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 玉,吳 倩
(國家知識產權局 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北京中心,北京 100190)
責任編輯:任健男
數字電視是電視技術的一次革命,被各國視為新世紀的“戰略技術”,目前世界各國都根據本國具體情況,慎重選擇數字電視標準,由于跨國公司研發走在我國前面,掌握了大量專利,使得我國現行DMB-TH標準中的大量技術來源于歐美數字電視標準,與DVB,ATSC標準有不少技術重疊,并且已經被外國企業陸續提出專利收費的要求,使得人們不得不擔心知識產權問題成為制約我國數字電視產業發展的瓶頸之一。
新興的數字電視技術作為第三代電視仍在蓬勃發展中,現今世界各國都加快了廣播電視數字化的步伐,我國政府也制定了相應的時間表,致力于擺脫對國外專利技術的依賴,在這一背景下,必須使專利保護與技術發展同步,用知識產權為技術發展護航,在國際舞臺的競爭上盡早占據有利地勢。目前我國TCL、康佳、創維等13家彩電廠商已經達成專利池建設的共識,力爭推動國內技術標準的制定,促進新技術的標準化合產業化,從而引導整個產業獲得更多的專利權,降低技術成本。
我國有關數字電視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從2000年開始迅速攀升,2003年呈現跳躍式增長,2005年就已超過了美國、歐洲和日本,那么在專利申請中如何更好的利用專利申請保護自己的技術,在技術創新的同時,學會利用專利法的相關規定,更好地撰寫、修改和維護自己的專利申請成為對業內申請人不可或缺的技能要求。
本文將以專利法中專利申請的修改法規為入口,以電視相關領域的案例為支撐,來探討如何在專利申請的過程中修改申請文件。
在專利法中涉及到專利申請的修改的條款主要有專利法第33條及專利法實施細則第43條(針對分案申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51條第1款、第3款,其中專利法第33條。
之所以規定申請人可以對專利申請文件進行修改,是因為專利申請文件的撰寫常常會出現用詞不嚴謹,表述不準確、權利要求撰寫不恰當等缺陷,如果不加修改即授予專利權,不僅會影響準確向公眾傳遞專利信息,妨礙公眾對授權專利權的實施應用,還會影響到專利權保護范圍的確定。基于這樣的理由,國家知識產權局通過法條和實施細則賦予了申請人修改申請文件的權力。
1984年制定的《專利法》中規定:申請人可以對其專利申請文件進行修改,但是不得超出原說明書記載的范圍。1992年為與國際標準保持一致,修改《專利法》對本條規定進行了擴充,將“修改不得超出原說明書記載的范圍”改為“不得超出原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記載的范圍”,并補充了對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文件進行修改的原則。2000年和2008年修改《專利法》時,均未對該專利法第33條的內容進行再次調整。
雖然依據申請人可以對申請日提交的申請文件進行修改,但是對修改的范圍或方式卻都有明確的規定,即修改不得超出原申請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記載的范圍。這是因為允許申請人對專利申請文件進行修改,同時又不改變申請日,就意味著國家知識產權局認定修改后的內容在原申請日就已經提出。既然如此,如果允許申請人對專利申請文件的修改超出原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記載的范圍,就會違背《專利法》第九條第二款規定的先申請原則,導致對其他申請人不公平的后果。
不論申請人是主動修改,還是根據審查員的通知書進行修改,修改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則均是“不得超出原申請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記載的范圍”。同時,《專利審查指南2010》[1]對其進行了解釋:原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記載的范圍包括原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文字記載的內容和根據原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文字記載的內容以及說明書附圖能直接、毫無疑義地確定的內容。
“原申請”保證了立法本意中提到的“申請日”問題,“原申請”不是指作為優先權基礎的在先申請,因為申請人要修改的和能修改的只能是當前的專利申請文件,而不可能對之前的作為優先權基礎的在先申請文件進行修改[2-4]。如果申請人要求了優先權,但是在后申請的原始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沒有記載作為優先權基礎的在先申請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記載的某些內容,此時若“原申請”為作為優先權基礎的在先申請,則其對應的申請日就會發生改變。對PCT申請而言,在《專利法條約》的指引下,經修改的《PCT實施細則》第4.18條和第2.6條建立了一種被稱為“援引加入”的機制,其規定如果在后申請的申請文件缺少被要求優先權的在先申請記載的某些內容,在符合有關規定的條件下,允許申請人將這些內容加入在后申請的申請文件中,但我國的國家知識產權局同德國、日本、韓國、西班牙等12個國家一樣向PCT國際局聲明對該機制予以保留,也即對這種引援加入的內容是不予承認的。
