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端信
(海軍駐上海地區艦艇設計研究軍事代表室 上海 200011)
國外快速戰斗支援艦自防御武器系統配置研究
刁端信
(海軍駐上海地區艦艇設計研究軍事代表室 上海 200011)
從快速戰斗支援艦在航母編隊中的地位和所處位置,以及配備自防御武器系統的必要性等方面,簡述了美國海軍“薩克拉門托”級、“供應”級和俄羅斯海軍的“別烈津河”級快速戰斗支援艦自防御武器系統的配置,并對國外快速戰斗支援艦防御武器配置進行研究。
快速戰斗支援艦;自防御武器系統;配置
隨著航母的誕生和作戰范圍的逐步擴大,航母編隊的物資補給越來越重要,快速戰斗支援艦也隨之得到發展。快速戰斗支援艦的使命是執行航母編隊的綜合補給,并伴隨航母編隊執行遠洋作戰任務,是航母編隊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圖1為美國“肯尼迪”號航母正在進行海上補給。
美海軍快速戰斗支援艦共兩級8艘,其主要任務是對航母編隊艦艇提供燃油、彈藥、糧食、備品等各種消耗品的航行補給,使艦隊能夠長時間堅持在海上活動,隨時執行各項指定任務。

圖1 美國“肯尼迪”號航母進行海上補給
美國海軍的“供應”級快速戰斗支援艦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能裝載156 000桶燃料,1 800 t彈藥,400 t冷凍品,250 t普通貨物以及70.71m3淡水。
其具有如下特點:
(1)綜合補給效率高。“供應”級快速戰斗支援艦共設6個橫向補給站,能在4~6級海況下對干貨、液貨進行補給。其不僅補給速度快、補給量大、工作效率高,并配置2個垂直補給站和3架直升機,艉部還設直升機平臺和機庫,30%~40%的干貨都通過直升機向作戰艦艇補給。
(2)航速高。由于快速戰斗支援艦要伴隨航母編隊一起執行任務,所以其航速要求較高,一般不小于20 kn,“供應”級快速戰斗支援艦最大航速達25 kn。快速戰斗支援艦主機一般采用柴油機,而“供應”級快速戰斗支援艦由于航速要求高、總功率大,所以采用4臺LM-2500型燃氣輪機。快速戰斗支援艦是航母編隊執行大航程作戰任務的重要保證。如果航母編隊失去快速戰斗支援艦所提供的有效補給,其作戰能力將大大減低,因此快速戰斗支援艦的自身防御尤為重要。
從國外航母編隊的組成來看,快速戰斗支援艦一般處在航母編隊的內層防御區,與航母比鄰。在編隊實行對空、反潛、反艦或對岸攻擊時,快速戰斗支援艦均處于航母編隊的防御范圍內。由于快速戰斗支援艦的噸位和體積較大(幾乎與中型航母相當),戰斗中很可能被誤認為是航空母艦,而成為敵方導彈、魚雷等武器的首選攻擊目標。同時,快速戰斗支援艦的補給彈藥艙就是一座“軍火庫”,補給燃料艙就是一座“油庫”。若受到攻擊,不僅艦毀人亡,航母編隊的戰斗力也將大大減弱、乃至喪失,導致整個戰斗的失敗。因此,快速戰斗支援艦必須配備防御能力較強的自防御武器系統。
20世紀60年代,美國海軍研制成功世界上首艘“薩克拉門托”級快速戰斗支援艦,能將油船、軍火船和軍需船的使命集中到一艘船上。此艦滿載排水量53 000 t,航速26 kn。此型船共建造服役4艘,分別為“薩克拉門托”號、“坎登”號、“西雅圖”號和“底特律”號。后來經過改裝,將原來的4座雙聯裝76 mm艦炮換成1座MK-29北約“海麻雀”防空導彈和2座MK-15“密集陣”近程武器系統以及4挺12.7 mm機槍,并加裝了1套AN/SLQ-32(V)3電子作戰系統和6管MK-36型無源干擾發射裝置,極大提高了快速戰斗支援艦的對空防御能力。
90年代,美國又推出新一代的“供應”級快速戰斗支援艦,目前共4艘,分別為“供應”號(AOE6)、“雷尼爾”號(AOE7)、“北極”號(AOE8)和“橋”號(AOE10)。相比“薩克拉門托”級,“供應”級的滿載排水量稍小,為48 500 t。“供應”級是在“薩克拉門托”級的基礎上改建的,是美國海軍最新一級快速戰斗支援艦,代表著未來海上快速戰斗支援艦的發展趨勢(見圖2)。

