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市鐵山鄉農業技術推廣站(418113) 魯 俊
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干熱風會使水稻受到損害,它使植株蒸騰加劇,體內水分平衡失調,葉片光合作用降低;高溫又使植株體內物質輸送受到破壞及原生蛋白質分解。水稻在抽穗揚花期遇干熱風,會使柱頭變干、影響授粉;在灌漿成熟期則導致籽粒逼熟。尤其是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寒山區的山谷地帶,其中以山坡的遲熟中稻受害最為嚴重。如灌漿初期在35℃氣溫條件下處理5天,則結實率降低10%~15%,千粒重降低0.42克~1.85克,灌漿遇上高溫,根系早衰,吸收養分的能力減弱,葉片功能下降,葉綠素含量降低,千粒重降低。一般可將干熱風分為高溫低濕、雨后青枯和旱風型3種類型。影響我國南方水稻的是高溫低濕型干熱風。在水稻開花灌漿期間,這類干熱風發生時溫度猛升,空氣濕度劇降,最高氣溫32℃以上,甚至可達38℃,相對濕度可降至25%~35%,風力一般在每秒三四米。
根據我鄉農技站技術人員的多年觀察,干熱風吹過的地方,水稻穗期呈現一片白色的空谷殼,谷殼呈裂開狀;未抽穗的水稻葉尖成褐色枯萎狀,像火燒過一樣;干熱風對水稻生長的危害程度逐年加重,我鄉水稻面積有667公頃,每年干熱風的危害面積平均為13公頃。其中2010年干熱風的危害面積達33公頃,水稻產量損失50%以上的達4公頃,絕收面積達1.3公頃。其中主要以海拔500米以上高寒山區的山谷地帶山坡上的水稻梯田危害最為嚴重。減輕干熱風對水稻開花、灌漿的危害辦法如下:
1.日灌夜排 加大晝夜溫差,使稻株夜間呼吸作用減弱。據觀察,中稻開花后10天~25天,晝夜溫差如果增加1℃,千粒重可增0.5克~1克。
2.適時灌排水 對于泥爛田和稻苗長勢好的田,可于上午11時前灌水,到下午二三時排水,以調節中午前后高溫階段的溫濕度。據測定,灌水比不灌水的,穗部溫度低1.5℃,相對濕度高12%。
3.清水噴灑 中午前后,當水稻閉穎后,每667平方米用清水200公斤~250公斤噴灑,可降溫一二攝氏度,濕度增10%~15%,能維持一二個小時
4.改革耕作、栽培技術 通過調整水稻的播種期及選用早熟品種,改革耕作和栽培技術,可有效避開干熱風。
5.噴磷酸二氫鉀 為提高稻稈內磷、鉀含量,增強抗御干熱風的能力,可在水稻孕穗、抽穗和揚花期,各噴1次0.2%~0.4%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每次每667平方米噴液50公斤~75公斤。但要注意,該溶液不能與堿性化學藥劑混合使用。
6.噴施硼、鋅肥 為加速水稻后期發育,增強其抗逆性和結實,可在50公斤~60公斤水中,加入100克硼砂,在水稻揚花期噴施。或在水稻灌漿時,每667平方米噴施50公斤~75公斤0.2%的硫酸鋅溶液,可明顯增強水稻的抗逆性,提高灌漿速度和籽粒飽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