“直接地、毫無疑義地確定的內容”是指雖然原申請文件中沒有明確的文字記載、但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原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文字記載的內容以及說明書附圖,可以唯一確定的內容。
申請人可以對申請文件進行多次修改,可以對申請文件的多個地方進行修改,修改的方式也有多種,簡單歸納如下:
1)按時間分(1)主動修改
按照《專利法實施細則》第51.1款的規定,申請人可以在提出實質審查請求時進行修改,也可以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出發明專利申請進入實質審查階段的通知書后3個月內提出。這兩個時間點的修改均為主動修改。
(2)被動修改
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第51.3款的規定,申請人在收到審查員發出的“補正通知書”和“審查意見通知書”,針對審查通知書指出的缺陷進行的修改,為被動修改。
被動修改與主動修改不同,在被動修改時,某些修改如主動刪除獨立權利要求中的技術特征,擴大了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即使沒有超出原申請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記載的范圍,只要擴大了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都是不允許的。
然而對于雖然修改方式不符合《專利法實施細則》第51.3款的規定的修改,只要其修改未超出原申請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記載的內容,并且該修改消除了原申請文件存在的缺陷,申請具有授權前景時,這種修改也是可以接受的。
2)按內容分
申請人不僅可以修改說明書、摘要,還能修改權利要求書和附圖。
無論申請人修改的地方和修改的時機如何,都必須遵循基本原則,即不得超出原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記載的范圍。
3)按修改的方式分
申請人為了使申請能夠滿足專利法的各項要求,其修改方式有多種,簡單可劃分為增加技術特征、變更技術特征、刪除技術特征、變更主題名稱(常見于客體問題及涉及計算機程序的申請)、增加新的權利要求等。
針對申請人的修改,目前常見的判斷方法有直接新穎法、間接新穎法、必要技術特征判斷法等,這些判斷方法都有各自適用的范圍,如直接新穎法主要適用于增加特征或信息的改變,間接新穎法適用于上下位概念替換及技術特征的刪除等,但是,有時申請人的修改方式既能劃分到“信息的修改”,又能劃分到“刪除技術特征”,此時對同一個修改分別采用直接新穎法和間接新穎法來判斷時,會出現判斷結果相互矛盾的情形,有時申請人的修改不能劃分到上述任何適用范圍。
對此,如果我們利用修改超范圍的基本原則結合技術方案實質一致,而非專利法技巧進行判斷可能會更加簡單。以下給出若干個電視技術領域中專利申請中的修改案例。
【案例1】
原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中的相關記載為:“對第一視頻圖像(IMBL)進行編碼,以及對編碼的第一視頻圖像進行解碼以獲得重建的第一視頻圖像(IMBL,rec)”。
申請人將對應的權利要求修改為:“第一視頻圖像是重建的圖像,以及應用(TR)第二轉換函數的步驟參照重建的第一視頻圖像”。
對這個案例,若從字面來看,確實有“重建的第一視頻圖像”的記載,但實際上這種修改是錯誤的,是超范圍的,因為從原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中可知,該重建是對編碼的第一視頻圖像進行解碼獲得的,可見編碼前就存在“第一視頻圖像”,這個“重建”的含義從技術上實際就是“解碼”后重現第一視頻圖像,且原申請僅記載了對第一視頻圖像進行編碼,對“第一視頻圖像”本身是什么樣的視頻圖像并沒有任何限定,其可以是任意的一個視頻圖像,例如原始視頻圖像,并非一定是重建的圖像。
【案例2】
原申請權利要求2記載:曝光確定裝置中的第二曝光確定單元配置成基于檢測到的所述多個區域中的每一個區域中的光強度,計算用于所述多個區域中的每一個區域的正確曝光;計算用于所述多個區域中的每一個區域的所述正確曝光于所述第一曝光之間的差。
申請人修改后將上述第二曝光確定單元中的特征“計算用于所述多個區域中的每一個區域的正確曝光;計算用于所述多個區域中的每一個區域的所述正確曝光于所述第一曝光之間的差”增加到權利要求1中的曝光確定裝置中,形成:
所述裝置包括圖像獲取單元,其配置成……第一曝光拾取;光強度檢測單元……;失配區域確定單元,其配置成:基于檢測到的所述多個區域中的每一個區域中的光強度,計算用于所述多個區域中的每一個區域的正確曝光;計算用于所述多個區域中的每一個區域的所述正確曝光于所述第一曝光之間的差。
對這個案例來講,雖然增加到權利要求1的特征“計算用于所述多個區域中的每一個區域的正確曝光;計算用于所述多個區域中的每一個區域的所述正確曝光于所述第一曝光之間的差”是原申請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記載過的,但是從整體的技術方案來講,原申請中實現該技術特征的是“第二曝光確定單元”,而非“失配區域確定單元”,使得修改后的權利要求1中的曝光裝置并不等同于原申請中的曝光裝置,兩者技術方案并不一致。
