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彥珍 李臨英 任曉梅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常見的慢性消化系統疾病,其病因復雜,雖然幽門螺桿菌是消化性潰瘍的一個重要致病因素,但日益受到關注的身心醫學認為,消化性潰瘍的發病與心理社會因素也密切相關[1]。這樣就對臨床護理提出了新的問題。我院消化內科在治療潰瘍病的過程中,結合以用藥指導、心理護理、健康教育、飲食護理相結合為指導思想的新的臨床護理方法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10年1月~2011年3月我院消化內科收治了消化性潰瘍患者208例,男126例,女82例。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36歲。其中胃潰瘍78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115例,復合性潰瘍15例。均經胃鏡證實為活動期潰瘍,并做尿素呼氣試驗檢查HP(Helicobacter pylori,幽門螺桿菌)感染陽性181例。臨床表現為反復上腹部疼痛不適、反酸、噯氣,在接受治療前均未出現潰瘍病并發癥。
1.2 方法 遵醫囑給予藥物治療,奧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250 mg,瑞貝克80 mg,均每日2次,早餐前和入睡前服用,責任護士結合用藥指導、心理護理、健康教育、飲食護理等進行綜合護理干預,治療2周,1個月后復診。
經過2周的藥物治療和綜合護理干預,1月后復診,患者胃痛、反酸、噯氣癥狀消失或明顯減輕,胃鏡復查潰瘍面消失或明顯縮小,總有效率為97.12%,患者對醫療和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也明顯提高。
一直以來,人們認為消化性潰瘍的基本原因是由于酸性胃液對消化道的侵蝕和消化道黏膜的防御作用之間失去平衡的結果,治療上應用抗酸藥和保護胃黏膜藥物;護理上,把飲食護理作為消化性潰瘍護理的重點。隨著消化系統疾病診斷技術的迅速發展,相應地形成了以奧美拉唑為核心的三聯療法;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心理因素對潰瘍病的影響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心理因素與消化性潰瘍致病關系密切,不良心理因素可使胃酸分泌增加,且破壞黏膜保護屏障而致病[2]。因此,改變以往的護理方式,建立專科綜合護理新觀念是本文討論的中心問題。在我院臨床上,從用藥指導、心理護理、健康教育、飲食護理等幾方面為患者提供身心全面護理,在促進潰瘍愈合的治療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3.1 用藥指導 隨著醫療的迅速發展,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新藥、新療法層出不窮,用藥指導就顯得非常重要[3]。指導患者了解藥物的作用、用法、副作用,如根除HP治療的三聯用藥每日早餐前和晚上入睡前服用,鉍劑宜三餐前給藥等,并經常詢問病情和服藥情況,囑患者堅持按療程服藥,才可根除HP,根治潰瘍病。避免應用導致潰瘍的藥物,應勸阻患者停用致消化性潰瘍、使潰瘍加重或誘發出血的藥物,如水楊酸鹽及其他一切非類固醇抗炎藥;腎上腺皮質類固醇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利血平等。如果患者同時患有必須應用這類藥物的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應盡量采用腸衣劑型和小劑量間斷用藥法。整個用藥期間,應進行充分的抗酸治療。抗酸治療甚至應持續到停用腎上腺皮質類固醇后2~3周[4]。另外,服藥時避免與奶制品、酸性食物及飲料同服。通過指導患者用藥,患者了解到正確服藥的重要性,積極配合醫師治療,提高了潰瘍病治療的依從性。
3.2 心理護理 臨床護理工作中經常與患者聊天,耐心、細致的了解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情況,通過采用勸導、啟發、同情、支持、解釋、應激無害化指導及改變環境等方法,幫助患者認識問題,消除疑慮,介紹成功病例,提高信心,從而促進身心康復。患者家庭作為患者主要的支持系統,對其心理及身體的康復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還通過鼓勵患者家屬與患者溝通給予患者支持與力量。經過心理護理,患者放下思想包袱,樂觀對待疾病,減少不良心理因素的影響,促進潰瘍愈合。
3.3 健康教育 通過對本組208例住院患者進行調查顯示,90%的患者表示希望接受消化性潰瘍防護知識指導。我們將系統的健康教育貫穿于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的全過程:(1)對患者積極進行衛生宣教,使患者明確HP的傳染性,囑患者注意個人衛生,飯前飯后洗手,切斷HP的傳播途徑,做好患者餐具、用具的消毒,不可與家屬共用,防止家庭內感染[5]。(2)鼓勵患者戒煙戒酒,現已有肯定的證據表明吸煙可以延緩十二指腸潰瘍愈合。雖然有人認為吸煙似不影響胃潰瘍的愈合,胃潰瘍患者最好也停止吸煙,以利患者早日康復。(3)囑患者休息,在潰瘍病活動期,應保持一定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具有對照的研究表明,臥床休息的胃潰瘍病患者較非臥床的門診患者潰瘍愈合快。然而對十二指腸潰瘍病,現在尚無這方面的證據。因此,在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病時,一般不需臥床休息,如果患者癥狀嚴重或通常的非臥床治療毫無效果,仍應考慮臥床休息[6]。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形成健康的行為配合治療和護理,對臨床治療有增效作用。
3.4 飲食護理 雖然現在還不能證明膳食治療在促進潰瘍愈合、減輕癥狀、縮短發作期、預防并發癥和防止復發上具有價值,但是從實際出發,仍應囑患者采用多次、小量、刺激性小而易消化的膳食,特別是在十二指腸潰瘍病的活動期。刺激性小而易消化的食物對胃的分泌和運動刺激性小,中和胃酸的能力強,而且對胃沒有機械性刺激。辛辣的調味品、肉湯、濃茶、咖啡和酒類是胃分泌的強烈刺激物,應予避免或限制。粗糙的食物,如果皮、纖維性蔬菜亦應避免。面片、面條、粥、豆漿、乳類、菜葉等是刺激性小而易消化食物的主要成分。這些食物不是具有較高的緩沖胃酸的能力,就是有較小的刺激胃酸分泌的效應。小量、多次進餐的目的在于避免胃部過度擴張和強烈蠕動,并能充分中和胃酸分泌。需注意攝入足量的維生素。緩解期可按三餐進食,但仍應遵守上述一些原則。
綜合護理干預在我院消化內科的實施增強了患者的自我照顧能力,使患者積極參與,更好地配合醫師治療,促進了潰瘍病的愈合。表明藥物治療基礎上實施全面綜合護理干預療效顯著,患者滿意度提高,值得臨床推廣。
[1] 徐福秋.心理治療在消化性潰瘍治療中的作用[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0,9(4):303 -304.
[2] 代慧玲,劉小奕.消化性潰瘍護理的新觀念[J].中華護理雜志,1999,34(7):442 -443.
[3] 劉義福.消化性潰瘍藥物的合理應用與心身治療[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1999,20(2):132 -133.
[4] 馮亞儀主編.內科護理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17-123.
[5] 蘭吉云.消化性潰瘍出血患者的自我防護意識調查[J].護理研究,2002,16(6):335 -336.
[6] 鄭芝田主編.胃腸病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