圖2 “供應”級快速戰斗支援艦
“供應”級快速戰斗支援艦最高航速25 kn,裝有1座MK-15北約“海麻雀”導彈系統(NSSMS),2座MK-15密集陣近程防御武器系統(CIWS),2座25 mm艦炮和4挺12.7 mm機槍,1座AN/SLQ-32(V)3型電子戰系統,4座誘餌發射裝置,1座“水精”魚雷誘餌系統。由于艦上增加了對潛防御的魚雷誘餌,因此近程防御武器的性能也有一定提高。
俄羅斯的“別烈津河”級快速戰斗支援艦是俄羅斯海軍唯一一艘可與美國海軍相媲美的大型現代化綜合補給艦。該艦滿載排水量36 000 t,擁有1座SA-N-4艦對空導彈發射架,4座雙57mm速射炮,4座30mm六聯近程武器系統,2座RBU-1000反潛火箭發射器,并裝備2架卡-25反潛型直升機。該艦防空、反潛自衛能力較強,裝有“撐曲面”對空、對海雷達,“汽槍群”導彈制導雷達,“皮手籠”、“低音帳篷”炮瞄雷達,“頓河Ⅱ”導航雷達以及艦殼聲納等。
英國“維多利亞堡”級快速戰斗支援艦滿載排水量31 500 t。該艦也具有較強的自衛能力,包括垂直發射的“海狼”點防御防空導彈,30mm近程武器系統,干擾火箭發射器和魚雷誘騙裝置等。
表1為“薩克拉門托”級、“供應”級、“別烈津河”級快速戰斗支援艦自防御武器系統對比。

表1 三型快速戰斗支援艦自防御武器系統對比
由表1可見,這三型快速戰斗支援艦都裝有近程防空武器系統,包括小口徑速射炮、近程防空導彈和電子干擾設備。在對潛防御方面,這三型艦都裝有魚雷誘餌裝置,俄羅斯的“別烈津河”級還擁有反潛火箭發射器和反潛直升機。

圖3 航母編隊防區示意圖
航母編隊的防御一般分為遠、中、近三個層次(見圖3),分別負責遠、中、近程的空中以及水面和水下目標的立體防御。航母是編隊的主要防御對象,位于編隊的最里層。美軍單航母編隊一般由8~9艘艦組成,即:1艘航空母艦、2艘防空巡洋艦、2~3艘驅逐艦、2艘攻擊核潛艇、1艘快速戰斗支援艦。航母編隊以航母和快速戰斗支援艦為核心,距航母約20 km處,首先由防空艦艇組成環形護衛圈,50 km外則是反潛護衛艦,該護衛艦兩側還有兩艘核潛艇負責應對水下威脅。其中一艘核潛艇作為先導潛艇對預定航線進行探測與警戒,另一艘在編隊后方警戒。例如,“尼米茲”級航母的防御架構為:第一層遠程防區(縱深防御區),配置在距航母185~400 km處。該防區內的兵力主要用于編隊預警、攻勢防空、對岸攻擊、對海攻擊和航空反潛。第二層中程防區(區域防御區),設在距航母50~185 km處。位于第二層內的兵力主要用于防御性防空、對海攻擊、區域反潛和電子戰。第三層近程防區(點防御區),設在距航母50 km以內。位于第三層內的兵力主要用于自衛性防空和反潛作戰。
4.1.1 遠程防區
遠程防區的任務是執行編隊的防空,對岸對海攻擊和反潛等遠程防御任務,一般由艦載預警直升機、相控陣雷達和偵察衛星等探測設備提供預警。艦載戰斗機主要用于對地、對海和對空作戰,以及電子偵察和干擾,驅逐和擊毀企圖襲擊航母編隊的作戰飛機、水面艦艇等武器發射平臺。反潛任務則主要由攻擊型核潛艇擔任,并提供水下威脅目標的遠程預警。
4.1.2 中程防區
中程防區的主要任務是防御性防空、中程反潛和電子戰等。該區域內由相控陣雷達和艦載警戒直升機等探測設備探測空中來襲目標(如敵機和導彈)。當探測到目標后,可由布防在距航母一定距離的艦載機區域防空導彈實施攔截。如遇海上來襲目標,則由編隊內驅逐艦或護衛艦上的反艦導彈實施攔截。反潛任務則由反潛直升機及反潛護衛艦擔任。
4.1.3 近程防區
近程防區就是點防御區,主要依靠各艦所配備的點防御武器實施攔截。經過前兩個防御區域后,只有極少的漏網目標會對航母編隊內艦船構成威脅。各艦船配備的防空導彈,近防小口徑艦炮,反魚雷武器和電子戰等武器都是有效的攔截手段。
根據快速戰斗支援艦在航母編隊中所處的位置以及自身的特點來看,快速戰斗支援艦一般處于航母編隊的近程防區。其自防御武器系統主要是抵御突破航母編隊防御的零星導彈,避開飛機、魚雷的攻擊,確保艦船自身的安全。
