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作物研究所(410125)張 亞 何錄秋
小雜糧富含各種營養,既是傳統食糧,又是現代保健珍品。小雜豆蛋白質含量高,富含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和脂肪,在食品工業中廣泛用作奶類代用品和添加劑。綠豆是糧、菜、藥、飼兼用,被譽為糧食中的“綠色珍珠”;蕎麥富含生物類黃酮、酚類、亞油酸及鈣、鎂、銅、鐵、鋅、硒和豐富的維生素等特殊營養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血糖、軟化血管和防病治病等效果,被譽為“美容、健身、防病”的保健食品。雜糧營養價值高,符合人們低碳、有機、綠色的健康追求,是很好的保健食品源。近年來,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蒸煮食品、焙烤食品、膨化食品、發酵食品、糕點食品、液體飲品、快餐食品、營養食品和方便食品發展,企業效益可觀,加工原料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雜糧作物發展前景看好。
小雜糧從生產要求來講,對土壤肥力要求不高,熟期早、耐旱,是重要的救災、度荒的作物。我省懷化、邵陽、婁底旱土面積大,是雜糧的適宜產區,具有擴面的潛力。
1.積極引進推廣優良品種 根據市場需求將小宗糧豆作物作為特色產業鼓勵發展,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鼓勵農業科技人員積極引育優良品種(系),特別是綜合農藝性狀優良、抗病、抗逆性強、適播期長的品種。在進一步擴大小雜糧現有主栽品種種植面積的同時,積極推廣新品種,以提高小宗糧豆的單產和品質,增強市場競爭力。
2.建立生產基地 一是生產優質小雜糧必須在科學試驗示范的基礎上,加強落實良種繁育和商品生產基地的建設工作,以形成育、繁、推、產、供、銷有機結合的市場運行體系,促進小雜糧產業的形成。二是以小雜糧加工企業為龍頭,在農村建立原料生產基地,帶動農民按計劃種植小雜糧,形成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體系。農民按經濟合同生產小雜糧,龍頭企業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企業與農民形成經濟利益共同體。
3.實施嚴格的栽培技術規程 隨著人們食品安全意識的增強,生產小雜糧要參照“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國家標準,制訂栽培技術規程,對栽培環境、土壤、肥料、農藥及包裝運輸等環節提出明確要求,并指導農民嚴格實施,生產的小雜糧都達到“綠色”和“有機”食品標準,創出名牌,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