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苗苗(河南省洛陽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水文測驗是收集和整理水文資料各種技術工作的總稱,基本的測驗項目有水位、流量、泥沙、降水、冰清、蒸發、水溫、水質、土壤含水量、地下水等。水文測驗通過分析、計算、綜合后為水資源的評價和合理開發利用,為工程建設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運行及防汛、抗旱等提供依據。
洛陽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簡稱洛陽局)承擔洛陽市、三門峽市以及汝州市(隸屬于平頂山市)的水文測驗任務,洛陽局在水文站網分布上具有“面廣點稀線長”的特點,站網設置上既有河南省設置的站點,也有黃河水利委員會設置管理的站點,在行政區劃上覆蓋兩個地級市和一個縣級市,業務范圍廣,工作任務重,遇事協調難。洛陽局通過深化改革,完善管理體制,不斷擴展服務領域,多年來為監測與分析評價水資源的質量狀況及變化規律,為各級政府開發利用、管理與保護水資源提供了大量可靠、詳實的科學依據,發揮了不可替代的行業作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社會地位也不斷提高,并成為河南省試點單位,2008年12月在全省率先實施雙重領導管理體制,對全省水文事業的發展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洛陽局水文測驗工作開展的項目有:流量、水位、降水、蒸發、水質、地下水、泥沙等。水文站的測驗方式是常年駐測,流量測驗主要采用纜道、測船、涉水測流等方法,一般情況下采用流速儀方法測流,遇大洪水及常規測驗設施不能測流的情況下采用浮標法測流,水力學法推算流量和利用水工建筑物等測流。降水量的觀測除水文站為本站水文職工觀測外,其余絕大多數采取委托觀測的方式,降水量觀測有普通自己、固態存儲和人工觀測等方式。
自2003年以來,洛陽局積極爭取多渠道融資,對所管轄的汝州、紫羅山、窄口、許臺等水文站進行技術改造,并于2008年,在全省率先全部完成了測站的技術改造任務。2004年,依靠全國防汛指揮系統建設的機遇,順利完成了國家防汛指揮系統洛陽水情分中心建設項目,并通過驗收。2007年7月,盧氏縣南部山區出現千年一遇特大暴雨,形成重大泥石流災害,洛陽局著重對山區水文站網進行規劃,進一步提高了局部暴雨的監測能力。截至目前,洛陽水情分中心設置為:一個分中心,641個報汛站,其中中央報汛站12個,省級報汛站629個,基本上可以滿足防汛的需要。12個中央報訊站中有水文站4個,水位站1個,水庫站6個,雨量站1個。報汛站自動采集、存儲雨量、水位數據,并通過GSM移動通信網傳輸至省和國家防辦,為防汛抗旱決策提供技術支持。
通過信息存儲與處理、信息查詢、信息發布、統計分析、專業應用和決策支持等功能,基本實現了水文水情信息測報現代化,全面提升了水情信息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為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當代水文測驗方式與傳統水文測驗相比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人類活動對水文測驗工作的影響進一步加強,對水文測驗工作的要求進一步提高,為開展水文測驗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和挑戰。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人類活動對水資源的需求和影響也日益增加。對于洛陽局的水文測驗工作來說,不確定的河道引水、灘地開發、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橡膠壩等水利工程的興建,使水文要素產生了新的變化。這就要求水文測站新的水情變化,深入探究河道行洪規律,采取相應的測驗對策,這些新的情況為水文測驗工作帶來了新的課題。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各種新技術、新儀器也不斷引入到水文測驗中來。如遙測系統、計算機網絡、超聲波水位計、聲學多普勒流速剖面儀(ADCP)、固態存儲、無線傳輸技術等,逐漸開始廣泛應用于水文測驗。對于每個水文工作者來說,只有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技術,才能面對這些新的挑戰,并推動水文測驗工作的進步。
目前,雖然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和新設備引入水文領域,但新技術依然沒有全面都引入水文測驗中去,無論是水量測驗還是水質測驗,設備和設施的落后依然影響著水文測驗的時效和精度。同時,通過2011年汛期的遙測數據與人工觀測數據進行對比,顯示雨量遙測數據合格率達到93.5%,水位數據合格率達到82.9%,并有5個水位遙測設備出現故障。遙測設備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精度,但仍不成熟,仍需經過更長期的檢驗。
人才隊伍建設是水文工作不斷發展的根本保證,鼓勵職工參加不同形式的業務培訓和職工再教育。不但要建設一支熟悉業務、善于管理、勇于開拓的水文管理干部隊伍,也要建設一支愛崗敬業、業務素質高、能熟練使用現代化水文儀器設備的專業人才隊伍。洛陽局職工再教育率達到100%,更有少數職工拿到了研究生文憑,95%的職工拿到了中專以上學歷。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優化人才結構,提高人才業務素質,將為水文測站生產與管理方式改革以及新技術的推廣奠定基礎。
針對水文測站不同的測驗方式和方法,提出不同的測驗管理模式與質量控制辦法,根據不同服務對象對水文測驗資料的需求分析,優化水文測驗方案。針對水文測站的具體情況,建立流量、泥沙測驗的檢測、間測、巡測(或汛駐枯巡)的管理模式與水文測驗質量管理體系。在水文測驗方法的具體實踐中,提出符合實際并滿足質量精度要求的技術標準。
加強各防汛站水文測驗設備的維護和管理,分管人員應定期和不定期對設備運行情況進行檢查,經常校核遙測設備觀測值和人工觀測值是否一致,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處理,提高遙測設備的觀測精度。
應進一步加大對水文測驗工作的投入,積極引進并推廣技術先進、性能可靠的測驗設備,提高水文測驗工作的自動化、數字化、信息化水平,增強設備自動檢驗、自動校正能力,提高測驗結果精度。實現水文測驗實時在線監測,縮短信息交換的時間差,確保水文測驗資料的可靠性、一致性和連續性。
構建和諧社會,需要依法治國,將各項工作納入依法治理的軌道中。不斷完善《水法》、《水文條例》,以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經濟形勢和不斷提高的水文綜合服務能力,推動水文測驗以及水文各項工作的健康發展。提高處理部分因人類活動等對水文測驗產生影響的能力,并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宣傳,提高人們對水問題的認識和對水文設備的保護意識,并對破壞水文設備等違法行為進行監督。
隨著社會的發展,水文的地位、職能和作用逐步深入人心,水文服務正逐步融入到社會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水文測驗作為“防汛抗旱斗爭中的耳目和參謀”、“水利水電建設的尖兵”這一角色,在未來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防災減災中創造更加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謝悅波.水信息技術[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
[2]史和平,范留明,朱玉英.改革創新天地寬水文事業展宏圖[J].江河潮.2011(67).
[3]高鳳嶺.水文測驗面臨的新問題及其對策[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2(06):47-48.
[4]張雷,趙宇.四平水文測驗面臨的新問題及其對策[J].中國商界.2010(210):458.
[5]陳守榮,香天元,趙昕.長江水文測驗方式方法技術創新實踐與探討[J].中國水利.2010(05):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