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燕 朱訓永 應長發 耿建云
(1.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植保站 211500; 2.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馬鞍鎮農業服務中心 211526)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近年來六合區蔬菜種植面積得到進一步擴大,發展蔬菜生產已成為該地區農民收入增加的重要途徑之一。據統計,2005年六合區蔬菜種植面積0.5萬hm2,到2010年已上升到1.2萬hm2,占全區種植面積30%。但隨著本地蔬菜產業的迅速發展,逐漸暴露出在蔬菜病蟲害防治上存在著許多問題,已制約六合區蔬菜產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民的增收。根據發展高效、生態農業要求,當前蔬菜生產應由單純追求產量型逐步向優質高效安全方向發展。病蟲害防治作為一項重要的栽培管理措施,其手段有了實質性變化。筆者根據近3年來的調查探索,針對當前蔬菜病蟲害防治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應對措施。
1.1.1 蔬菜病蟲測報系統還不健全
目前,全區蔬菜測報點僅有1個。不能夠全面了解各個地區蔬菜害蟲發生情況,數據收集也不全面,已很難準確預報病蟲的發生情況,從而影響到病蟲防治效果,給當地蔬菜安全生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1.1.2 蔬菜技術指導力量還很薄弱
主要原因是街道農業部門還沒有專業的從事蔬菜技術指導的工作人員,村級還沒有專職的農技人員。現鄉鎮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大多數是從事大宗農作物技術指導人員,村級農技人員都是村干部兼職,他們的技術水平不能適應技術要求高的蔬菜生產,在蔬菜配方用藥、生物農藥應用等方面技術指導能力不強,造成了蔬菜生產成本高、效益低,并存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
現從事蔬菜生產人員文化素質不高,接受和學習蔬菜病蟲防治技術能力不強,大多數憑老經驗老方法種植蔬菜,往往在出現癥狀后,盲目用藥,造成防治效果不好。在蔬菜病蟲害防治上,大多數農戶都重視化學農藥的使用,而忽視采取合理輪作、清潔田園、配方施肥等健身栽培措施進行綜防。
另外,在化學防治上,只注重速效性農藥的施用,甚至應用高毒高殘留農藥,而忽視高效低毒生物農藥的應用;只注重長期施用單一農藥,而忽視農藥的交替施用。只重治不重防,隨意加大用藥量和防治次數,從而加快病蟲抗藥性的產生。
本地區農藥經營單位多,農藥經營市場還比較混亂。一般鄉鎮農藥經營單位都在 10家以上,最多的鄉鎮達20家。農藥市場競爭激烈,不法商販為了強占市場,常常引進一些奇特農藥品種吸引蒙騙群眾,造成農藥品種多、亂、雜,一藥多名現象在當前十分嚴重。這給農戶選擇適宜對路農藥帶來困難,時常出現亂混亂配、重復用藥的嚴重問題,導致防治效果不佳,并影響蔬菜質量安全。
1.4.1 施藥技術不配套
近年來,六合區大棚蔬菜種植發展較快,給當地農戶帶來了較好的效益,但是在施藥技術上還不配套。如用殺菌煙霧劑閉棚熏蒸、土傳病害拮抗菌的導入等技術都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1.4.2 施藥器械落后
目前,蔬菜上防治病蟲普遍使用施藥器械比較陳舊,大都還施用著20世紀70年代的背負式手動噴霧器。此類噴霧器施藥勞動強度大,“跑、冒、滴、漏”的現象比較嚴重,造成農藥的實際利用率很低,防效不理想。
建議加大財政投入,使蔬菜病蟲測報防治工作能夠有效的開展起來。在沒有配備專用測報系統的鄉鎮配備必要的病蟲測報設備,在村級配備專職的農技人員,完善測報體系,保證蔬菜病蟲測報的時效性。加強現有技術人員的知識更新,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更好地為廣大農戶服務,確保蔬菜安全生產。
采取多種形式對蔬菜種植戶進行培訓,推廣無公害綜合防治技術。充分利用“新型農民培訓工程”和“科技入戶工程”的實施,加大對蔬菜從業人員進行無公害蔬菜病蟲防治技術培訓,改變傳統觀念,積極應用新技術、新方法。培育一批蔬菜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周圍菜農科學防治病蟲害。宣傳蔬菜上安全用藥法律法規和安全用藥知識,引導菜農使用高效低毒生物農藥,全面杜絕高毒高殘留農藥的施用。
2.3.1 切實規范好農藥經營秩序
嚴格抓好農藥經營資格審查,凡是從事農藥經營的單位必須進行經營資格申報,并配備好經營專業技術人員。在農藥經營旺季,嚴查無證經營商戶,取締流動商販。在每年農藥經營許可證年檢時,進行經營情況和經營環境評估,淘汰不合格的經營戶,切實規范好農藥經營秩序。
2.3.2 嚴抓源頭,保證農藥質量
農業執法部門、工商、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要齊抓共管,嚴把農藥流通的各個關口,嚴抓農藥供應源頭。在農藥銷售旺季,組織力量對農藥經營單位進行全面檢查,檢查經營單位的農藥標簽、進貨臺帳和藥品質量,以及檢查農藥的銷售記錄和用藥配方等,以甄別農藥質量和保證用藥安全。
積極申報、建好蔬菜產業示范園區項目,利用蔬菜產業園模式,帶動防治技術的推廣。在園區內引進新藥劑、新模式、新器械,采用農業、生態等綜合措施控制病蟲害。在物理防治上,推廣使用頻振式殺蟲燈、性誘劑、黃板誘殺等物理防治方法,減輕病蟲危害。在施藥方法上,在保護地栽培上積極推廣應用殺菌煙霧劑閉棚熏蒸、土傳病害拮抗菌的導入等技術,解決蔬菜連茬障礙。在施用器械上,利用農業機械補貼項目實施,引進新型電動噴霧設備,提高防治效果。通過園區的科技先導作用,讓農民親眼所見,主動接受病蟲防治新技術,以提高農產品品質和蔬菜安全生產的標準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