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寧縣人民政府副縣長(422700)付暢銳
(續2012年第11期13頁)
2011年,新寧縣按照“圍繞旅游抓冬種、優化服務保增收”的總體思路,做大、做活生態旅游農業,大力發展以崀山景區油菜種植、其他地區綠肥種植為主的秋冬季農業生產,全縣共完成秋冬種面積2.25萬公頃。通過開展“有機肥建設示范年”活動,發展冬季綠肥種植1.3萬公頃,其中稻田綠肥1萬公頃、桔園綠肥2800公頃、水生綠肥330公頃,總產35萬噸,基本實現了“綠色過冬”的目標。
1.強化宣傳發動 2007年以來,新寧縣充分發揮行政、市場“兩輪驅動”作用,大力實施“旅游立縣、產業強縣”戰略,將秋冬農業生產,特別是綠肥生產,作為做大、做強、做優旅游支柱產業和提高耕地地力、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戰略舉措來抓,大力宣傳發展秋冬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相關惠農政策和先進典型,展示示范效果等,在全社會形成了抓秋冬種就是抓旅游、就是抓產業、就是抓農民增收的良好社會輿論氛圍,充分提高了干部群眾對秋冬種的認識和發展秋冬農業生產的積極性。
2.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顧問,縣長為組長,分管農業的縣委常委為常務副組長的秋冬農業生產領導小組和以縣農業局局長為組長的秋冬農業生產技術服務工作組。縣委、縣政府與全縣130多個縣直有關部門和18個鄉鎮簽訂了工作責任狀,參與辦點示范,納入文明績效考核范圍,及時總結反饋各地經驗做法,及時督促整改落實。
3.建立激勵機制 2011年共安排秋冬種專項資金200萬元,對縣內連片20公頃以上的綠肥示范片無償提供種子并每667平方米獎工作經費3元,對崀山景區內的高標準油菜示范片每667平方米補助100元,對景區外連片13公頃以上的高標準油菜示范片每667平方米補助20元并獎工作經費3元。示范片凡購買翻耕機的農戶,在享受國家農機補貼的基礎上縣財政再補助購機款的20%。同時,要求每個縣直聯點單位至少要為聯系點安排幫扶資金5000元,重點用于示范片內的物化補貼。
4.積極辦點示范 新寧縣堅持因地制宜、適度規模、連片種植的原則,按照定地點、定目標、定人員、定責任、定農戶、定獎罰的“六定”要求,在全縣積極開展秋冬農業生產示范基地建設。2011年全縣共建立的示范總面積有4000公頃。為提高秋冬農業生產效益,主要狠抓了4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搞好配套服務。堅持由政府統一采購綠肥、油菜和滿園花種子,在秋冬作物生長關鍵季節,及時組織農技干部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培訓,將種子和技術資料及時免費送到農民手中,幫助、指導農民搞好田間管理和病蟲防治等。二是積極推廣良種良法。在綠肥生產上,著力推廣寧波大橋、余江大葉等新品種,集成推廣爭全苗、育壯苗、促春發、防病蟲害等綜合配套技術和根瘤菌拌種,紫云英、滿園花、油菜“三花”混播等技術;在油菜生產上,重點推廣湘雜油763、湘雜油631、湘雜油188和亞科28等雙低高產品種。三是推行訂單生產。按照“市場牽龍頭、龍頭連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產業化開發要求,先后與隆平種業、湖南農大、中富油脂等8家企業和科研單位簽訂了油菜制種、收購合同,解決了農民的后顧之憂,2011年油菜訂單生產面積占全縣油菜面積的60%。四是抓田間管理,組織勞力對地勢較低、排水不暢的稻田及時開好“三溝”,防止漬澇,提高出苗率和成苗率,開春之后,及時組織加強清溝瀝水,由每個駐村干部負責,組織村組骨干和村民代表制訂綠肥田間管理村規民約,明確獎懲措施,嚴防家禽、家畜危害。 (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