【案例3】
申請人在新修改的權利要求中刪去了原權利要求8中所記載的“和/或者所述網格陣列第二電極的網格電極的尺寸及網格電極間的間隔與所述電子紙的像素點尺寸及像素點間的間隔對應相同或者所述網格陣列第二電極的網格電極的尺寸比所述電子紙的像素點尺寸大且所述網格”。
對這個案例,通常容易認為由于將其包含“和”所連接的共同存在的技術特征刪除了,自然和原技術方案相比有實質性的區別。
但是如果再仔細查看原權利要求:所述網格陣列第一電極的網格電極的尺寸及網格電極間的間隔與所述電子紙的像素點尺寸及像素點間的間隔對應相同或者所述網格陣列第一電極的網格電極的尺寸比所述電子紙的像素點尺寸大且所述網格陣列第一電極的網格電極間的間隔比電子紙的像素點間的間隔小(方案A);和/或者(方案B)所述網格陣列第二電極的網格電極的尺寸及網格電極間的間隔與所述電子紙的像素點尺寸及像素點間的間隔對應相同或者所述網格陣列第二電極的網格電極的尺寸比所述電子紙的像素點尺寸大且所述網格陣列第一電極的網格電極間的間隔比電子紙的像素點間的間隔小”。
從這個權利要求所要表達的整體技術方案出發,會發現其實際上記載了A,B,A和B三種技術方案,申請人在修改時,刪除了B,A和B兩種技術方案,保留A這個技術方案。因此,這種修改是可以接受的,是不超范圍的。
【案例4】
一個關于視頻相交檢測算法的申請中,申請人將技術特征“利用C++標準模板庫STL中的集合模板類(set),將三個順序表定義為set集合”增加到“在讀取每個空間對象到內存的同時,創建與之相對應的事件點,并將其X最大值(xMAX)、Y最大值(yMAX)、Z最大值(zMAX)作為事件點的值,分別放入順序表(xTable,yTable,zTable)中;當所有對象都讀取完畢后,選擇順序表(xTable,yTable,zTable)中記錄最多的作為事件點列表(EventTable),并對事件點列表中記錄按照從大到小順序進行排列之后。
而說明書的記載中:“在讀取每個空間對象到內存的同時,創建與之相對應的事件點,并將其X最大值xMAX、Y最大值yMAX、Z最大值zMAX,作為事件點的值,分別放入順序表xTable、yTable、zTable中。利用C++標準模板庫STL中的集合模板類(set),將三個順序表定義為set集合,在完成事件點存儲和管理同時,可以避免事件點的重復存儲。當所有對象都讀取完畢后,選擇順序表xTable,yTable,zTable中記錄最多的作為事件點列表(EventTable),并對事件點列表中記錄按照坐標值從大到小順序進行排列”。
顯然,利用C++標準模板庫STL中的集合模板類(set),將三個順序表定義為set集合”在說明書中有完全一致的記載,但是該特征在原申請中所放置的位置是在“對象讀取完畢”之前,而修改后的權利要求中是放置在之后。對于這種修改能否接受,同樣要站在技術方案的角度上來看,“利用C++標準模板庫STL中的集合模板類(set),將三個順序表定義為set集合”僅是對順序表的實現方式做了進一步限定,上述追加的限定在權利要求中的描述的位置,并不會影響權利要求2中讀取、創建、放入順序表、排序的過程,因此這種修改是可以的。
從上述案例可知,修改的方式千差萬別,可以接受的方式也不唯一,申請人只要能在修改的過程中保持與原申請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的所記載的內容,從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的角度出發,站在整體的技術方案上來看是一致的都是可以接受的,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修改的靈活性,又不違背專利法有關修改的規定。
申請人在修改的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到修改是否超范圍的問題,但同時要注意,該修改不能引入新的不支持的缺陷。由于超范圍的要求比不支持的要求更高,通常情況下,保證了不超范圍,便不會出現不支持的情形,但若申請人修改時,進行了二次概括,該概括的特征雖然在發明內容部分或說明書其他部分有相同的記載,雖然不超范圍,符合專利法第33條的規定,但仍有可能得不到說明書的支持。
數字電視不是一個單一的技術,其與通信技術、網絡技術的融合又會衍生出一系列新的媒體技術和產品,在經濟全球和貿易自由化的條件下,只有切實將知識產權保護作為企業甚至國家之間競爭的戰略手段,提高企業在技術實力和專利申請方面的實力,才能為自己贏得更多的國際市場的占有率。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指南2010[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
[2]尹新天.中國專利法詳解[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
[3]國家知識產權局條法司.新專利法詳解[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6.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指南[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