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俊(貴陽駿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水電工程建設是一項系統的建設項目,它的實施過程是嚴謹細致的。大的工程要在施工地建立工程建設籌備辦公室,編制項目建議書,建議書要由水利部和工程主管部門成立的專家組進行審查,初步審查后,形成可行性報告和初步設計先后都要由專家組進行審查。國家會根據專家審查后的結果下達投資計劃。工程建設要成立法人單位,項目法人進行設備采購和招標,簽訂合同后辦理質量手續,施工準備工作完成后,項目法人向上級主管部門遞交開工報告,開工報告審批后,由委托監理下達命令,開工建設過程中要按規范組織各部門對單項工程進行驗收,必須進行階段性驗收和首次蓄水驗收。全部項目完成后組織工程驗收和竣工驗收。水電工程建設也有一些中小型的工程,中小型工程一般不需要編寫項目建議書,小工程不需要編寫可行性報告。
1.2.1 建設程序不規范
當前的水電工程建設還存在先有資金和計劃才進行項目編寫,而不是根據當地群眾生活的需要建立項目。這就造成了項目未審批就開始招標,投資多少,導致項目進度比項目質量重要。水電工程建設程序紊亂,會給建成后的水電管理工作帶來很多麻煩,不利于項目整體規劃、整體實施。這種落后的建設方式,在很長一段時間制約著水電工程行業的發展。
1.2.2 審批過程復雜
水電工程項目多由實力雄厚的企業投資,企業看重經濟效益,根據國家發改委規定,由水利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審批。審批的內容比較多,審批的時間比較長,甚至有些審批工作重復。
1.2.3 不良的人為因素
在水電工程建設的實施過程中,總會發生一些不和諧事件。例如工期超長、驗收不嚴、分包層次多、法人管理不力、合同變更、監理人員素質低,人為因素是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
2.1.1 工期長、技術要求高
如果是小水電,在小河上引流的電站,工期為1年,1年之內就能完成。如果是百萬、千萬千瓦電站,從項目立項、到竣工驗收以及試運行等一系列工作,需要10年到20年的時間,例如,三峽工程建設為期17年。水電工程建設規模大、工期長、投資巨大、技術先進,在建設過程中要求與施工相關的各個部門各項事業形成有機配合。
2.1.2 建設過程具有特殊性
水電工程建設涉及地質、水文、資源、人力、環境、技術等很多方面,在不同的時期,施工側重點不同,對各方面的要求也不同,具體問題必須具體實施,對于施工過程中發生的困難,產生的不良后果,必須在相應階段內解決,不解決就為后面的施工埋下隱患,這種大工程的隱患是不可忽視的。
2.1.3 對環境要求細致
水電工程建設受環境影響較大,建設過程中季節變化、氣候異常等情況都會影響到工程建設,除此,地質條件、環境保護等都會制約水電工程建設的施工。我國對環境保護的工作正在逐年加強,環境保護與工程建設施工在很大程度上是矛盾的,任何工程建設都會對自然環境產生破壞,水電工程通常都是大工程、大項目,對資源環境要重新進行調整設計,所以,自然環境在某些方面必然會受到損失,而且水電工程建設往往需要移民,移民工作是水電工程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遷移的居民生活與生產都受到很大影響,怎么把水電工程建設的危害降到最低,怎么讓人民順利過渡安居樂業是政府始終關心的問題。自然環境、人本思想是水電工程建設不可回避的難點。
2.2.1 傳統管理模式
水電工程建設的傳統模式一是進行設計工作,二是招標,三是進行具體施工建造。這種模式是要求業主做好工程實施的前期工作,委托專門機構進行可行性研究,找專家組對項目進行評估,評估后進行設計。業主是這個模式的主體,它需要與設計和施工方分別簽訂施工合同,施工過程遵照合同約定。工程分包、材料采購由承包方、施工方、供應方單獨簽訂合同組織實施。之所以說是傳統模式,是因為大部分水電工程建設都采用這一方式,這個模式已經產生了良好的效果,經過具體工程建設的實踐證明,這個模式符合建設要求。
2.2.2 簡練管理模式
