時產生的建筑垃圾少、噪音等污染少。對已有橋梁進行改造,從而合理延長既有橋梁線路的其使用壽命,也保證了航道改造擴能,是具有現實社會經濟意義的重要工程建設任務,也是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措施。該橋的建設單位為上海同盛內河航道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施工總承包單位為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橋梁專業頂升單位為上海先為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黃浦江上游(分水龍王廟~大漲涇河口)航道是上海市“一環十射”內河干線航道規劃網中十分重要的航段,已被列入長江黃金水道建設系列工程項目之一。它與市內主要航道相通,從而成為上海市水網連接江蘇、浙江的咽喉要道,是本市航道內船流密度最高的航段之一。同三國道(G1501)跨橫潦涇大橋改造工程的順利竣工,標志著該航段改造完成,制約這一航道的咽喉被打通。該工程的順利實施,進一步提高我國橋梁頂升技術的應用質量和科學技術水平,將頂升平移技術在橋梁結構改造中得到應用和推廣,引領了橋梁改造的新方向。
日前,該工程收到世界紀錄協會頒發的世界上最長、最重的橋梁整體頂升工程兩項世界記錄證書,該工程還被列入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市政公用與建筑工程科技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