根據快速戰斗支援艦防御任務,國外一般配置防空導彈、近防小口徑艦炮、電子戰系統和反魚雷武器系統等。通過對國外典型快速戰斗支援艦自防御武器系統分析,可以看出自防御武器系統應由指揮控制、警戒探測、艦空導彈、近程小口徑速射艦炮、電子對抗、水聲對抗武器系統等組成。首先由搜索雷達的探測設備完成對空、對海導彈目標(尤其是對掠海導彈目標)的探測,并對各個目標進行識別處理,由警戒聲納完成水下魚雷警戒任務;其次應能對各傳感器等數據信息進行融合處理,進行威脅評估,建立清晰的戰場態勢,有效組織艦上配備的武器進行防御打擊。
值得一提的是,當艦上近程防空導彈系統攔截來襲目標失敗時,還應有最后一道對空防御力量——近程小口徑速射艦炮。艦炮武器系統與艦空導彈武器系統所構成的近程防空反導體系,具有一定的火力交叉,能最大限度地攔截來襲導彈和飛機等目標。
電子對抗系統是自防御武器系統不可缺少的部分,國內外大多數作戰艦艇都裝有電子對抗系統,用作對硬武器的有效補充。作為大型快速戰斗支援艦,同樣需要電子對抗系統配合反艦導彈和艦炮武器系統對來襲導彈等目標進行攔截。快速戰斗支援艦應配置反魚雷軟武器系統,承擔對水下魚雷的防御。如有可能還應配備反潛型直升機和反潛武器,執行艦艇的反潛作戰任務,并根據需要配備一定數量的手動艦炮、機槍等武器,用于打擊海盜、蛙人等目標。
綜上所述,由于快速戰斗支援艦的主要任務是航母編隊的綜合補給,其自防御武器系統首先要確保自身的安全防御。因此,自防御武器系統必須根據使命和自身的特點合理配置相關武器,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實施近程空中、水面和水下目標的防御。
[1]戴自立.現代艦載作戰系統[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0.
[2]冷緒業.海軍武器裝備手冊[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5:472-473.
[3]孫詩南.現代航空母艦[M].上海: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2000:286-300.
Research on self-defense weapon system configuration of foreign fast combat support ship
DIAO Duan-xin
(Representative Office of Naval Warship Design&Research,Shanghai200011,China)
From the status and position of the fast combat support ship in aircraft carrier formation,and the necessity of self-defense weapon system configuration,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and studies the self-defense weapon system configuration of foreign fast combat support ships,such as U.S.Naval“Scramen to”class,“Support”class and Russia“Berezina”class fast combat support ships.
fast combat support ship;self-defense system;configuration
E925.67
A
1001-9855(2012)03-0027-04
2011-12-15;
2011-12-28
刁端信(1962-),男,漢族,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艦船設計與質量監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