顧名思義,簡練模式是指業主首先要選擇一家公司,項目的設計和施工都由這一家公司負責。項目總承包商完成設計規劃、進度安排、成本控制以及項目融資等一系列具體工作。這個模式的主要特點是業主與建設聯合體簽訂合同,承包商不僅負責項目設計和建造,而且對工程工期、安全、質量、造價等全面負責,兩個方面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水電工程建設項目。這個模式簡化了建設過程,解決了建設過程中容易產生的工程脫節問題,讓一個整體團隊完成一個整體項目,從而為工程的整體效果打下堅實基礎和提供建設隊伍的保障。
2.2.3 專業管理公司管理模式
專業管理公司管理模式在國外廣泛應用。主要是指業主、設計單位和管理公司組成一個聯合體,從工程規劃設計到施工都由管理公司對工程進行監督、協調和管理,管理公司要控制成本、把握進度,優化設計、承擔風險。這種管理方式的優點是縮短了工期,工程從初期準備立項都竣工驗收,簡化了中間環節,節約了資源,避免了投資風險,工程建成后,盡早取得收益。
工程風險管理最基礎的內容就是工程風險識別,它主要是指通過風險調查分析,找到工程風險因素以及事故轉化的條件。水電工程風險識別主要是預測面臨的危險,如暴雨、泥石流、雷電等自然災害引起的風險,除此還有工程設計、技術不良、材料缺失、工人違反操作引起的事故。發現風險后,對總體風險進行分析,找到根源。水電建設工程包含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兩種因素,客觀因素是指地理條件、原材料加工、工業設備等因素;主觀因素是指工程監理、承包商情況、合作機制。水電工程建設一旦發現問題,就要及時解決問題。工程風險識別認知以后,要對風險進行評估,找到危險發生的可能,危險發生后的主要對策。風險評估要根據水電工程的特點進行判斷,針對最后評估結果采取不同風險處理方案。水電工程建設風險處理有幾種方案,一是風險回避方案,即在不影響工程整體情況前提下,進行一些取舍和變更,比如選擇業績好的承包商降低技術風險,在遵循工程設計要求條件下,避開一些條件復雜的地質環境和拆遷困難的地方;二是風險自留方案,就是根據工程的具體實施情況,把一些風險留給自己承擔,但是這種方式需要周密細致的安排,盡最大可能把風險控制在很小的范圍內逐漸化解;三是風險轉移方案,在水電工程項目管理中,一般通過設計保護性條款,為合同的正確規范施行提供保證。水電工程建設的管理非常重要,減少風險就是增強效益。
水電工程在不同區域不同地理位置對環境產生的影響也不同,一般不產生直接污染問題。受水電工程影響比較大的是生物因素,對水溫、水質、地質、景觀、人群、土地等方面的影響不占決定因素。水電工程對環境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這些影響都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和解決,環境監測可以為水電工程的破壞和利用程度提供準確依據。所以,建立環境管理和監測工程是水電工程建設后續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水電工程對于技術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端的。水電工程的整體施工龐大復雜,應該采用科學的設計方法提高設計效率,以更直觀的方式描述施工建設的情況和動態過程,提高工程設計與現代化管理水平。新技術必然會成為水電工程項目成果的核心力量。采用新型空間信息技術必然會成為今后水電工程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國的水電工程建設經歷了從單一型到多面型的發展,在水電工程建設的各個時期中,提出過不同的發展理念。在新時期,水電工程建設有了新的挑戰,探索研究和實踐水電工程的概念與方式,成了水電建設行業的工作重心。細致施工、積累經驗將為水電工程提供更多更好的操作方法和科學依據。
[1]王文林.對建筑施工管理的幾點思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6(10).
[2]林宇.試論施工項目的成本控制[J].山西建筑,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