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氣象干旱:不正常的干燥天氣時期,持續缺水足以影響區域引起嚴重水文不平衡。
(2)農業干旱:是指在農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中,因降水不足、土壤含水量過低和作物得不到適時適量的灌溉,致使供水不能滿足農作物的正常需水,而造成農作物減產。
(3)水文干旱:在河流、水庫、地下水含水層、湖泊和土壤中低于平均含水量的時期。
(1)藍色預警:即輕度干旱,多個區縣發生一般干旱,或個別區縣發生較重干旱等。
(2)黃色預警:即中度干旱,多個區縣發生較重干旱,或個別區縣發生嚴重干旱等。
(3)橙色預警:即嚴重干旱,多數區縣的多個鄉鎮發生嚴重干旱,或一個區縣發生特大干旱等。
(4)紅色預警:即特大干旱,多個區縣發生特大干旱,多個縣級城市發生極度干旱。
(1)輕度干旱:連續無降雨天數春季達16-30天、夏季16-25天、秋冬季31-50天。受旱區域作物受旱面積占播種面積的比例在30%以下;因旱造成農(牧)區臨時性飲水困難人口占所在地區人口比例在20%以下;因旱城市供水量低于正常需求量的5%~10%,出現缺水現象,居民生活、生產用水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2)中度干旱:連續無降雨天數,春季達31-45天、夏季26-35天、秋冬季51-70天。受旱區域作物受旱面積占播種面積的比例達31%~50%;因旱造成農(牧)區臨時性飲水困難人口占所在地區人口比例達21%~40%;因旱城市供水量低于正常日用水量的l0%~20%,出現明顯的缺水現象,居民生活、生產用水受到較大影響。
(3)嚴重干旱:連續無降雨天數,春季達46-60天、夏季36-45天、秋冬季71-90天。受旱區域作物受旱面積占播種面積的比例達51%~80%;因旱造成農(牧)區臨時性飲水困難人口占所在地區人口比例達4l%~60%;因旱城市供水量低于正常日用水量的20%~30%,出現明顯缺水現象,城市生活、生產用水受到嚴重影響。
(4)特大干旱:連續無降雨天數,春季在61天以上、夏季在46天以上、秋冬季在91天以上。受旱區域作物受旱面積占播種面積的比例在80%以上;因旱造成農(牧)區臨時性飲水困難人口占所在地區人口比例高于60%;因旱城市供水量低于正常日用水量的30%,出現極為嚴重的缺水局面,城市生活、生產用水受到極大影響。